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247篇
地质学   404篇
海洋学   254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二阶垂直导数(X和Y两个方向)的求解方法较简单,它采用的五个因子的数字滤波的最小二乘法来优化数据。但是在较小区域面积时(对工程和环境应用中的重力数据),重力异常很容易放大和被区域重力场掩盖,我们认为产生的缘由是表示重力场的x和y方向上的二次多项式引起的。因此,为了逼近重力水平方向的偏导可以设计一个好的滤波器来拟合在xy平面的重力场值,再得出想要的重力垂直方向偏导,文中最后对提出的方法在前人经典模型上和野外实践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2.
根据大量震源机制估计了2000年鸟取县西部地震(Mw=6.6)前后的区域应力场。为约束主震前的应力场,我们比较了主震产生的静态应力变化与主震后应力场的空间分布。在余震区的北部和中部,推测主震前的偏应力量值太大,不会受到静态应力变化的影响。主震前的最大主应力轴的方向与构造应力场一致。而在余震区南部,主震滑动较大的地区及其周围,发现由于静态应力变化较大,主震后应力场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在断层南端附近,静态应力变化的空间分布与余震的P轴方位角一致,推测主震前的偏应力量值小到足以受到静态应力变化(5MPa)影响的地步。断层南端原有余震断层面的强度可能特别弱。发现主震前的应力场在小于主震断层长度的尺度上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63.
推导了估计地震双力偶(DC)源三维空间旋转角的新的简化公式。导出公式的复杂性依赖于所需角度估计的准确性和期望解的完备性。该解比本人1991年根据四元表示提出的算法简单。我们讨论了两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这些新的表达式可以写成数行计算机代码,从而可对不同方法得到的双力偶解及地震震源机制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别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4.
中国西部地区地表条件恶劣,地下构造复杂矿产资源勘探的难度很大。要获得勘探的高效益,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要做到物探先行。物探先行,不完全是一个勘探工作部署问题,要做到物探先行,必须解决好2个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二是各种技术的难题。主要应包括如下5个方面:1.首先要有一种“知难而进”的精神,这是一种在诸多困难面前毫不气馁,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难题、难点找准,然后逐个突破,取得成功;2.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这是辩证的统一,由于某些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力的限制,我们只能在某些方面有所不为,才能在…  相似文献   
65.
大气臭氧与气溶胶垂直分布的高空气球探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给出了1993年9月12日利用高空科学气球在河北省香河地区探测到的大气臭氧和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结果发现:(1) 大气臭氧的数密度在整个对流层较低(~10[12]mol/cm3),并从地面到对流层顶略有下降;对流层顶以上开始快速增加,极值层高度在~24 km,其值为4.78×10[12]mol/cm3;臭氧分压有类似的分布特征,极值146×10[-4]Pa,位于同一高度;(2) 在平流层低层,臭氧分压有一个次极值62×10[-4]Pa,位于15~16 km;(3) 0~30 km大气气溶胶数密度呈现出三个峰值:143,8和1.1 个/cm[3],分别位于近地面、5 km和21 km;(4)气溶胶的数密度谱在对流层为双模态;在平流层,次峰消失。同时,我们还与其他观测结果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6.
67.
近年来地形测量队人员在电离辐射地区内作业在增加,产生的照射可能损坏设备,破坏正常的导线测量作业。现行的技术安全规定设有制定出在原子能发电站和工业企业,那些利用辐射源的地方进行测量工作时的解决问题办法。  相似文献   
68.
基于SWCWARMS模式9km×9km分辨率逐小时降水预报,通过时间滞后集合预报方法构建多个集合成员,使用SAL评分值计算相应集合成员的权重系数,进行不等权集合平均,从而得到新的逐小时降水预报。利用SAL、TS和BIAS检验方法对四川省2019年8月的逐小时降水量时间滞后集合预报及相应的SWCWARMS模式最新时次预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滞后集合预报SAL检验的L值和A值都较模式预报更接近于0,较好地改善了降水位置和强度的整体预报水平;(2)时间滞后集合预报对逐小时降水晴雨TS评分提升明显,评分提高百分率在10%左右,有效地减小了模式在晴雨方面的空报;(3)临近预报时效,时间滞后集合预报方法对于大量级降水预报也有较好的订正效果。  相似文献   
69.
19世纪后期当仪器发展到记录地震波后地震学成为一门定量科学学科(Dewey and Bverlv,1969;Agnew所写的第1章)。地震学的基础是野外观测。过去几十年地震学的巨大进步主要是因为很好分布的观测数据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电子、通讯、计算机和软件的发展使得我们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也进步很快(见Snoke and Garcia-Fernandez编辑的第85章)。  相似文献   
70.
日益丰富和完善的地震数据在过去几十年里促进了地震学的长足发展。我们收集、处理和分析地震数据的能力借助于电子和数字计算机的发展得到迅速提高。几十年前地震图主要是模拟记录。现在除了一些基本的用途外,模拟记录由于其动态范围低、记录系统的时间精度差以及数据处理不方便等因素而很少使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