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西藏纳木错晚更新世湖滩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西藏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纳木错湖周缘的第四纪环境演变调查研究与1:25万当雄幅区域填图工作,在环纳木错沿岸发现了一种与湖泊演化有关的湖相沉积岩石——湖滩岩。本文首次对纳木错周缘发育的湖滩岩进行了描述。从湖滩岩水准仪测定的保存高度看,它已构成1.5~8.3m、8.3~15.6m、14~19.9m、18.7~25.8m等四级较明显的湖滩岩阶地。湖滩岩由亮晶砂屑藻凝块灰岩、泥晶白云质砾岩和方解石胶结含砾岩屑砂岩等组成,岩石具粗砂状、含砾砂状、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基底式胶结。其铀系全溶样品的等时线年龄测定结果表明,湖滩岩形成于18.7±3.8~29.3±2.7ka BP的晚更新世中晚期。本文根据岩矿鉴定,并结合沉积相、岩相组合等特征,探讨了湖滩岩的形成机理。为研究该区湖泊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及第四系划分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2.
在青海省西南部青藏公路东南侧的通天河支流——布曲北岸 (33°4 4′4 5 .2″N,92°11′2 8.1″E) ,发现一条拔河 0~ 18m的湖相沉积剖面。湖相沉积物的 U系测年结果为 88.9~ 5 6 .2 ka,确定其沉积时代为晚更新世早中期。结合孢粉分析结果 ,本文探讨了青海省西部地区通天河及布曲流域晚更新世早中期的古植被与古气候。初步研究表明 ,在该剖面的下部和上部沉积期间 ,当地生长松、桦、冷杉等乔木和蒿等草本植物 ,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剖面中部沉积期间 ,蒿、藜、禾本科和麻黄等草原植被明显增多 ,气候凉爽干燥。剖面沉积期间气候曾经历过温暖湿润和凉爽干燥的波动。植被与气候的变化具有从末次间冰期晚期经末次冰期早冰段到末次冰期间冰段中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23.
Barbados岛珊瑚礁高精度铀系年龄及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志邦  王兆荣 《地质科学》1999,34(1):116-122
应用同位素稀释法热电离质谱(TIMS)技术测定珊瑚礁的高精度铀系年龄。通过对BarbadosⅢ、Ⅳ阶地等样品分析,RendezvousHil和Curacao+6m的TIMS年龄分别为129.2±1.2kaB.P.和125.4±1.1kaB.P.,对应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第5期5e段的高海面;Kendal山阶地为208.1±1.9kaB.P.,可能代表7c间冰期高海平面的时代。该结果与Edwards等测定同一阶地的年龄一致,与α谱法数据在误差范围内吻合。另外,探讨了初始铀同位素比值的变化,并对TIMS年龄的可靠性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24.
高精度热电离质谱(TIMS)铀系法测定洞穴沉积物的年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精度质谱技术通过测定铀系标样和洞穴钙质结层的年龄,初步建立了TIMS铀系测年方法。3个样品的测定结果复现性很好,U含量、同位素比值及年龄值均与标准值吻合,数据的精度提高数倍,显示了TIMS铀系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25.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铀系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纳木错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大湖 ,位于藏北内流区东南部。研究中应用铀系全溶样品的等时线技术所测定的纳木错西北岸 3个剖面的 8个富含碳酸盐湖相沉积物样品的年龄。其实验程序是 :先按矿物的粒径将样品分成若干子样品 ,全溶子样品并分别测试它们的2 3 0 Th/ 2 3 2 Th和2 3 4 U/ 2 3 2 Th比值 ,然后通过年龄等时线来校正由碎屑物带来的初始钍的影响 ,从而避免了常用的稀酸淋滤法难于验证的同位素分馏问题。测试结果显示 ,在等时线上所有数据都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表明所获得的年龄数据是合理的。由  相似文献   
26.
西藏错鄂及邻区晚更新世高位湖相沉积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西藏那曲县西的错鄂(31°24′~31°32′N,91°28′~91°33′E,湖面海拔4515m)东南岸(嘎杂西北坡),发育了拔湖18~271m的湖相沉积。错鄂及邻区湖相沉积的U系法测年和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至少在75.3~48.8kaBP间,当地植被经历了早期以松、蒿、桦为主的森林草原和晚期以松、蒿、水龙骨科为主的森林草原或森林等两个阶段,反映了气候由温和较干到温和偏干的状况,但晚期温度与湿度均较早期为高,而干燥度则略有降低。同时,包括错鄂盆地在内的“那曲盆地”则是古“羌塘东湖”的东半部。约在37kaBP左右,可能由于怒江的溯源侵蚀,切开了“羌塘东湖”与怒江的分水岭,使“羌塘东湖”的东半部古湖外泄,而成为外流区———怒江(上游那曲)流域的一部分。正因为有古湖外泄的一段历史,故可以理解钻穿了整个第四纪地层的错鄂孔B/M界线以上部分的地层较薄的原因了。  相似文献   
27.
不纯碳酸盐U-Th等时线定年及同位素分馏对年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U-系L/R等时线模式测定了用天然碎屑沉积物与已知年龄的纯CaCO3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不纯碳酸盐样品的年龄。实验分两个序列进行:其一研究碎屑沉积物化学前处理过程中U、Th同位素的萃取行为及其分馏效应。另一序列用不同浓度的溶剂对均匀混合的不纯碳酸盐样品进行溶解,确定稀酸淋滤碳酸盐的效率。各组分的238U、234U、230Th和232Th含量分析数据表明,稀酸溶解碎屑沉积物样品将U和Th同位素等比例的提取出来,不会发生U和Th同位素分馏现象。对于不纯碳酸盐样品,所有数据点落在一条直线上,良好的线性关系反映真实年龄含意。3个不纯碳酸盐样品的等时线年龄与纯碳酸盐年龄一致表明实验技术是可信的。同时,也证明对于碎屑含量较高的不纯碳酸盐U-Th定年,L/R等时线技术是适应的。  相似文献   
28.
西藏搭格架热泉型铯矿床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藏昂仁县搭格架地热田硅华中的铯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不同特征的热泉沉积或分布于冈底斯冰期冰碛物的外表或裂隙中,或覆于长马曲上游第5至第1级阶地及现代河床的不同部位.据热泉华野外分布的地貌部位和岩石学特征可将其分为6套.这6套泉华代表性样品的全溶法或等时线法U系测年结果表明:第1套泉华(钙华)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的末次冰期间冰阶晚期,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即MIS 3;第2套泉华(硅华)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相当于MIS 8~7;第3套泉华形成于晚更新世早期的末次间冰期,相当于MIS 5;第4套泉华(硅华)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的末次冰期间冰阶晚期至末次盛冰期早期,相当于MIS 3~2;第5套泉华(硅华)形成于晚更新世末期的末次盛冰期至全新世冰后期,相当于MIS 2~1;第6套泉华即现代硅华.参考前人的ESR年龄测定结果,可将搭格架热泉华的形成分为5个阶段:403~202ka BP,99ka BP左右,39~25ka BP,17~4ka BP与现代.在第3阶段硅华活动早期,有一次钙华活动.  相似文献   
29.
温泉盆地西缘断裂在晚第四纪期间经历了多期活动。沿断层至少可以识别出高度分别为0.33~0.62m、4.3~5.2m、6.8~8.3m、10~11.8m、约16m、20-28m、45-50m和65-80m的8套断层崖或断层陡坎,以及与各级断层崖大致对应的河流阶地、洪积扇和泉华台地。地质地貌体的相对时代分析和泉华、河流沉积物中的砾石钙膜、钙质胶结物的U系、ESR测年结果表明,高45~50m、20-28m、约16m、10~11.8m、6.8~8.3m和4.3~5.2m的断层崖可能分别形成于约127kaBP、54kaBP、25kaBP、18kaBP、11kaBP和4kaBP以来或更早。综合分析断裂不同地点的断层崖的高度和时代发现,不同时期的断裂活动强度可能是不同的。其中在约127-25kaBP、25~4kaBP期间,断裂平均的垂直活动速率分别为0.3-0.23mm/a、0.8-0.36mm/a,而约4~1.1kaBP期间的断层最大垂直活动速率可能达1.65mm/a。  相似文献   
30.
根据西藏面积最大 ( 192 0 km2 )和海拔最高 ( 4 718m)的纳木错湖及邻区发现的多处湖岸阶地和高位湖相沉积 ,确定了藏北高原东南部古大湖的存在。据铀系法、1 4C法、ESR法测年数据 ,并结合纳木错沿岸湖泊沉积、湖成地貌的水准测量结果 ,藏北高原东南部古大湖演化可划分为 3大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