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157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212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31.
在对都安地下河公园区域地质背景及喀斯特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都安喀斯特及地苏地下河系、都安天窗群、峰丛峰林等典型喀斯特景观的形成演化过程,认为都安喀斯特正处于地下和地表喀斯特彼此制约,却又相互协调、同步共生的特殊发育时期;揭示了古近纪以来,暂时性地表流水、地表河等各种地表流水与地下河间,历经独立、袭夺、改道、相连等阶段,对应地下与地表喀斯特间,由地表地下各向分散独立成景→地表地下各向单一网络式成景→地表地下统一网络式成景,并逐渐形成彼此对应喀斯特景观的演化序列和过程。其中,地表喀斯特作用,由强→弱,由主角→配角,并从西北侧至东南侧逐渐演化、分异,形成高峰丛深洼地→中峰丛洼地→低峰丛洼地→高峰林谷地→低峰林谷地5种不同且依次过渡的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作用,则由弱→强,配角→主角,逐渐形成庞大、复杂的地下河喀斯特地貌——地苏地下河系;地下与地表间,由彼此独立→整体相互制约、协同共生,并形成由500多个天窗组成的天窗群。因此,公园既是全球展现地下河喀斯特景观美景的杰出代表地之一,又是全球地下河喀斯特地貌演化的杰出范例,还是展示地下与地表喀斯间彼此制约,却又协同共生发育的典型参照地。  相似文献   
232.
以旅韩中国游客为研究对象,以韩国旅游目的地空间意象为研究内容,以手绘认知地图方法为实现途径,通过机场跟团和散客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有效草图游前263份、游后259份。依托问卷中所提取和统计的认知地图的相关数据,分析韩国旅游目的地空间意象形成的认知要素和认知结构。研究发现:空间认知的五大要素出现频率游后远大于游前,其中标志物要素比重最大;单体型结构成为旅韩中国游客在韩停留期间最主要的认知地图类型,游前游后都占最大比例;国家目的地认知地图构成要素超越城市的一般物质形态;国家目的地意象空间认知符号化。根据手绘草图呈现的内容,讨论了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其空间意象与居民城市意象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233.
湖南省南水山地区位于雪峰山-摩天岭成矿带,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铀成矿带之一。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钾、富挥发份、贫铁、镁及铝,低钙、钠等特征属于中-强钙碱性岩系,具铝过饱和特点,明显负Eu异常,符合产铀花岗岩的特点。通过对研究区岩石类型、岩浆活动、断裂构造及热液活动的分析发现区内花岗岩铀矿类型为热液型-内接触带型铀矿,多期次强烈构造岩浆活动和多期次的热液蚀变活动促使铀矿在构造交汇部位汇聚,为铀的迁移创造了良好环境,为铀成矿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34.
1964-2013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温度和降水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气象局1964-2013年温度和降水格点观测数据,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进行了气候分区,并分析研究了该地区近50年的温度和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共可分西区、中区、东区南段、东北段4个区域。(2)整体来看,近50年农牧交错带增暖显著,其中最低温和冬季增温贡献最大;年降水量略有减少(50年减少约13 mm),主要表现为夏季降水减少。(3)分区来看,中区增温最快;西区年降水量是减少的,主要发生在春季;中区与东区南段年降水量也是减少的,主要发生在夏季;而东区北段年降水量是增加的,主要是春季降水的贡献。(4)1998年以来,农牧交错带存在同全球变暖停滞类似的增温停滞现象,且停滞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235.
利用2013年我国西北戈壁、沙漠和黄土塬区三类典型裸土下垫面野外观测试验资料,探究了上述地区地表向下、向上长波辐射(DLR&ULR)、地表温度(LST)和地表宽波段发射率(LSBE)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站地表ULR和LST明显比戈壁和沙漠站偏低;戈壁宽波段发射率(GbBE)、沙漠宽波段发射率(DeBE)和黄土宽波段发射率(LoBE)具有明显的变化特征,尤其是日变化特征;观测期内GbBE、DeBE和LoBE平均值分别约为0.926±0.0452、0.916±0.0419和0.881±0.049。三站点地表宽波段发射率的数值大小和变化特征与陆面模式中所指定的参数化情况不符。地表发射率会受站点周围环境和当时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表层土壤湿度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子,将来的野外观测试验中需加强相关影响要素的观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236.
珠海凤凰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是岭南地区典型的城市或村庄周边的再生森林,我们选择在凤凰山麓森林冠层较为平缓的低矮坡地建立了陆-气相互作用和碳通量的观测铁塔塔站。本文详细介绍了观测塔的地理环境、初步的仪器布设和基本观测,并利用已获得的资料分析了旱季典型晴天主要观测量的日变化特征。太阳总辐射及其分光辐射和反射辐射的日变化都是比较常规的中午最高的对称结构;冠层接收到的长波辐射比向上长波辐射低;气温日变化的峰值比太阳辐射滞后,白天达到最高值前的气温是低层高于高层,达到最高值后到落日前气温陡然下降,夜晚的气温是低层低于高层。相对湿度凌晨最大,下午最小,夜晚是低层相对偏湿,白天正好相反;11月份,珠海地区盛行旱季的偏北季风,有明显的海陆风的作用,白天的海风较强,夜晚的陆风较弱;森林冠层向大气释放的感热和潜热的量值基本相当,潜热基本为正;感热白天为正,夜晚基本为负;森林冠层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此时空气中水汽浓度达到最低,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在日出后的清晨最大,此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最大,同时空气密度也最大;由于森林冠层高、密度大,土壤湿度基本没有日变化;表层土壤温度日变化的振幅随土壤深度加深而变小,土壤热流的变化是下午高,清晨低。本文还发现了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需要以后根据充沛的资料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237.
对北京东部地区典型非饱和粉砂层进行原位直接剪切试验,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指标,其内摩擦角指标相比于传统地区经验值和室内直接快剪试验值分别提高了11.11%~24.4%、3.01%~17.40%;室内直接快剪试验测得粉砂层的黏聚力为4.8~7.5 kPa,而原位直剪试验测得该值最高达9.5 kPa。研究成果为该地区非饱和砂土层的剪切指标参数优化提供了试验支撑,节约了基坑支护造价,为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38.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际国内同位素地球化学发展的趋势,指出了国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新的生长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展望了国内同位素地球化学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39.
近钻头随钻测量技术是石油钻井领域最具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之一,它以近钻头地质参数与工程参数的随钻测量、传输、信息解释、决策控制为主要技术特征,能有效提高油气层钻遇率、降低钻井成本。本文介绍了近钻头测量系统国内外的发展与应用现状,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与特点,为满足小口径钻进对近钻头测量技术的需求,提出了小型化设计亟待攻克的关键技术难题,包括电磁波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小直径涡轮发电技术、井下MEMS传感器技术等,为今后小直径近钻头测量系统研发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40.
江西省修水县莲花芯铜钼多金属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具有巨大潜力的矿床,主要的富矿围岩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主要的蚀变类型为硅化蚀变,矿石矿物类型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和辉钼矿的组合,矿体主要受NW和NWW向的断裂构造控制,大量发育石英脉,矿化类型和矿石成因上与石英脉有着明显联系,矿化主要是见于石英脉内和石英脉两侧的围岩和硅化蚀变带中,矿化的强度向石英脉两侧不断减弱。化探取样结果显示该区有较高的W,Mo,Cu的异常。综合地质与化探的信息,划出三个找矿靶区,分别是W-Mo-Cu多金属矿靶区,W-Mo多金属矿靶区和W矿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