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48篇
海洋学   5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晚二叠世时,中国南方为一多岛环绕的受限陆表海。盆内多为深水谷道分割的碳酸盐台地。在四川盆地内,晚二叠世沉积物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组合类型,均为同时异性相。 晚二叠世硅质岩为上升洋流沉积。上升流带来大量有机质,有利于生物礁的生长。生物礁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台地边缘接近上升流的一侧,华南晚二叠世沉积作用受海平面变化引起的峡口启闭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63.
西沙群岛岛屿类型划分及其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沙群岛是我国重要的生物礁区之一,岛屿星罗棋布,类型繁多.研究这些岛屿的类型及其特征,对判断礁区环境演变、礁体组合成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思义;对研究古生物礁的比较沉积学亦有现实意义.一、西沙群岛的自然地理概况  相似文献   
64.
对现代黄河三角洲典型河道-钓口流路的不同钻孔剖面分析,阐明现代黄河三角洲单个流路所形成的三角洲叶片体的沉积物与沉积相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单流路河道的小循环演化规律,划分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发育过程为四个阶段,提出了三角洲的河口坝沉积相间分布的横向沉积序列、主河道型与同汊口河道型两个不同的纵向沉积序列及河口坝型与口坝侧湾型两个不同的垂向沉积序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65.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层,即以前所谓的“暗绿色硬粘土层”过去被看作是“哑地层”,本文首次发现该层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硅酸体,且各种类型的硅酸体在地层中均有出现,并在剖面上有较大的变化。在定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其组合特征,并进一步利用对应分析方法,探讨了本区晚第四纪古地理、古环境变迁历史,认为该层形成于一种弱草甸环境,且在其形成过程中有四次气候冷-暖变化。  相似文献   
66.
卧虎山早二叠世正长花岗岩位于北山南带晚古生代陆内裂谷,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化学参数碱性值为0. 74 ~ 0. 77,属于钙碱性花岗岩,具A型花岗岩特征;岩石长英指数(FL)和镁铁指数(MF)同分异指数DI与固结指数SI均反映花岗岩分离结晶程度高;微量元素富集 Rb、K、Ba、La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P、Ti亏损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倾,存在显著的负Eu异常;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结果表明岩体成岩年龄为(289. 8 ± 2. 7)Ma,时代为早二叠世。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其形成于拉伸、地壳减薄的板内裂谷环境,源岩可能是地幔岩浆底侵加热下地壳岩石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侵入岩是壳幔混合成因的,形成于早二叠世后碰撞伸展体制,反映北山南带于早二叠世晚期进入后碰撞裂谷伸展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67.
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滨海温泉旅游逐渐被大众接受并喜爱。滨海温泉旅游以温泉养生为主题,是一种新兴的休闲度假旅游方式。目前,我国对滨海温泉旅游地的空间结构研究较少,但滨海温泉旅游地的空间演化、发展趋势对于蓬勃发展的海洋旅游和温泉旅游意义重大。鉴于此,文章尝试运用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扩散理论解释滨海温泉旅游地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化,并选取营口鲅鱼圈为例进行说明。从温泉小镇内部、温泉小镇之间、温泉与滨海其他旅游形式、温泉旅游地与周边旅游地4个方面探讨鲅鱼圈温泉旅游地空间演化形式,在此基础上,尝试总结滨海温泉旅游地空间结构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68.
文章依据《辽宁省统计年鉴》(2009-2013年),在分析滨海湿地型旅游目的地特征基础上,对盘锦市滨海湿地型旅游目的地的开发条件、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69.
徐立荣  雒昆利 《地理研究》2012,31(8):1503-1511
对大巴山区内主要分布的早古生代地层中氟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巴山区地史时期形成的各单元地层岩石中普遍富氟。下寒武统鲁家坪组碳质板岩、黑色页岩、磷块岩中平均氟含量普遍超过800mg/kg,下志留统大贵坪组碳板岩氟含量也明显较高(1500mg/kg以上),这些地层分布区是大巴山区的氟富集区;奥陶系、中志留统及下志留统除大贵坪组外的各组地层氟含量也一般高于地壳平均含氟量;而震旦系、下寒武统箭竹坝组及中上寒武统地层氟含量一般低于500mg/kg,是大巴山区的相对低氟区。大巴山区早古生代石煤中氟含量普遍高于中国腐植煤的平均含氟量,其中紫阳蒿坪下志留统大贵坪组的石煤氟含量最高;其次是下寒武统石煤;中、上寒武统及奥陶系石煤含氟量最低。  相似文献   
70.
研究了河北开滦矿区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对不同配比CH4/CO2二元气体等温解吸特性,并用扩展Langmuir方程的推论计算了CH4/CO2二元气体各组分在吸附相中的浓度,分析了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开滦矿区煤对CH4/CO2二元气体解吸过程中,中等变质程度煤(Ro=1.21%)对混合气体的吸附能力大于低变质程度煤(Ro=0.58%),且混合气体中CO2浓度越大,总吸附量越多。吸附相中CH4的相对浓度是逐渐降低的,CO2的相对浓度是逐渐升高的。开滦矿区中等变质程度煤相对于低变质程度煤,用CO2气体置换煤层中CH4,可以获得较高的单位压降CH4解吸率,注入CO2的量越多、相对浓度越高,其置换效果就越好,更适于往煤层注入CO2提高煤层气产量技术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