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本文介绍了两台新的LCR-G型重力仪的检验和标定过程,并对这些仪器的零漂特性做了初步分析,对仪器的性能做出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22.
看了《气象科技资料》关于“韵律”问题的讨论颇受启发,现根据个人的体会讲两点意见。一、在《关于韵律予报方法的准确率问题》一文中,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当地“前期出现一个明显的气压槽”对应未来150天有一次降水这个韵律关系的予报准确率,与当地同期降水的气候概率相当,判定两者之间实际没有什么对应关系。我也认为像这样的韵律指标当然没有价值。  相似文献   
23.
全氟类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及其生态毒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氟类有机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产品,该类化合物具有高能量的C-F共价键,难以被水解、光解、微生物降解及动物体代谢,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毒性以及长距离迁移等特性,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从世界各地采集的环境样品、野生动物血清、组织样品以及人类体内都检测到了多种PFCs.该类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已成为环境科学和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全氟类化合物在各类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在生物体内的累积、在生物体内的转化与代谢过程及其毒理学效应,并对PFCs的毒性作用机制进行初步分析,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环境污染及风险评估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24.
巴丹吉林沙漠与小尺度湖泊夏季地表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年7 9月"巴丹吉林沙漠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试验所得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夏季典型晴天下巴丹吉林沙漠和沙湖不同下垫面的辐射和能量收支特征。结果表明:(1)沙漠点和沙湖点土壤温湿度都有明显的日变化,表现为准正弦曲线。地表向下日较差逐步变小,日峰值和谷值都有明显的滞后性。5~10 cm土壤温、湿度受地表温度影响较大,20 cm以下不再有明显的日变化。沙湖点土壤湿度较大,且出现逆湿现象。(2)沙漠点和沙湖点太阳总辐射的日变化趋于一致;沙漠点大气长波辐射、地表长波辐射、有效辐射均比沙湖点略低,地表反射辐射大于沙湖点。沙漠的地表长波有效辐射均小于沙湖点,两观测点净辐射差异较小。(3)两观测点的地表反照率呈"U"形分布;沙漠点的日平均反照率为0.32,沙湖点为0.23。(4)沙漠点以感热输送为主,波文比为3.4;沙湖点则以潜热输送为主,波文比为0.2。  相似文献   
25.
石炭系企鹅山群第二组火山-沉积岩是土屋铜矿的围岩,岩性以玄武岩为主。玄武岩为钠质亚碱性玄武岩;w(SiO2)为50.65%~54.13%;w(Al2O3)为16.48%~18.89%;w(Na2O)为2.02%~3.9%;w(K2O)为0.098%~1.76%;全碱w(Na2O+K2O)为2.118%~5.21%。微量元素蛛网图右倾,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Nb-Ta负异常明显。稀土总量较低,ΣREE 50.64×10-6~117.73×10-6,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LREE/HREE为3.40~7.15,Eu为0.98~1.14,没有发生明显的斜长石结晶分异作用,δCe为0.94~0.99,氧化条件弱。玄武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结合构造环境图解分析显示企鹅山群第二组火山-沉积岩形成于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26.
绿洲边缘夏季小气候特征及地表辐射与能量平衡特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5,他引:13  
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试验”加强期(IOP)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绿洲观测的资料,分析了夏季金塔绿洲边缘的小气候特征及地表辐射收支和地表能量平衡特征。作为绿洲沙漠相互作用的界面,在白天绿洲边缘的垂直运动仍然是以上升气流为主,并且其小气候主要受土壤湿度的影响。中午前后绿洲边缘的总辐射最大值在1000W.m-2左右,净辐射>700W.m-2;在白天,仅有个别天数的感热通量超过100W.m-2,最大值仅为150W.m-2左右。在整个观测期,有超过70%的天数出现负感热通量。而Bowen比在±10-1量级,地表能量不平衡的差额较大,约28%。  相似文献   
27.
鄂陵湖湖滨地区夏季近地层微气象特征与碳通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0年夏季鄂陵湖湖滨地区试验观测资料,从中选取资料较好的5个连续晴天,分析了该地区高寒草甸夏季局地气候、辐射与能量平衡特征以及碳通量的日变化。结果表明:①夏季晴天湖滨地区近地层气象要素受到湖陆风的较大影响,风向昼夜交替变化,垂直风速和摩擦速度明显大于玛曲草原,全天盛行上升气流,昼夜温差较小;②湖滨地区日均太阳总辐射与净辐射高于玛曲草原和金塔绿洲,地表能量不平衡现象较显著,湍流输送以潜热为主,夜间近地层存在明显的逆温和逆湿现象;③夏季湖滨草甸碳吸收的日最大值出现在上午11时前后,碳吸收显著大于碳排放,其水分利用效率与海北草甸生态系统接近,总体偏低。  相似文献   
28.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对湖泊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设计了陆地生态环境好转、维持现状和退化3种情境下的模拟试验,分析了夏季黄河上游鄂陵湖湖泊效应的特征和生态环境变化对该湖泊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晴天中午至傍晚,鄂陵湖有显著的湖风环流;白天湖面感热和潜热较小,昼(夜)表现出明显的冷(暖)湖效应;湖区低层全天呈现出"湿岛"效应;受湖风作用影响,环湖陆上白天形成"湿墙"和感热高值区;随着陆地生态环境由好转到退化,湖风环流加强,环湖"湿墙"增高,湖陆边界层高度差增大,陆面感热和潜热变化显著大于湖面;陆面边界层中下部的气温和比湿主要受下垫面影响,环境退化后分别升高和减小,而在边界层顶部由于受湖风环流的作用,两者变化趋势与中下部相反。  相似文献   
29.
大孔径闪烁仪测量戈壁地区感热通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6月11~30日在金塔开展的"绿洲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能量水分交换和边界层过程观测与理论研究"期间第一阶段戈壁下垫面大孔径闪烁仪(LAS)的观测资料,用混合对流方法和自由对流方法分别计算了戈壁感热通量。结果表明,对于利用LAS资料计算地表感热通量的方法中,混合对流方法相对于自由对流方法更加适用,且混合对流方法中Andreas给出的参数相对于DeBruin的参数更加适用于戈壁下垫面。此外,LAS测得的感热通量相对涡动相关方法的值较大,提高了地表能量闭合度。  相似文献   
30.
青藏高原东部土壤冻融过程中地表粗糙度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6年10月—2007年4月的湍流观测资料和一种新的方法,计算了青藏高原东部玛曲地区土壤冻融过程中的地表粗糙度。结果表明:所用的计算粗糙度的方法是可行的,玛曲土壤未冻结阶段、冻结阶段和融化后阶段的地表粗糙度分别为3.23×10-3m,2.27×10-3m和1.92×10-3m,地表粗糙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三阶段地表粗糙度有明显区别,以前将冬季前后的粗糙度取为定值的计算会导致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