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甘肃黑山含铜镍硫化物岩体岩浆源区特征及构造背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山褶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CAOB)南部边缘。近年来,北山发现了一系列含铜镍硫化物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如坡北、红石山、罗东、笔架山、旋窝岭等。这些岩体大多形成于二叠世(260~290Ma,姜常义等,2006;李华芹等,2006;Suet al.,2010,2011;Qin et al.,2011),与新疆其他岩体(如喀拉通克、黄山、图拉尔根、白石泉、天  相似文献   
132.
西藏中部"一江两河"地区地表通量的卫星遥感估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西藏中部一江两河地区(包括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拉萨河、年楚河中下游地区)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藏中农业区地表特征参数(地表反照率、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的变化和地表通量的遥感估算对农作物长势监测、农作物估产、灾害监测以及理解农业区内部乃至其与周边地区的能量水循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2003年4月14日和10月16日影像作为春季和秋季代表,利用两种相同空间分辨率的卫星资料———AVHRR和MODIS反演研究区地表特征参数和地表通量.在反演得到地表特征参数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9个台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SEBS模式对该地区地表通量进行了遥感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能量平衡各分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同一天中AVHRR和MODIS估算结果空间分布态势保持一致,但由于过境时间的差异,MODIS通量结果均大于AVHRR.  相似文献   
133.
在对内蒙古索伦地区中二叠统哲斯组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和暗色泥岩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和热演化的特征。暗色泥岩累积厚度达640m。总有机碳(TOC)的含量在0.38%~1.78%之间,TOC大于0.6%的样品占98%。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Tmax在354~548℃之间,Ro平均值3.24%,表明干酪根演化进入高—过成熟阶段。研究中还发现,S1+S2(<0.2mg/g)和IH(<16mg/g·c)都很低。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烃源岩已经经历过极高的热演化和排烃过程,排烃发生在晚二叠世和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134.
亚洲偶极子阻高与江淮梅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1971—1991年6—7月逐日500 hPa高度资料,计算亚洲地区(45—75°N、50—160°E)内3个区域的阻塞指数,讨论偶极子阻高与孤立子阻高的气候特征,提出亚洲偶极子阻高是江淮梅雨期主要的西风带环流型及偶极子阻高的异常活动对1991年江淮特大洪水的作用;同时初步探讨偶极子阻高的垂直经向环流结构特征对江淮梅雨加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5.
我国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发展与战略初探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油气测井是十大石油学科之一,是石油工业高新技术含量最多的学科之一。近70年来,从第一代的半自动测井仪到现在的第五代的成像测井仪,发展非常迅速。现在成像测井已成为油气测井发展的主流方向和未来趋势。我国的测井技术与国外相比,在常规测井资料分析、解释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来;在电磁、声波测井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差距并非很大;其主要差距是仪器、方法、应用基础研究、管理科学和软件上。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力求以解决勘探地质难题、和工程测井难题为重点发展适应我国需求的测井系统。  相似文献   
136.
本文概略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特异功能找矿”的进展情况和效果.特异功能者能在室内通过“观测”和“感应”,在地形图上圈出成矿区或矿体,也可以在野外有利的位置上,通过直接观测,指出矿体的位置、产状和形态.观测深度可逾千米.经两年多25次实验研究,其准确率达50%以上.可作为综合找矿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7.
138.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典型下垫面冻融过程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藏高原腹地安多站土壤观测资料,根据10cm土壤日最高和最低温度将冻土分为融化过程、完全融化、冻结过程和完全冻结四个阶段,并结合感热通量、积雪深度、相对湿度和降水资料定性的探讨了冻融过程对地气热量、水分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层土壤在东亚季风爆发前期由上至下完成融化过程,10月中旬~12月上旬完成冻结过程,融化期普遍长于冻结期。土壤湿度大值区在时间上集中在高原雨季,空间上10cm深度以上为湿度大值区,而且上层土壤的温度梯度要明显大于下层。在融化阶段整层土壤的温度长期保持0℃的等温相变现象,此时,表层土壤温度日变化幅度为全年最大,最高日变幅达22.5℃。安多站地面除12月个别天数和1月上旬是冷源外,全年为地面热源,近地面感热通量从1月开始增大,到6月上旬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减小。同时,感热通量的变化对相对湿度、降水和积雪的变化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9.
1981-2010年青藏高原降雪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藏高原气象站降雪日数观测资料,分析1981-2010年青藏高原降雪日数的时空变化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雪日数总体上呈青藏高原中东部高寒地区、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和祁连山脉流域降雪日数多,南部河谷和北部湖盆区降雪日数少的空间分布格局;春季降雪日数占全年的45%,其次是冬季(28%)和秋季(22%),夏季最少(5%);30年内青藏高原平均年降雪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降幅达10.5 d/(10 a),其中,春季降幅最大(4.8 d/(10 a)),夏季最小(1.2 d/(10 a));年降雪日数在1997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气候突变;降雪日数年内分布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冬夏大气环流的转换季节,青藏高原大气环流的转换期与上升运动相联系的低值天气系统和高空温湿条件均有利于降雪出现;青藏高原降雪日数的明显减少与气温的显著上升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0.
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学空间分析方法及GIS技术,以甘肃省104处优良级民族旅游资源单体和以此为基础遴选的35个发展相对成熟的民族资源型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从3个层面分析其空间分布结构,对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均衡性、分布丰裕度等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为凝聚型,在空间上近似聚集态分布;区域内呈集中分布特征,空间上表现出不均衡性,民族旅游资源的丰裕度在地域上分为3个层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