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雷加锦  李任伟  曹杰 《地质科学》2000,35(3):277-287
通过野外观察、室内化学分析、矿物学分析、硫同位素分析、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磷结核内所观察到的许多现象均与微生物的活动有关,微生物是使磷淀积的重要营力,这为磷结核的生物成矿作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沉积物孔隙水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磷结核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32.
33.
厦门西部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荣冠  江锦祥 《台湾海峡》1989,8(2):144-149
本文应用种内个体对数正态分布,分析了厦门西部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变化,并将对数正态分布与传统使用的种类多样性指数进行比较,说明它可作为监测污染引起大型底栖生物变化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4.
采用浓度为0、2.5、5.0、10.0g/L的CuSO4溶液配制污染土,开展固结试验、热分析试验和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简称SEM)试验,分析红黏土受重金属Cu2+污染后的压缩变形特性机制。结果表明:红黏土的压缩系数和总压缩变形量的变化与土中孔隙水(自由水、弱结合水、强结合水)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都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黏土中土颗粒之间的结构连结主要以吸附水膜接触为主,Cu2+改变了土中孔隙水的水膜厚度,导致孔隙水的含量发生变化;水膜变薄,土颗粒间的距离缩短,土体的结构强度越高,土体抵抗压缩变形的能力就越大。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土体微观结构由松散的块状、片状单元体逐渐演化为面-面接触的叠聚体;当Cu2+浓度增至10.0g/L,开始出现鳞片状的单元体,单元体间的接触方式以点-点接触和边-面接触为主,土颗粒间的凝聚力变差,土体结构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35.
欧阳义华  唐毅  韦克桥  李伟平  朱松 《云南地质》2010,29(2):206-209,205
ICP-AES直读光谱仪具有多元素同时测定、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方法简便、快速,各元素间没有明显干扰。本方法用HCl和HNO3分解试样,加入HF和HClO4冒烟除去SiO2的干扰后,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O7310、GBWO7312、NGS-01、NGS-02等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6.
浙江省江山市江郎山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成景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江郎山俗称“三爿石”, 素有“雄奇冠天下, 秀丽甲东南”之誉, 还拥有“中国丹霞第一奇峰”、“全国一线天之最”的称号。本文对江郎山地质遗迹资源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并将江郎山丹霞地貌及其成因机制从地层、岩性、构造及外动力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 江郎山地质遗迹具有独特的成景机制, 是地质构造演化、岩浆作用以及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无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还是对该地区地质演化的研究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7.
土壤PH值及CaCO3在我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中的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深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旨在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为农业、环境、矿产资源评价及基础研究服务,作者重点阐述了土壤PH值、CaCO3含量与土壤矿质元素活化之间的制约机理,论述深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要实现服务于农业、服务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就必要加强对土壤PH值及CaCO3的含量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8.
南海北部软泥水化学垂向剖面类型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南海北部软泥水化学垂向剖面,分为4种类型。剖析了前2种类型在垂向上为开放系统,后2种在垂向上为封闭系统。这些不同类型的软泥水均属软泥阶段的浅变质水。文内提出了全新世期间南海北部海岸线曾南移至距现代海岸线约24km处,比现代海平面下降13m。并发现软泥水比太平洋中部的软泥水的Mn浓度高出1—2个数量级,揭示了利于Mn结核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高压液相色谱与等主子体光谱仪的技术及其应用于元素化学形态分析的现状,前景和存在问题,着重叙述了联用接口的作用和几种接口的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40.
层序界面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与地质过程的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玉光  唐锦玉 《地质学报》1997,71(4):374-380
本文探讨了层序界面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及其构型,建立了三型(Ⅰ,Ⅱ,Ⅲ型)八类层序界面分类方案;Ⅰ型界面包括暴露侵蚀削截面、古土壤面、古喀斯特面和暴露侵蚀界面;Ⅱ型界面包括海平面下降结构转换面和海侵上超界面;Ⅲ型界面包括海底侵蚀成岩间断面和事件界面。运用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及碳氧同位素等多学科,对二叠纪和三叠纪中,二叠与前二叠系之间、二叠与三叠系之间和中下三叠统之间3个主要层序界面进行了探讨,这3个界面分别属于Ⅰ型、Ⅲ型和Ⅰ型界面。提出了层序界面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及其地质过程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