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01.
通过对鹤壁市43 a夏玉米生育期间气象要素线性趋势以及其不同年代的均值、变异系数(C·V)、距平变化分析,揭示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鹤壁市夏玉米生育期间气候条件的变化规律:活动积温和降水量分别在1993年和1977年前后发生气候突变,降水量由增加趋势转变为减少趋势,活动积温由减少趋势转变为增加趋势;全生育期间及各生育期的活动积温均呈缓慢增多趋势;播种期和苗期发生初夏旱几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影响到玉米的适时播种和出苗;全生育期间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与各生育期间的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均呈现出随年份逐渐减少趋势,但仍属气候正常振动.  相似文献   
102.
豫北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物理量场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08年6月25日发生在豫北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发现:中低层的风切变和冷空气的入侵是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原因;大气液态含水量指数、0 ℃层高度的气压与570 hPa之差、-20 ℃层高度的气压与370 hPa之差,可以预示未来强对流天气中是否会产生冰雹;大气液态含水量指数、低层水平螺旋度、风的v分量的垂直切变、0 ℃层高度的气压与570 hPa之差、-20 ℃层高度的气压与370 hPa之差对强对流的发生、发展以及产生区域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利用FY2号卫星观测的2008年6-8月OLR资料和T213提供的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2008年夏季(6-8月)河南空中云系特征和水汽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实时OLR产品图像可以作为一幅天气图,进行数值化分析和处理.OLR值可以反映中高纬地区对流活动的强弱.2008年夏季,OLR的月平均分布与夏季月总降水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相对湿度月平均分布与河南省月降水量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4.
重点讨论了中国东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火成岩的时空分布及其构造环境,总结了两者的异同性。印支期和燕山早期(190-170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具有不同的岩浆活动演化史。在165-150Ma期间,中国东南部广泛分布有过铝和弱过铝的S型花岗岩。而170-130Ma则为日本岩浆活动沉寂期。燕山晚期,中国东南部和日本都发生大规模的火山-侵入活动,同是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碰撞及其后伸展-裂解的产物,日本开始时代晚(130Ma),并一直持续到始新世(45Ma)。进入喜马拉雅期,在日本海打开之前(〉15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同处于大陆伸展构造环境,在日本海打开之后(〈15Ma),中国东南部和日本进入完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5.
三维地震勘探在干厚黄土浅煤层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厚黄土覆盖地区表浅层黄土结构疏松、无潜水位,对地震波吸收强烈,难以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特别是在煤层埋深浅的干厚黄土覆盖丘陵地区。在河东煤田某矿区,经多次试验,采取“高叠加次数、小炮检距、单深井激发、组合接收”等采集技术措施,使用绿山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及浮动基准面叠加方法的资料处理技术,最终有效地压制了干扰,提高了信噪比,使反射波更加突出,成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6.
城市工矿地形图的测绘目前已广泛运用内外一体的数字化测图方式,本文就首次使用这种成图方式,对流程,编码以及硬件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本文对陕北微波工程府谷邮电微波站(下简称府谷站)地裂缝形成的地质背景、地裂缝发育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它的形成与采矿活动有关,地震波的参与仅是其诱发因素。最后讨论了其发展趋势及地基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0.
广西大厂法门期岩相古地理与锡多金属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大厂法门期岩相古地理与锡多金属矿的关系李酉兴,雷元青(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广西桂林,541004)广西大厂代化组(相当于法门阶)为一套条带状灰岩和扁豆状灰岩岩组,厚达265.7m,含有竹节石、牙形刺和介形虫等化石。对13个剖面中代化组的16个特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