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61.
贺兰山中段西侧沙漠戈壁沉积发育,生态环境脆弱,对探讨末次冰期以来气候变化与沉积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了腾格里沙漠东缘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洪积物剖面进行了初步古环境研究.在数字填图系统和野外路线调查基础上,对贺兰山中段西侧、腾格里沙漠东缘地貌第四纪沉积物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研究.在AMS14C测年基础上,从内蒙古阿拉善高原腰坝地区Qp3-Qhpl洪积剖面沉积物中获得较丰富的植硅体化石,主要类型有方型、长方型、扇型、哑铃型、齿型、帽型、尖型、平滑棒型、刺边棒型、突起棒型、三棱柱型等.此外,沉积物中赋存的大量炭屑和燃烧植硅体反映了古人类活动的历史.运用植硅体组合和温暖指数分析重建了研究区26 ka来的古植被、古气候演化,气候变化自早至晚经历了明显的干凉-暖干-暖湿-冷湿-干冷-暖干-暖湿7个阶段.洪积扇扇缘沉积环境变化反映了气候的干湿变化,且气候干湿变化与区域沙漠化和人类活动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以黄河边上现代不对称波痕的形成为例,结合民和盆地下白垩统第8岩组沉积环境进行类比分析,一改过去传统的"浅水"认识,而把它定为三角洲平原相沉积。因而不对称波痕不能作为某一种沉积环境,它可以广泛生成于不同的环境。因此应更多强调综合分析、类比分析、层序基本单元和体系域分析,使盆地岩石地层单位的古环境解释建立在可靠的理性基础上。  相似文献   
63.
长期以来认为 ,组成古鄱阳湖盆地的基底地层为现今广泛分布的白垩系 ,前白垩系地层 ,特别是侏罗系地层出露稀少 ,仅在盆地西侧和古鄱阳湖东北缘有所报道 (江西省地质矿产局 ,1 984)。近一些年 ,江西地调院在景德镇市—波阳县凰岗、神仙等地发现早、中侏罗世地层 ,表明古鄱阳湖盆地最老的基底地层不是白垩系 ,而是侏罗系。侏罗纪地层由于褶皱、上升 ,一直处于风化剥蚀状态 ,成为白垩系沉积的物质来源而几乎消失 ,仅零星的残存下来。该地早、中侏罗世地层的发现 ,对该地基础地质和中生代盆地研究具重要作用。古鄱阳湖东北缘早、中侏罗世地层在…  相似文献   
64.
昆仑山何时开始隆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仑山作为青藏高原隆升北缘的关键地区,长期以来对于它何时隆升有不同的见解。从中新世的物质组分和生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在物质组分上,以钙质黏土、Adakitic火山岩为主;生物上以寒冷、干旱标志的裸子植物植硅体为主。表明中新世青藏高原北缘已经总体抬升。  相似文献   
65.
开展湿地的生态监测研究是理解当今气候变化背景下湿地的生态响应、动态演化和生态服务功能变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湿地保护、科学管理、合理规划和生态恢复的内在需求.以我国鄂西地区广泛分布的典型亚高山泥炭湿地为研究地点,以在湿地中大量生活且对环境变化敏感的环境指示生物——有壳变形虫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一种较新的泥炭湿地水位长期定点监测方法——"PVC印迹法"监测湿地水位的长期变化,调查了有壳变形虫的生物多样性、群落组合特征及其与水位等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共记录到有壳变形虫27种和类群(type),隶属14个属.对有壳变形虫的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排序分析显示,泥炭湿地的水位是有壳变形虫群落组成的主控环境因子,构建了有壳变形虫属种与水位的转换函数,该函数具有较好的预测和推导能力(R2=0.62),为该地区泥炭湿地的古水位重建提供了现代过程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6.
陆相沉积盆地不可忽视的工作方法--成因相与作用相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成因相与作用相分析是相分析不可分割部分。这种分析不但能够确立盆地沉积相序列,而且把盆内与盆外、构造与沉积、沉积动态与沉积过程,时间与空间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深刻认识沉积盆地演化发展的目的,是陆相盆地不可缺少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67.
民和盆地南缘盐锅峡组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民和盆地下白垩统地层出露广泛,在其中部有一整套以水下沉积构造和其中特有的蓝灰色标志层为主体的细碎屑岩系,与上、下地层有着极大差异,命名为“盐锅峡组”。该组地层剖面连续,出露甚好,顶底清楚,具独特的岩性、岩相特征。该组岩石地层单位的正式建立,不但便于区内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需要,而且对盆内层序地层、构造演化、作用相分析都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8.
贺兰山寒武系早期苏屿口组为砂、砾混杂和不等粒结构的水下冲积扇沉积;五道塘组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台地沉积,其下部为含泥中、细粒砂屑和生物碎屑,中、上部为含不同形态的核形石碳酸盐岩组成;陶思沟组为发育水下流动波痕和水上暴露泥裂构造碳酸盐岩与细碎屑岩系的混合沉积;胡鲁斯台组和阿不切亥组为陆表海与“风暴海”沉积.根据该区与华北地台的对比,首次提出贺兰山寒武纪早期的苏屿口组古地理面貌应是西低东高,而非传统认为的西高东低;寒武纪早期的五道塘组、陶思沟组古地理面貌则为西高东低.  相似文献   
69.
祁连山东南缘基于RGMAP的数字化地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RGMAP平台下, 以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 结合野外路线调查、图切构造地貌剖面, 较系统地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东南麓(达坂山—拉脊山) 地区典型层状地貌分布发育特征, 初步识别出了调查区的两级夷平面(一级夷平面海拔3000m、二级夷平面4000m左右)、多级山足剥蚀面(1~ 11级) 及主要入海水系如黄河及其支流, 如湟水河、大通河发育的河流阶地系列, 其中湟水河发育7级河流阶地, 黄河5级河流阶地, 黄河干流于盐锅峡段贯通之前, 湟水河一度为黄河上游源头.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 本文详细描述了各级层状地貌分布特征、沉积学、形成时代及其与新构造运动的关联, 说明典型层状地貌的发育是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间歇性构造抬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70.
祁连山东南缘第四纪以来的隆升作用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连山东南缘隆升是来自印度板块挤压的远程效应与该区周边地块的存在及其活动的相互制约作用而产生的挤压隆升、伸展隆升和左旋走滑隆升共同作用的结果.标志性构造及主应力分析表明, 自早更新世以来, 隆升动力机制不断发生转换, 在早更新世早期以北东-南西向挤压为主, 中更新世早期至全新世早期以北东-南西向拉张、近东-西向的拉张为主, 全新世晚期以北西-南东向左旋扭动为主.根据湟水河阶地有关数据估算出的不同时段河谷下切速率为: 1.4 1× 103 ~ 36.4ka间平均速率较慢(0.11mm/a), 36.4ka至今较快(1.5 4mm/a), 其中10.5~ 3ka间最快(2.2 7~ 2.80mm/a), 显示该区自1.4 1Ma至今构造隆升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