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201.
高分辨率反射地震在探测深度和分辨率方面具有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为试验该方法在探测深部似"层状"矿床和控矿构造方面的探测效果,作者于2008年在安徽庐枞(庐江-枞阳)矿集区的罗河-泥河-大包庄矿区采集了2条10km的高分辨率反射地震剖面。尽管矿区构造较为复杂,但偏移剖面仍发现了很多与地质吻合的反射。白垩纪沉积盆地(红盆)呈现清晰的三层结构,反映该地区白垩纪以来在伸展构造背景之下沉积环境还存在阶段性变化;盆地之下的反射更可能为晚侏罗世的碎屑岩沉积或中三叠世的碳酸盐岩沉积,红盆之下可能不存在庐枞"耳状"火山岩盆地的另一半。火山岩层大致也呈现3层结构,火山沉积岩层(双庙、砖桥组)的厚度在800~1000m,火山沉积岩之下有明显的"穹隆"状反射,可能为与侵入体有关的隆起。对照精细建立的矿床地质剖面,发现罗河、泥河矿体能够产生清晰的反射,初步证实高分辨反射地震可以直接探测到矿体,但当矿体陡倾、或结构形态复杂、或空间尺寸较小时,对应矿体位置没有可辨识的反射。试验结果表明高分辨率反射地震可以用于探测深部控矿构造,在合适条件下,可以探测似"层状"矿体。  相似文献   
202.
在研究了各向异性介质中波动方程的正演模拟现状的基础上,对波动理论进行了总结,并采用FCT有限差分法对EDA介质中的波动方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EDA介质中横波分裂的波场快照,并对波场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3.
四川天然气化探异常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四川盆地两个天然气藏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指标间的组合关系 ,建立了“环中顶”和“面状”化探异常模式。经川西地区油气化探生产实践 ,表明两种异常模式对寻找天然气藏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4.
通过在拟开掘隧道沿线的专门勘探平洞和煤矿巷道中进行的γ辐射剂量率(225组数据)和环境氡浓度(96个数据)测量,评价和研究该区未来隧道放射性辐射环境。这些平洞和巷道均穿越了(或低于)拟开掘隧洞的底部,基本上揭露了比选隧洞可能穿越的地层岩性。结果表明,在该区煤系地层和侏罗系砂岩交接带可能会出现环境γ辐射照射剂量超标现象,在上述交接带以及含土碎石分布区,有可能出现环境氡浓度超标现象。在选线和施工过程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5.
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化学异常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区分矿致异常和非矿致异常以及就此提出远景预测区。文章就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时对异常元素组合、规模、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带性、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异常所处的地球化学场以及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探讨,旨在从诸多方面对地球化学异常进行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科学、真实地体现出异常存在的价值,以取得更理想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06.
一个模拟SO2浓度分布的数值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发展了一个空气污染准业务数值模式,该模式将修改过的二维Mass风场模式预报的风场据实测风廓线推广到三维,用有限元法求解欧位平流扩散方程,在此基础上,预报上海地区SO2指数和浓度分布。通过半年的试验,其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初步可用于业务预报使用。通过模拟表明,上海市的浓度高值区一般位于市区和郊区宝山,一天中早晨的浓度最大,傍晚次之,中午最小。  相似文献   
207.
昆明地震台网多事件定位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椿镛  颜其中 《地震学报》1993,15(2):136-145
根据昆明电信传输台网1983-1989年记录的区域地震初至 P 波走时资料,用参数分离和多事件定位的方法得到台网内各台站的 P 波走时校正值.这组校正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地壳上部横向不均匀结构的特征.台站校正值的地理分布明显地分为3个地区:台站最密集的滇西地区,所有台站(不包括南边的云县,施甸和畹町)的台站校正值不超过0.15s;东部地区(楚雄以东)台站分布仍较密集,但间距比滇西大,其中大部分台站显示为正延迟;南部地区包括文山、思茅、普洱以及云县、施甸和畹町,它们均显示出较大的负延迟.这与云南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基本上是一致的.走时校正后重新定位的精度有较大的提高,因此,这组台站校正值可以提供地震台网的常规定位使用.   相似文献   
208.
昆明地震台网下方的三维速度结构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椿镛  颜其中 《地震学报》1994,16(2):167-175
根据昆明地震台网1982-1989年记录的275个区域地震初至P波走时资料, 用震源参数与介质结构参数分离方法和三维近似射线追踪确定了台网下方的三维速度结构。昆明地震台同台站间距相对较大, 区域初至震相和Pn可能同时存在, 在网格介质模型中, Pn用近似射线追踪方法模拟为Moho界面下方的潜波。最终的三维速度结构与深地震测深和布格重力异常反演结果基本一致。滇中地区(渡口楚雄一带)在45km深度上为明显高速区, 解释为Moho界面隆起。这一地区上地壳呈低速区, 因此, Moho面的隆起被认为是均衡作用的结果。速度等值线分布表明, 上部地壳和下地壳结构复杂, 而中地壳则相对简单, 这一特征说明云南地区属于现代活动构造区域。红河断裂作为这一地区大地构造的主要分界线, 虽然在速度结构上未显示较明显的低速异常带, 但在中至下地壳的速度等值线上显示出构造分界的特征, 这表明红河断裂已穿透Moho界面。   相似文献   
209.
以京东七大物流中心及其覆盖范围划分省市群。将抓取得到的京东商城2015年手机交易记录与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相结合,研究影响信息流和资金流(简称“双流”)强度的可能因素,重点分析省域层面“双流”强度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等已取代地理距离,成为影响“双流”强度的主要因素;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为“双流”核心区;网络资金流量分层现象明显,呈“金字塔”形分布;各省市群之间的空间联系存在差异,北京、上海、广东所在省市群的空间联系明显高于其它省市群;各省市群内部成员发展不平衡,中心省市对“双流”贡献力最大。  相似文献   
21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horizontal resolution on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super typhoon Rammasun (1409). The experiment uses WRF (V3.4) model with resolutions of 15 km, 9 km and 3 km.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imulated Rammasun rain band shapes and distributions at different horizontal resolutions are nearly the same. When the resolution is increased from 15 km to 9 km and then to 3 km, heavy precipitation is observed to spread in all directions from a concentrated distribution, especially when the resolution is increased from 9 km to 3 km. The 6h and 1h heavy precipitations also show a more significant comma-shape distribution. Moreover, the water vapor distribution shows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heavy precipitation with a notably enhanced ascending movement and a decreased height of the strongest ascending movement. Of the three resolutions, the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simulated at 3 km resolution is the closest to the observed distribution;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notice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and the actual observation. With the absence of the convection parameterization in the model, the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s simulated at 9 km and 3 km resolutions demonstrate the same features as when the KF convection parameterization is applied. However, the simulated precipitations at these two resolutions are smaller than those obtained with the KF scheme. Meanwhil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imulated precipitations at these two resolutions is also smaller than that in the latter case. In general, when KF scheme is applied to the model, the simulation effect of Rammasun precipitation is better than that obtained without the convection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