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兰州-民和盆地第四纪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兰州-民和盆地的晚新生代地层和环境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对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地貌学、岩石学、年代学、土壤地层学和古气候学研究,查明了研究区各地貌单元形成时代与物质组成特点、侵蚀期与堆积期的旋回过程及黄土中1.9MaB.P.以来磁化率与古气候、古土壤事件(S26-S0)、古气候演化的周期(45ka、100ka)、特点和黄土中15万年以来短尺度气候事件(H1-9及DO1-10).  相似文献   
22.
一种事件沉积的标志——陆相流水波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代洪水事件作用可以形成大片不对称流水波痕入手,“将今论古”,发现古代地层剖面中也有大量水下至水上的沉积旋回序列,每个旋回单元与下伏岩层为突变接触。水下沉积环境富含不对称流水波痕,水上则为富含泥裂,它们系为洪水事件沉积产物。这些洪水事件具有不同的规模和级别,在地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赣北存在近南北向(D1)、近东西向(D2)、北北西一北北东向(D3)三个世代的叠加褶皱。它们是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缓慢拼贴过程中应力向板内传递的结果,均形成于前震旦纪。从发生的时间来看,应与格林威尔造成山运动相当。  相似文献   
24.
赣北前震旦系 ,主要为双桥山群的浅变质岩系。该群虽然为浅变质岩系 ,但内部大量保存原生沉积构造及层理 ,是一种变形强烈 ,成层有序的沉积地层。长期以来对双桥山群沉积环境一直倾向于单一浊流沉积的半深海、深海环境的认识。这种认识也一直左右着对华南前震旦系大地构造的认识。碎屑流产于双桥山群各个组之间 ,为一套黄灰色厚—巨厚层的岩屑杂砂岩 ,纵向上频繁出现。这套岩屑砂岩旋回性显著 ,常与中、上部灰绿色或紫红色中—薄层变细、粉砂岩与板岩互层。中、上部的砂、板岩具平行层理、水平层理、韵律层理 ,并且变形比较强烈 ,而其底部的…  相似文献   
25.
赣北前震旦系浅变质岩系一直是华南前震旦系地质研究的一个前缘阵地,多年来,在构造古地理研究方面有巨大进展。而在地层划分与对比上则相对不足。双桥山群是一大套变形强烈,岩性单调,缺乏标志层的特殊岩类。对这套特殊岩类需抓住内部的原始的沉积构造组合特征的差异。才能进行有效划分有对比。采用综合地层学方法。可以丰富岩石地层单位的研究内容,为划分提供更多的天然标志。  相似文献   
26.
对陆相盆地沉积相分析,也就是环境相分析,人们甚为重视,而对形成环境的地质作用过程往往主意不够,也就是忽视作用相分析.  相似文献   
27.
民和盆地红古城组环境相与作用相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和盆地下白垩统上部的红古城组是一个多次受洪水作用而形成的多层楼式的旋回序列,它以水下沉积构造和水上暴露构造频繁交互的沉积为特征,早期与晚期的洪水规模也存在很大异同,代表了滨湖至岸上洼地的沉积环境。环境相与作用相结合分析,大大深化了红古城组沉积作用及其构造背景分析,反映红古城组是盆地构造演化加速萎缩时期的产物。两者是陆相盆地相分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8.
青藏高原东北缘第三纪构造-气候事件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藏高原东北缘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接部位,为环境变化敏感带。通过系统的沉积环境、构造运动与古气候演化的较高分辨率研究,划分了第三纪以构造-气候作用下的17个沉积层序和古气候演化的七大阶段,将研究区的地质事件与同期的柴达木盆地干旱植物、珠江口和渤海湾海平面、大西洋海氧同位素演化阶段对比研究表明,区域重大地质事件具有可比性,同时具有很好的第三纪时期全球变化意义。  相似文献   
29.
在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岩性、沉积构造、古流向、垂向序列、沉积体三维形态和组合及室内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 ,于研究区第三纪地层中识别出了三角洲相、三角洲平原相、河流相、湖泊相、冲积扇相及风成砂丘。系统地研究了盆地的垂向充填序列 ,并且就对应的环境演变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30.
陆相层序地层、沉积作用与海相的存在很大差异.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在陆相盆地具体应用中不应盲目照搬,应在借鉴海相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探索,真正总结出一套适合陆相层序地层学的概念与模式.准层序、准层序组的应用,是根据陆相盆地层序和充填作用的发育特点应运而生的.准层序本身反映了事件沉积作用,具有高分辨率,可以在纵向上进行时间层序划分,还可在横向上把无序的地层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