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545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天气预报业务中的多种预报产品资料,对2006年5月8日呼市地区一次转折性降水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1)在下游阻高具备的条件下,中低层波幅较深的西风槽是本次降水形成的主要影响系统。(2)700hPa西南低空急流的形成与地面倒槽东移北上共同为降水提供了暖湿能量,对降水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3)在降水过程中,大气的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使降水持续并加强。(4)通过卫星云图和雷达产品的分析认为,本次降水是由层状云和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复合云体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且在中尺度云团的作用下,使呼市地区局部降水偏大。  相似文献   
992.
济阳坳陷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依据13口井的系统测温数据和700口余井的试油测温数据, 以及47块岩样的热导率测试结果, 给出了济阳坳陷及外围的13个大地热流实测数据和101个大地热流估算值. 结果表明: 济阳坳陷具有较高的大地热流背景, 现今热流平均为(65.8±5.4) mW/m2; 盆地区热流的横向变化特征与基底埋深相关, 基底浅的凸起区和新生代火山岩分布区热流高, 而基底埋深大的凹陷区热流相对低; 沾化凹陷平均为(67.4±5.3) mW/m2, 高于全区平均值, 东营凹陷为(66.0±6.1) mW/m2、车镇凹陷为(65.1±3.7) mW/m2, 与全区平均值较接近, 惠民凹陷为(63.6±5.0) mW/m2, 低于全区平均值. 实际上, 盆地区的基底埋深和盆内凸起或凹陷分布是由新生代岩石圈拉张过程控制的, 火山岩分布也与这期岩石圈拉张过程相关. 所以, 济阳坳陷大地热流分布特征是新生代构造—热事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993.
张臣  韩宝福 《岩石学报》2004,20(3):433-438
华北板块北缘武川一康保地区出露的中元古代晚期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类和二长花岗岩类,化学成分富SiO2、K2O,贫FeO、CaO、MgO,TiO2 A/CNK平均大于1.1,具过铝质花岗岩特征。微量元素Nb、Sr、P、Ti相对亏损,而Rb、K、Ta、Nd相对富集;轻重稀土较强分馏(La/Yb)N=6.61~54.63,负铕异常明显,具有碰撞成因s型花岗岩特征。花岗岩呈东西向带状展布,并与北侧白乃庙(白乃庙群)和阜新旧庙(魏家沟岩群)中元古代古岛弧链及开原蛇绿混杂岩带平行,这表明该区中元古代晚期存在一个强烈的俯冲碰撞造山过程,同碰撞花岗岩带的存在无疑是该区中元古代造山带的重要标志,这一碰撞造山事件为华北板块在Rodinia超大陆的拼合模式提供了最基本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994.
可可西里湖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在西金乌兰构造带发现新元古代和泥盆纪地层.在巴颜喀拉山群中采获早三叠世和晚三叠世诺利期双壳化石,查明了测区三叠纪巴颜喀拉山群最高层位为诺利期陆棚-海陆交互相沉积.在移山湖及明镜湖一带发现大量泥盆纪基性岩墙群,获得了345.69Ma±0.91 Ma的角闪石Ar-Ar法同位素年龄值.在湖东梁、太阳湖等地新发现钙碱性流纹岩、流纹英安岩及次火山岩,获得2 2Ma锆石U-Pb年龄和6.63Ma±0.07Ma透长石Ar-Ar年龄,为测区最新一期火山活动.在西金乌兰湖及蛇形沟等地发现倾向向南的构造面;根据三叠纪前陆盆地、火山岩浆弧及蛇绿岩等空间配置,结合深部地球物理特征,提出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构造极性向南俯冲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5.
南天山中央地块的厘定与古气候事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气候变化与地质构造演化有着一定联系 ,构造活动的结果将引起地球表面海陆分布、陆地古纬度、火山活动、山脉形成以及地形地貌的巨大变化 ,是直接影响古气候的重要因素。根据志留—泥盆纪构造古地理再造、深部层次变形、基底时代、深部构造特征、构造混杂带研究 ,在确定南天山中央地块构造演化的基础上 ,探讨泥盆纪南天山构造火山作用与古气候及层孔虫绝灭事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6.
山东海阳县土堆金矿床位于郭城断裂带以东,赋存在荆山群野头组大理岩与燕山期闪长玢岩接触带内侧。金矿体受NE向次级构造裂隙控制,多呈脉状、似层状产出。矿石矿物成分复杂,具夕卡岩化、黄铁矿化、硅化及碳酸盐化等蚀变,成矿过程曾发生接触交代作用。该矿床具有含金夕卡岩型矿床的一般特征,在胶东地区属于一种新的金矿类型。  相似文献   
997.
曲靖-昭通断裂带(图1)北段南起昭通盆地,止于四川马边凹陷以北,全长180km。主要由大关口断裂、中坝断裂、高桥断裂、大毛滩断裂、玛瑙断裂和利店断裂以及与之平行的团山断裂、中(关)村断裂等组成。该断裂带总体走向南北,多数断裂为西倾的高角度逆冲断裂。该断裂带控制了部分中生代地层、古生代地层,可能还有震旦纪地层的沉积。因而认为此断裂带形成于晋宁运动之后。上新世以来,尤其是晚更新世以来有明显的活动,表现为以左旋走滑为主,兼有逆倾滑的运动特征。本文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的野外调查和航片解译,拟对该活动断裂带北段的几何展布,活动性状,运动学特征以及古地震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98.
韩湘君 《世界地质》1998,17(4):47-52
系统地收集了国内已公开发表的东北地区热流数据81个,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这些数据的地理分布还很不均匀,热流值变化范围为30-94mW/m^2,多种统计平均方法得到的结果表明,东北大陆地区平均热流值变化范围为60-63mW/m62。然后,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初步讨论了我国东北地区地热场分布的基本特征和概况,并阐述了这项研究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以地处南流江冲积成因为主的古滨海平原的地貌、松散沉积物及其工程地质特性、场地土、场地类别、场地周期等环境特点为基础,对北海市进行了地震设防区划。将北海市划分为残丘区、台地区和阶地海滩区三个地质地貌单元和相应的三个地震设防分区,每个地震设防区给出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文中还对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估和预测。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煤的燃烧变质作用与煤层自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煤的燃烧变质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煤层自燃主要发生于我国西北地区中生代侏罗纪中、低变质煤层中,范围广。煤层自燃一般经过由浅入的发展过程。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向周围扩散形成异常地温场,使上覆岩层经烧变形成烧变岩,在垂直及水平方向上呈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