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408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21.
退化土地的生态重建:社会工程途径   总被引:73,自引:5,他引:68  
蔡运龙  蒙吉军 《地理科学》1999,19(3):198-204
土地退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表现之一,而且与贫困问题互为因果。中国各地土地退化类型中,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土地沙漠化和土壤侵蚀,连片贫困人口也就分布于这些地区。在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需求增加的压力下,让退化土地自然恢复的思路已不切实际,必须通过社会投入对退化土地进行生态重建。重建要医治引起土地退化的经济和社会病根。还需要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共同努力,因而是一种社会工程。其途径包括:从满足人民生存  相似文献   
122.
为了更有效地识别沉积相和重建含煤岩系沉积环境,我们在野外工作中,除了详细观察描述和解释沉积构造和其它成因标志外,还侧重研究了各类沉积体的几何学特征和内外沉积构成。利用陡坎或沟谷切割的自然断面测绘详细沉积断面图。在断面图上划分成因地层单位,研究各成因地层单位的沉积构成及含煤性,并对其进行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123.
目前,海洋正孕育着一场灾难,一种名叫“卡拉帕出租车草”的海洋藻类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开来,所到之处,侵占大部分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给所处海域的海洋生物以毁灭性的打击。首先蒙受这种灾难的海域是地中海海底。这种海草在海底牛长起来由于没有任何天敌而所向披靡,它尽情地吸收着海中的阳光、溶解氧及其所需的营养物质,造成其它海洋生物生存环境的极度恶劣,使得那里的鱼、虾、贝类及珊瑚、海星等的大量死亡,牛态环境被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24.
琥珀是由古代植物代谢产生的树脂聚合物形成的化石。琥珀中的有机质保存环境稳定、封闭,能很好地记载其形成时期的古植物和古环境等信息。本次研究运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质谱仪(EA-IRM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沈北煤田煤中琥珀的有机地球化学组成、稳定同位素和化合物单体碳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琥珀中的饱和烃以二萜化合物为主(占73.45%),芳香烃以松香烷型化合物为主(56.17%);高含量的贝壳杉烷、雪松烷、扁枝烷和松香烷型化合物指示琥珀来源于松柏类植物,且以柏科植物为主。沈北琥珀的δ13C值为-22.8‰ ~ -21.2‰,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琥珀的δ13C值相似;氢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小(-297.2‰ ~ -276.0‰),氧同位素值为17.4‰ ~ 31.6‰。琥珀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碳、氢和氧)进一步证明琥珀来源于裸子植物。琥珀的δ13C值主要与其形成时的全球气温变化和大气组成有关。沈北琥珀的氢和氧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植物种类(松柏类)以及植物生长的局部气温和降水条件有关。琥珀稳定碳同位素有望成为研究古气候和古大气组成的良好载体,琥珀的氢和氧同位素可以反映形成时期的古环境条件,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5.
中国沿海常见棘毒鱼类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1996年 ̄1997年6月,在山东青岛、日照沿海采集日本鬼You,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其背鳍棘中毒腺的形态结构,研究其致毒机理,结果表明,日本鬼You背鳍的毒腺呈梭形,位于背鳍棘背外侧的两纵沟内,有结缔组织包绕。在毒腺内发现两种类型的细胞:Ⅰ型细胞的胞质为均质状,单核:Ⅱ型细胞胞质内充满颗粒,未见细胞核,两种毒腺细胞均呈多边棱柱体,呈辐射状排列。Ⅰ型细胞胞质电子密度中等,有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26.
凡口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凡口铅锌矿床是发育于碳酸盐岩建造中的海底热泉喷溢沉积矿床,以“一大二富三集中”的特点和典型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吸引着中外矿床地质工作者。常量元素和矿化元素的分布、矿物包裹体特征、稀土元素组成和硫同位素组成反映出该矿床与外生作用有关。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壳源和地下地壳来源铅的特征,矿物包裹体水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溶液可能与深层建造水有关,后期与大气降水有关。矿区主要矿层经历海底热泉喷溢沉积-成岩的演  相似文献   
127.
孙剑君  常军 《贵州气象》1999,23(5):10-11
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制作1997年12月-1998年2月商丘市逐日最低气温24h预报,其预报准确率比常用的MOS方法提高3%~4%。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两段式对比剂注射结合团注跟踪技术在肺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因怀疑肺栓塞行肺动脉CT增强检查的30例患者为试验组,使用两段式对比剂注射结合团注跟踪技术的方法。兴趣区(ROI)置于肺动脉主干,设定阈值为100 HU。对比剂和生理盐水注射顺序:(1)对比剂10 mL;(2)生理盐水30 mL;(3)对比剂20 mL;(4)生理盐水30 mL,注射流率均为5 mL/s。跟踪肺动脉主干CT值,达到设定阈值后延迟10 s开始扫描。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3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先注射对比剂10 mL+生理盐水30 mL测量肺动脉主干达峰时间,再注射对比剂20 mL+生理盐水30 mL,以达峰时间+1 s作为延迟时间扫描。测量两组图像肺动脉、肺静脉、锁骨下静脉、升主动脉的CT值,并对两组图像肺动脉图像质量和上腔静脉硬化伪影进行评分。两组图像血管CT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肺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上腔静脉硬化伪影评分的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试验组左肺动脉、右肺...  相似文献   
129.
为配合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WFS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四川省绵竹市天池乡和灌县—安县断裂附近分别架设了15套微震仪器和17个短周期地震台.基于WFSD-3附近的微震、短周期和区域台网的固定台站记录的近震数据,通过横波窗内S波分裂计算,得到其上地壳各向异性参数,即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的时间延迟,并分析了研究区的上地壳各向异性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大部分区域的快波偏振方向为NE向,与龙门山断裂带走向一致,但在研究区微震台阵布设小区域内,快波偏振方向表现出东西分区特征,东部为NE向,西部为NW向.上地壳各向异性主要是受到岩层中随应力分布排列的微裂隙和岩石或矿物结构的影响,研究区内快波偏振方向主要表现为NE方向,与断裂走向一致,反映了研究区上地壳各向异性主要受控于结构控制的各向异性,局部区域的快波偏振方向为NW向,与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一致,说明区域应力场对研究区上地壳各向异性也有影响.通过分析微震台阵的归一化时间延迟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情况.微震台阵的慢S波时间延迟在2012、2013年较为离散,在2014年有收敛的趋势,反映了强震后区域应力场逐渐稳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0.
地面沉降是由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导致的缓变性地质灾害,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往地面沉降在建模时需要地裂缝等不连续结构的位置、走向、深度等信息,在构建微分方程模拟时需假设模型连续,这对开展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一体化模拟带来一定的局限性。于2000年出现的近场动力学理论提出以积分形式描述材料受力过程,方法具有无需先验知识与连续性假设的优点,在材料的疲劳、损伤、断裂等模拟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其在岩石水力压裂、滑坡、饱水岩土材料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应用近场动力学进行区域地面沉降建模求解的一般方法;结合InSAR技术获取的沉降信息、三维地震频谱谐振勘探技术获取的地下结构与密度信息等,提出了模型的反演调参与优化方法。以北京东部梨园-台湖镇-张家湾镇区域为实验区,建立了其4 km×6 km范围、0.2 km深度的近场动力学地面沉降模型,以实验区地下水位月均下降速率为边界条件,对2007—2010年地面沉降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8 mm,表明近场动力学在地面沉降建模中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