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12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胶莱盆地广泛分布中生代青山群火山岩,盆地中部及西南缘岩石类型为玄武质粗安岩、粗安岩、粗面岩、流纹岩等。岩石SiO_2含量在50.48%~78.72%之间,里特曼指数(σ)介于1.76~5.97之间,总体属钙碱性系列。岩石具富钾富铝的特征,在K_2O-SiO_2图解中总体属钾玄岩系列,在A/NK-A/CNK图解中主要落在过铝质区域。岩石富集LREE及大离子亲石元素K、Rb、Th、U、Pb等,亏损HREE及P元素,普遍出现Eu负异常及弱的Ce负异常。研究表明,流纹岩与玄武质粗安岩、粗安岩、粗面岩岩浆来源不同,流纹岩具有相对较低的ΣREE含量及(La/Yb)_N值,明显的Eu负异常及极低的Cr、Ni含量,表明其来源于地壳;玄武质粗安岩、粗安岩、粗面岩的来源则较为复杂,推测来源于岩石圈地幔物质同俯冲扬子下地壳物质的相互混合。  相似文献   
92.
1855年以来形成的厚度为15 m的现代黄河三角洲分流叶瓣在遭废弃后的最近30 a内的沉积压实幅度为2.28~3.87 m,年平均压实量达0.1 m,其中黏土质粉砂被压实了25.8%,粉砂沉积地层被压实了15.2%,黏土质粉砂的沉积压实量是粉砂沉积压实量的1.7倍,在此期间基本上完成了三角洲压实下沉过程。下伏沉积地层的压缩量有限,不同沉积年代的沉积压实下沉量相差小,如厚度为20~30 m的沉积压实量仅有0.2~0.28 m,其中黏土质粉砂被压实了0.91%,粉砂被压实了1.19%,沉积地层平均被压实了1%。无论是黏土质粉砂还是粉砂,孔隙度与沉积地层深度呈负指数函数关系,黏粒含量愈高,孔隙水则愈难以排出,覆盖在下伏沉积地层上面的表层沉积物对压实下沉贡献愈大。  相似文献   
93.
研究了大沽河潮坪沉积(柱状样)金属元素含量的垂向变化,表明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变化不大,但大多数元素都反映出了向上富集的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柱状样金属元素进行分析,提取了4个主因子占据样本信息量的81.46%,以此定量判别了金属元素的来源。应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对柱状样沉积物进行污染评价,结果显示柱样沉积物主要受Cu、Zn和As的污染,但污染程度很低,沉积物环境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94.
在浙江椒江口潮间带采集了3个未扰动沉积物柱状样,并采用分级提取方法获得了沉积物各痕量金属的活性态和黄铁矿态分量,同时采用冷扩散法测试了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结果表明:研究区痕量金属黄铁矿矿化程度(DOP)较低,痕量金属存在较大的活性,容易参与水生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但各元素的痕量金属黄铁矿矿化度(DTMP)存在较大差别,即元素As和Hg的DTMP值最大,Cu、Zn、Cd、Cr和Ni中等,Pb和Mn最小。控制黄铁矿矿化程度的因素包括沉积物是否存在大量的有机碳(OrgC)、AVS以及是否存在隔氧的还原系统。  相似文献   
95.
痕量金属和有毒金属通过面源(如大气沉降)和点源(如河流、地下水和倾废)污染过程参与近海水生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根据近年来主持的多项沿海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项目的理论与实践,概括了痕量金属在水生系统中迁移、转化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式,并对模式意义作了概要的解释.近海水生系统中痕量(有毒)金属形成取决于系统内发生的生物、...  相似文献   
96.
河口三角洲、湿地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系统的水质污染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是过量的无机营养盐或有机物、垃圾、有毒物质、病原体等通过陆地径流及排污口输入到河口及近海,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有害元素或病原体污染,给河口生态系统带来危害,从这4个方面分析了水质问题的起因和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7.
青岛马山地区安山玢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马山地区安山玢岩为浅成-超浅成侵入相,具有中性向酸性过渡特征。通过岩石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可知岩石富集K、Ba、Th、LREE和Pb,亏损Hf。元素的化学指数显示岩石的分异结晶程度较高,岩石属于安山岩类。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具有火山弧钙碱性火山岩的一般特征,其构造环境可能属于大陆边缘弧环境。  相似文献   
98.
桂北元宝山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岩主要属于钙碱性和拉斑岩系,岩石的SiO2和MgO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在原始地慢标准化曲线上显示右倾特征,Sr,Hf元素中等亏损。元素的稀土配分曲线亦显示右倾,具有Yb正异常特征,这是弧火山岩的明显特征。从主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岩石的构造环境并不单一,其成因可能与小型洋中脊闭合有关,即板块会聚岩浆作用的产物,而非地慢柱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
为研究辽河三角洲湿地的固碳能力,2010年5月在辽河三角洲双台子河口东侧的两个翅碱蓬湿地区域采取7个柱状样,通过对样品的化学分析测试,并利用210Pb测年法确定的沉积速率研究了土壤对碳的扣留速率,其结果表明:有机碳浓度分别与各营养元素浓度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指示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质对营养元素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同时营养元素促进植物的生长,从而影响土壤碳的加积速率。研究区总碳浓度范围为10.5~14.6 g/kg,其中约83%为有机碳,其相应的土壤对总碳和有机碳扣留速率分别为98.02~260.37 g/m2/a(均值171.84 g/m2/a)和81.17~229.98 g/m2/a(均值141.29 g/m2/a)。本研究区,土壤对碳的扣留速率主要受土壤的沉积速率控制,并与高程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土壤对碳扣留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全球碳循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0.
沉积物岩心记录着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其中生物硅(BSi)记录能反映硅质生物的生产力时间和空间变化,2012年5月在下辽河平原西南缘得到了ZK2钻孔柱状样,通过对其沉积物原位密度、生物硅、碳埋藏、粒度、AMS~(14)C和OSL测年、有孔虫鉴定、孢粉鉴定,将ZK2孔的沉积环境主要划分为上三角洲平原相沉积、海洋主导的沉积、湖相沉积、河道沉积4个沉积单元,其相应的生物硅(BSiO_2)浓度分布依次为(2.85±0.23)%、(1.55±0.10)%、(1.96±0.10)%、(0.92±0.05)%,并且生物硅的波动与颗粒有机碳浓度的波动同步。特别是在17~25 cal ka BP冰期形成的湖沼沉积出现较大的颗粒无机碳(PIC)浓度的波动,推测与当时干冷气候条件下CaCO_3过饱和从湖水中沉淀析出有关。钻孔沉积物生物硅浓度记录对格陵兰冰芯~(18)O同位素值的响应存在大约300 a的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