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179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422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国家宏观调控的实质是从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全局出发,按照预定的目标,对社会经济的决量和总体结构进行调节和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各个环节的经济关系错综复杂经济,人力资源生产和再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之间也涉及方方面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市场在调节经济关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市场机制的运行本质上在于利益驱动,这必然造成市场失灵和市场激励机制作用的局限性,从而要求国家加强对人力资源生产和再生产中的经济关系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32.
133.
有关城市土地评价的若干问题——以西安市建成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评价是对城市土地资源的鉴定。城市土地资源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和土地资产资源两部分。土地自然资源是指由岩石、土壤、水、矿藏、生物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是人类从事生产、生活等活动的基地和场所,是物质资料的基本源泉。土地资产资源则是由附加在土地上的基础设施和有利的区位形成的。城市土地评价正是基于这两个方面,涉及到城市土地的价值,使用价值,自然、经济、社会多方面。 本文针对以往土地评价研究中多耽于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及就现状谈症结的旧模式,试图对影响城市土地质量的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对城市土地评价的方法论和分类系统提出一些看法。限于篇幅,本文仅进行建成区土地评价。 一.城市土地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34.
常平乡是沁阳市唯一的山区乡,矿产资源监管一直是沁阳市常平国土资源所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今年六月份以来,该所针对监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创新思路,主动出击,以"三副猛药"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确保了辖区矿山安澜.  相似文献   
135.
秀荣 《海洋世界》2001,(6):20-20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海南岛上春风暖,好花叫你喜开怀”。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对海南岛尤其是天涯海角就朝思幕想、梦绕魂牵、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136.
康昱桂  陈克荣 《地质与勘探》1994,30(6):43-47,55
冀东的峪耳崖岩体、葫芦峪岩体、三道湾岩体及迁西群老基底变质岩中发现的强磁性铁质小球,经大量分析对比研究后,确认它们属同一种宇宙尘。这在迁西群变质岩中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37.
当用CCD和Reticon等列阵器件观测恒星时,可利用每个象素的光度读数提供的信息,求出星像的光度重心作为星像的中心。本文应用概率与数理统计知识阐述了重心法测量星像位置时的精度估计,得出测量的精度与星像的象素的总光度读数的平方根成反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8.
本文从列车器件测量精度的估计公式出发,推出导了用低精度A/D变换器伯获得高精度测量结果的一般性证明,还讨论了这种方法的若干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139.
广东省顺德县流行着一种当地群众称之为“水臌扁”的自鲢粘体虫病,作者之一于1978年6月于龙江公社进行鱼病调查时,发现了这种病,并作了初步研究,1982年我们又继续进行了这项工作。此病解放前就流行于顺德各养鱼区,由于未造成鱼类大批死亡,故一度被人们所忽视,也未见有这方面的报道。因此本文可能是首次报道。本文分三部分叙述,一,流行情况,包括流行季节和地区分布,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对寄主的影响;二,病鱼和病原体,包括病鱼征象,孢囊和病原体的形态学;三,孢子在鱼体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40.
中国不同区域能源消费碳足迹的时空变化(英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Study on regional carbon emission is one of the hot top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lso help to establish different low-carbon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regions. On the basi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and use data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from 1999 to 2008, this paper established carbon emission and carbon footprint models based on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lculated the amount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carbon footprint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from 1999 to 2008. The author also analyzed carbon emission density and per unit area carbon footprint for each region. Finally, advices for decreasing carbon footprint were put forward.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Carbon emissions from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d 129% from 1999 to 2008 in China, but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just slightly changed, the sorting of carbon emission amount was: Eastern China > Northern China >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 Southwest China > Northwest China. (2) The sorting of carbon emission density was: Eastern China > Northeast China >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 Northern China > Southwest China > Northwest China from 1999 to 2003, but from 2004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began to have higher carbon emission density than Northeast China, the order of other regions did not change. (3) Carbon footpri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ince the rapid increasing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less increasing area of pro-ductive land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from 1999 to 2008. Northern China had the largest carbon footprint, and Northwest China, Eastern China, Northern China,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followed in turn, while Southwest China presented the lowest area of carbon footprint and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carbon absorption. (4) Mainly influenced by regional land area, Northern China presented the highest per unit area carbon footprint and followed by Eastern China, and Northeast China;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and Northwest China had a similar medium per unit area carbon footprint; Southwest China always had the lowest per unit area carbon footprint. (5) China faced great ecological pressure brought by carbon emission.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both from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 and increasing carbon absorp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