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玉龙雪山冰川稳定同位素分馏冬夏对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区冬季和夏季表面积雪、雪坑、融水以及白水河河水中δ18O资料,对比分析了冬季和夏季我国典型季风温冰川系统内稳定同位素分馏行为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冰川系统内各水体相变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分馏程度均比冬季强烈,指示出夏季季风海洋型冰川强烈消融的特点。另外,不论是冬季还是夏季,从表面积雪到融水再到由融水补给的河流,δ18O垂直变化梯度依次增大,反映了从固态降雪向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河水转换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分馏程度逐渐增强,体现了沉积后过程对海洋型冰川区同位素记录的影响具有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32.
祁连山及河西走廊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利用祁连山区及河西走廊20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一元回归分析、5 a趋势滑动、Spline插值法,进行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及河西走廊的气温在20世纪60—80年代偏低,90年代以后偏高;气温的年际变化率为0.0298 ℃·a-1,并且升温趋势显著;大部分地区的增温幅度在0.02~0.04 ℃·a-1之间,其中祁连山区的增温幅度大于走廊平原;气温的年际变化幅度在空间上呈现出南北分异,大致以黑河干流为界,中东部地区的增温幅度从南到北呈增大趋势,而中西部地区从南到北呈减小趋势;降水在60年代偏少,其他年代偏多,其中2000年以后明显增多;降水的年际变化率为0.6571 mm·a-1,不过增加趋势不太明显;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增加幅度在0~2 mm·a-1之间,其中祁连山区的增加幅度大于走廊平原;降水的年际变化幅度在空间上呈现出南北分异,其增加幅度从南到北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33.
2008年4月17日,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水库移民烂泥滩案作出了终审判决,维持原判,原告胜诉.电站业主和政府移民安置机构对此反应强烈,广大移民群众也高度关注.该案原告为王明德等48户村民,原驻尖扎县康扬镇格曲村烂泥滩社,2005年搬迁到现住址--夏藏滩移民安置区(因此简称此案为水库移民烂泥滩案,王明德等48户村民为烂泥滩社移民),被告为省国土资源厅和尖扎县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34.
快速准确识别层序地层界面对于地层的划分与对比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利用测井曲线资料对层序进行快速分析处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在小波变换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套自动划分、对比层序地层单元的方法。采用归一化最大能谱法确定最优尺度,利用最优尺度对应的小波系数识别层序地层单元,实现了利用GR测井曲线对层序地层单元进行自动划分。另外,通过分析Morlet和Mexihat小波基之间的差异,对比地层单元典型井的沉积特征,得出采用Morlet小波基划分地层后的分割结果更准确和稳定,更适合于序列的地层单元划分。最后,利用动态波形匹配算法,提取自动划分的层序地层单元测井曲线特征参数,通过特征参数匹配,实现层序地层单元对比。该方法对同类油田的层序识别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对改进地质研究流程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5.
神南矿区张家峁煤矿保水开采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南矿区煤层埋藏浅,厚度大,稳定性好,适合建设大型综采煤矿。但由于矿区地处生态脆弱地区,水资源贫乏,保水开采是矿区面临的重要任务,2009年矿井涌水量最大110.4 m3/h,最小30.2 m3/h,一般为60.3m3/h,矿井水主要来源于萨拉乌苏组地下水和侏罗系延安组裂隙水,防止矿井水产生量的增加,减轻煤矿开采对萨拉乌苏组地下水的影响,是实现煤矿安全开采、保水开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为了调查和比较我国海洋型、大陆型和极大陆型冰川覆盖区大气降水、冰川、积雪和融水径流系统内稳定同位素比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冰雪相变时的现代同位素分馏过程,在2000—2003年间,按照季节和海拔高度分别对玉龙雪山、慕士塔格峰,念青唐古拉山的桑丹康桑峰以及天山乌鲁木齐河源的1号冰川积雪和冰雪融水径流进行了系统的采样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玉龙雪山为代表的海洋型冰川区,新雪内的1δ8O呈现出显著的时间与空间变化,在冬季表现为“高度效应”,即δ18O值随海拔高度升高和气温降低而降低,反映出冬季风降水的特征;而经过融化的夏季积雪受到“降水量效应”、雪中含水量、蒸发等因素的影响,稳定同位素产生分馏变化“高度效应”空间变化比较复杂,反映出夏季风降水的特征,念青唐古拉山夏季积雪也有相似的特征.在极大陆型冰川分布的慕士塔格山地区和亚大陆型冰川分布的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地区,夏季新雪中1δ8O则表现为“高度效应”或者“温度效应”.无论在海洋型冰川或者大陆型冰川分布区,经过融化或正在消融的残余积雪内都有明显的同位素分馏变化,1δ8O值比新雪高.受蒸发作用的影响,冰雪融水在流动过程中,1δ8O随海拔高度的降低、流程和流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海洋型冰川区冰雪融水相变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和化学作用都比大陆型冰川区强.  相似文献   
37.
38.
环境地质学术报告会于 2 0 0 1年 4月 3日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举行。这次学术报告会由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地质调查部主办。环境地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广润应邀作了“关于环境地质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专题报告。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长安大学从事环境地质专业的师生、陕西地调院及我所承担环境地质项目的科技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和有关领导聆听了报告。刘广润院士广证博引、图文并茂的专题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报告阐述了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的科学涵义 ;空间环境系统、地质环境系统、大气环境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水环境…  相似文献   
39.
构造对大陆裂谷盆地沉积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0.
Snowpacks samples were colleted from two glaciers: Baishui No.1 glacier and Hailuogou No.1 glacier in June, 2006. The method of sea-salt ions tracer,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trend analysis were used in this research in order to confirm the source of main ions, it is indicated that Na^+ is mainly from marine moisture and other ions mainly originate from land dust. The non-marine source percent of Cl^-, NO3^- , SO4^2-, K^+, Ca^2+ and Mg^2+ is 52%, 99%, 100%, 98%, 99.9% and 83%, respectively, in Hailuogou No.1 glacier, while the corresponding value in Baishui No.1 glacier is 68%, 99%, 100%, 98%, 99% and 59%. The non-marine source of ions is from dust of Central Asia arid regions carried by westerly circulation and the plateau borne-areas with Qinghai-Tibet Plateau winter monsoon in two glacial areas. However, the import of local dust in glacial area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ions concentration in Baishui No.1 glacier, which accounts for the reason why the ions concentration in Baishui No.1 glacier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Hailuogou No.1 glacier. It is obvious that the source of each ion is different between Hailuogou No.1 glacier and Baishui No.1 glacier. There are three reasons which can explain it: firstly, the difference in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glacial area, such as lithology, mountain-valley wind system, topographical relief and so on; secondly, the influence exerted by ions elution in snowpacks section, and ions elution in Hailuogou No.1 glacier is very strong; and thirdly, the difference caused due to varying ions transporting styles, deposition modes,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st-ions-deposi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