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12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本文报道了笔者对分布于山东荣成、文登、威海、青岛、胶南、诸城、日照和莒南等地的榴辉岩所作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这一巨型榴辉岩带是由两条相互重合的榴辉岩带所构成;一条为高温高压成因的A—B类榴辉岩带;另一条为低温高压成因的C类榴辉岩带。它们形成于早元古代早期华南陆块向华北陆块的俯冲,并经受了早元古代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迭加。早元古代早期华北陆块发生向南运动的大陆推覆体构造,使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榴辉岩带在空间上重迭。最后推测这一榴辉岩带的分布代表着我国东部华北陆块与华南陆块的分界界限。  相似文献   
152.
本文提出了低温榴辉岩套的特征及鉴别标志,并论述了其空间分布、岩石组、合、成岩条件及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53.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了南极中山站和企鹅岛变质岩类岩石中主要造岩矿物(石榴石、斜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的化学组成,利用矿物地质温度计和各种成因判别图解,确定中山站变质岩类岩石的变质程度为高角闪岩相;企鹅岛变质岩类岩石的变质程度为低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154.
报道在1180℃,压力分别为2.0GPa、2.5GPa、3.0GPa和3.5GPa条件下榴辉岩结晶实验结果。研究表明,当压力超过2.5GPa时方有石榴石晶出,随着压力的增大,石榴石中镁铝榴石和钙铝榴石含量增加,铁铝榴石含量减少;随着压力的增大,单斜辉石中的TiO_2和CaO含量减少,Al_2O_3和Na_2O含量增加,单斜辉石中硬玉端员分子含量增加。实验表明,自然界中天然产出的榴辉岩成岩压力远大于3.5GPa。  相似文献   
155.
用电子探针分析了山东荣成榴辉岩和石榴石橄榄岩中的石榴石和单斜辉石的化学组成。利用石榴石成分—成因判别图解并结合矿物地质温度计估算结果,判断荣成榴辉岩和石榴石橄榄岩为地幔来源,部分榴辉岩经历了后期壳内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最后讨论了它们的成因意义和动力学演化。  相似文献   
156.
胶辽地块古元古代前造山期深部过程的地质与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地质与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出胶辽地块古元古代前造山期深部地质过程主要为岩浆底板垫托作用,且具有3个特性,即幕式活动性、样式不对称性及空间上向南的迁移规律。受这一深部过程影响,在壳内引起了2.4Ga的基性岩墙侵位事件,古元古代裂谷带中双峰式火山活动(2.4~1.9Ga),巨量早期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侵位(主要为2.2~1.9Ga),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又引发盖层内改造型滑脱变形(2.2~1.9Ga),伴生顺层伟晶岩脉事件及低压高温变质和垂向顺层递增变质带等特殊拉张变质现象。  相似文献   
157.
158.
大别山地区榴辉岩及体生石榴石橄榄岩的矿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59.
160.
提出胶东—苏北构造带以广泛出露榴辉岩和超基性岩、普遍发育韧性剪切带和糜棱岩带为特征,具混杂岩特点。它经历了早元古代大陆推覆构造事件(2000~2400Ma)、早元古代末低角闪岩相变质热事件(1800~2000Ma)和元古代末大陆推覆构造事件(6O0~800Ma)。该构造带是华北陆块与华南陆块之间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