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2篇
  免费   475篇
  国内免费   423篇
测绘学   297篇
大气科学   322篇
地球物理   396篇
地质学   1100篇
海洋学   147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33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据文献报道,地震前会有电磁前兆异常,对电磁异常的监测与判定也已成为地震监测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的有效手段之一.立体的、综合的地震前兆监测系统,对系统研究和识别地震前兆异常信息将发挥重要作用.立体的、综合的地震前兆监测系统应由地震前兆监测台网、地震电磁卫星、子午工程监测系统以及其他区域监测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982.
青藏高原典型多年冻土区的一维水热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了解多年冻土内部的水热过程对寒区工程规划和建设的辅助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冻土的水分迁移与温度变化密切相关,然而传统的经验模型局限性大,对水热物理过程考虑不足;陆面过程模型所需的驱动数据多且很难准确模拟深层土温,尽管数值模型在工程上应用的比较多,但很少应用到冻土的演化过程中.基于非饱和土壤渗流和热传导理论,实现了冻土水分场与温度场的水热耦合数值模拟.以唐古拉综合观测场为例,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水热耦合数值模拟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对土壤温度模拟效果较好,15 m以上R2在0.88以上,RMSE在1℃以内;水分模拟尚可,但仍存在一定误差,R2在0.7以上,RMSE在7.65%以内.模拟的活动层厚度约3.6 m,年平均地温所在的深度约为15 m,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该水热耦合模型可用于研究多年冻土区土壤水热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83.
对四平台、榆树台地电场北分量Ex和东分量Ey不同时段分钟值与长春台分量地磁、分量应变资料进行日变形态、日变幅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运用FFT将各观测资料的优势周期分解出来,以期进一步得到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对地电场在地震前的对应性进行相关总结。结果表明:1)两台地电场日变化都以双峰单谷为主;两测向优势周期都是以12 h、8 h为主。与分量磁场相比,东分量By与Ex比较吻合,北分量Bx与Ey的对应性很高;与分量应变相比,12 h的优势周期为共有周期。2)两台地电场都能够记录到明显的地电暴同步变化。3)Ey与Bx的日变幅比较同步,Ex与By的日变幅比较同步,且呈现出较明显的季节变化。4)两台地电场都能够较为清晰地记录到一定的短临异常,但两台震前异常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出现异常的时间也不同:震中距越近,出现异常越早,异常幅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984.
在系统整理分析前人成果资料基础上,对龙门山西南部与古青衣江改道相关的名山-邛崃砾石层和丹棱-思濛砾石层的砾石成分、砾度及砾向等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讨论了砾石层的物源区、成因、形成时代等特征;结合对青衣江干流阶地最新的调查和测量结果,梳理总结了河流阶地的分布特征、高度、结构、发育程度和年龄等资料数据,并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提取构造地貌和水系特征,发现青衣江流域地形是梯级降低的,其穿过的褶皱形成时间应该早于第四纪,并且第四纪时期青衣江形成的阶地是可连续对比的,其中宝兴-芦山段的阶地有过抬升,可能与该区的盲逆冲断层活动有关。依据青衣江流域的阶地特征,对水系演化变迁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青衣江改道很可能是由于新构造期间河流多次袭夺造成的,其中龙门山西南段的盲逆冲断层活动引起的局部隆升为袭夺提供了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985.
刘振锋  薛东前  庄元  张志杰  马蓓蓓 《地理研究》2016,35(10):1963-1972
以西安市为例,利用绕城高速内文化企业空间点数据,借助ArcGIS 9.3软件创建不同尺度方格网并计算格网内文化企业点数和密度,运用基尼系数、Global Moran's I指数和Kriging插值来探讨文化产业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① 研究尺度的增大对文化企业空间集中程度具有“稀释”作用,稀释能力随着尺度的增大而减弱,这种稀释作用具有一定的尺度“阈值”;② 格网尺度超过1.5 km×1.5 km时,集中程度随尺度变化较小;③ 根据基尼系数和Global Moran's I指数的变化情况,将文化产业空间分为三个尺度层次,微观尺度(0.1 km×0.1 km~0.6 km×0.6 km)下自相关系数随尺度增大而快速增大,中观尺度(0.6 km×0.6 km~2.8 km×2.8 km)下高水平波动,宏观尺度(2.8 km×2.8 km以上)下趋于稳定;④ 从微观到宏观尺度,文化产业沿着散点—极核—轴带—团块格局演变,文化产业的尺度效应是由空间单元划分引起相邻文化密集区的空间重构造成的;⑤ 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进行文化产业规划和制定相关政策时,应针对文化产业不同尺度的空间特征做出不同层次的安排,以利于文化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86.
地热能是清洁环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对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压力,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海南州境内地热资源比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发展前景广阔,现就共和县恰卜恰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问题谈谈自己的一  相似文献   
987.
根据隧道区工程地址条件,对隧道岩体完整性、稳定性进行划分。探讨了隧道围岩等级的划分。  相似文献   
988.
马玉凤  严平  李双权 《中国沙漠》2013,33(4):990-999
本文选择内蒙古十大孔兑区的叭尔洞沟中游河谷段的观测小区开展研究,通过野外调查、气象观测、径流小区观测、地形测量和遥感监测等手段,应用“ 3S” 技术,分析了叭尔洞沟中游河谷小区风水交互侵蚀的过程及其侵蚀产沙贡献率。研究得出:(1)在叭尔洞沟中游河谷小区,以风水两营力作用下的侵蚀量作为衡量该区侵蚀力大小的指标,在2010年,风力侵蚀量与水力侵蚀量之比约为1.8∶1。在147 794 m2观测小区里,风水交互作用下侵蚀率为0.1 kg·m-2。(2)风季,风力的搬运作用为观测区形成的风水交互小系统提供了输入,雨季,洪水的侵蚀作用为系统进行了输出,通过沉积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的循环作用,对系统的输入物质进行再分配后输出系统。(3)在1998-2010年的少风多雨时期,叭尔洞沟中游河谷小区,东岸稳定,西岸的凸岸变窄、凹岸拓宽,摆幅变大,河岸沙丘后退,切沟不断发育,水力作用在风水交互侵蚀中贡献突显。  相似文献   
989.
甘肃省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资源环境要素综合评价指标,选取决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5大资源,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及其相互协调状态进行了测算评价。结果表明:①甘肃省资源环境要素的自然禀赋状况薄弱,且要素空间组合结构不合理;资源结构的稳定性差,生态系统脆弱,尤其是水资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子。②目前,甘肃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较低,多年平均值为0.0337,然而,随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加之本来脆弱的生态系统的硬性约束,未来人地关系协调状况将进入全面紧张阶段,到2020年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将达到0.2577。③区域发展政策的相应调整和自身发展能力的提升是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90.
对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性进行探析,并揭示其影响因素,为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入境游客人天数作为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采用均值比率对中国重点旅游城市入境旅游发展的差异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研究旅游产品、知名度、区位条件和对外经济等因素对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很大,区域集中性非常突出,入境旅游发展较好的城市大多位于东部地区;对外经济因素对城市入境旅游的发展影响最大,知名度次之,旅游产品和区位距离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