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7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佳木斯地块花岗质片麻岩的独居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依据电子探针独居石Th-U-Pb化学法(CHIME)对分布于佳木斯地块北部花岗质片麻岩进行定年,其中独居石415 Ma年龄值报道了佳木斯地块北部存在志留纪晚期的岩浆热事件,(494.35±23.6)Ma、(506.96±52.20)Ma(、481.04±23.19)Ma的独居石年龄值表明,佳木斯地块北部存在500 Ma(晚泛非期)的高级变质事件,结合南部的锆石SHRIMP年龄数据,认为整个佳木斯地块都存在500 Ma(晚泛非期)的高级变质事件。该时期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地块可能已经拼贴到一起,共同遭受了500 Ma(晚泛非期)变质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黑山条垒南段,靠近佳-伊断裂西侧发育有一构造变形带,构造带内西部远离佳-伊断裂的岩石表现为韧性变形,东部靠近佳-伊断裂的岩石表现为脆性变形,岩石的变形特征自西向东呈现出由韧性到脆性渐变的规律,这主要是由大黑山条垒的差异隆升造成的.本文认为大黑山条垒的隆升始于早白垩世泉头组地层沉积之后,自晚白垩世之后一直处于隆升状态,遭受剥蚀,缺失晚白垩世以来的地层沉积.  相似文献   
13.
鸡西、勃利盆地白垩纪砂岩的物源分析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鸡西、勃利盆地白垩纪砂岩骨架矿物成分的模式分析显示: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砂岩的源区主要为切割型岛弧,结合古水流方向和砂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物源区主要为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上白垩统猴石沟组砂岩的源区主要为基底隆升和切割型岛弧。结合古水流方向和砾石的统计结果认为,鸡西、勃利盆地物源区主要为桦南隆起和密山隆起,以及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据白垩纪砂岩物源,晚白垩世砾岩成分,以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时期,鸡西盆地、勃利盆地和黑龙江东部各盆地为统一的原型盆地,早白垩世末期随着桦南隆起和密山隆起的隆升而破坏。并在晚白垩世早期已隆升,并为周缘盆地提供物源,形成现今黑龙江东北部地区的盆岭格局。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南段兴-蒙草原区二叠纪砂岩物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大兴安岭南部兴-蒙草原区二叠纪砂岩的统计研究表明,本区二叠纪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大量非成熟组分为该区二叠纪砂岩的形成提供了物源。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指示,二叠纪砂岩物源区的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环境,砂岩碎屑来自上地壳长英质源区。二叠纪砂岩的时代由老到新表现出由再旋回造山带向切割岩浆弧源区过渡的特征。结合沉积学特征,反映中、晚二叠世构造背景由活动陆缘逐渐趋于稳定,该时期记录了中亚造山带东段最终闭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关于额尔古纳地块基底性质和东界的讨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东北地区是解决东亚大陆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备受众多学者关注。近年来,关于额尔古纳地块基底性质和东界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太平林场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测年,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840~830 Ma、800~780 Ma和730~720 Ma的3个时间段内,可能为新元古代时期的3期岩浆热事件时间。其中21个锆石测点 206Pb/238U 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779±20 Ma(MSWD=8.3),表明原岩在新元古代就已侵位结晶; 1个锆石测点U-Pb同位素年龄为494±10 Ma,Th/U比值为0.06,暗示了锆石应为变质成因,可能为花岗片麻岩的变质年龄。结合前人已报道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上花岗质岩石年龄数据,对比发现仅额尔古纳地块经历了新元古代岩浆热事件作用; 同时对比两地块上花岗岩Hf同位素特征发现,二者具有不同的地壳早期演化阶段。因此,在早古生代早期二者应该沿塔河-喜桂图缝合带拼合并共同经历了古生代以来的岩浆作用改造,而不是传统观点认为的德尔布干断裂作为两地块的边界。  相似文献   
16.
以摄乐桥钢塔拼装测量为例,介绍了用一个公共转化点和一个方向点,利用一点一方向结合双边单角后方交会的方法,在钢塔节段上建立一个微型控制网,通过公共转化点将微型控制网点的测量坐标转换为塔上设计坐标,在钢塔节段拼装时,通过三维坐标法测量节段上微型控制网点,指挥吊机将钢塔节段移动到设计位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嫩江地区科洛杂岩伸展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嫩江县科洛杂岩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详细的构造解析揭示,科洛杂岩内发育一处大型滑脱构造,其中包括鞘褶皱、层间柔皱、不对称褶皱、S-C组构、眼球状构造等构造样式,整体反映杂岩体向sE伸展滑脱的特征.结合年代学和岩石学方面的证据,认为科洛杂岩伸展滑脱始于中侏罗世晚期或稍后,其隆升机制应源于大兴安岭地区中、晚侏罗世岩浆的强烈底侵作用,导致整体隆升造山,伴随区域伸展滑脱,形成变质核杂岩.这为大兴安岭北段隆升机制和构造样式的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嫩江地区科洛杂岩伸展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嫩江县科洛杂岩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详细的构造解析揭示,科洛杂岩内发育一处大型滑脱构造,其中包括鞘褶皱、层间柔皱、不对称褶皱、S-C组构、眼球状构造等构造样式,整体反映杂岩体向SE伸展滑脱的特征。结合年代学和岩石学方面的证据,认为科洛杂岩伸展滑脱始于中侏罗世晚期或稍后,其隆升机制应源于大兴安岭地区中、晚侏罗世岩浆的强烈底侵作用,导致整体隆升造山,伴随区域伸展滑脱,形成变质核杂岩。这为大兴安岭北段隆升机制和构造样式的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地区上古生界变形特征及构造层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兴安岭地区古生界构造变形表明,上古生界自二叠纪末以来遭受了3期构造变形改造:第一期变形为二叠纪末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碰撞造成的近EW向展布的断裂和褶皱构造,强度由南向北有减弱的趋势;第二期变形为侏罗纪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NE—NNE向左行走滑断裂和褶皱构造;第三期为NW向具有右行走滑特征的断裂构造,时间大致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综合区域构造、沉积岩古地理分析对比,初步将大兴安岭地区上古生界划分为早古生代、D—C1、C2—P2、P3—T14个构造层:早古生代末加里东运动之后,在D—C1期间早期以伸展为主,总体表现为北海南陆的古地理特征;早石炭世末期松嫩地块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沿嫩江—扎兰屯一线碰撞拼接;C2—P2期间总体表现为造山后伸展特征,表现为北陆南海;P3—T1时期古亚洲洋的闭合,海水退出,转为陆相。  相似文献   
20.
对佳木斯隆起周缘的勃利盆地和鸡西盆地中的早白垩世穆棱组和滴道组砂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碎屑白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滴道组和穆棱组沉积时期,没有500Ma或大于500Ma的来自佳木斯地块基底的年龄纪录,暗示佳木斯隆起在早白垩世穆棱组沉积时期尚未隆起。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为统一的原型盆地,结合对该区白垩纪砂岩的矿物组成和砾石统计的研究成果,认为早白垩世末东山组沉积以后佳木斯隆起开始隆升,猴石沟组沉积时期佳木斯隆起已经隆升到一定高度并为其周缘盆地提供物源,同时随着佳木斯隆起的隆升,原来早白垩世的统一盆地遭到分割破坏,形成诸多相对独立的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