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8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52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王楠  吴才来  马昌前  雷敏  郭文峰  张昕  陈红杰 《岩石学报》2016,32(12):3753-3780
敦煌地块出露有大量古生代花岗岩,对这些花岗岩的研究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敦煌地块的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本文对敦煌地块南部的安盆沟复式花岗岩体和小草湖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安盆沟岩体岩石组合为正长花岗岩-花岗岩,其中正长花岗岩侵位于早古生代(431Ma),花岗岩侵位于泥盆纪(~360Ma)和石炭纪(~340Ma);小草湖岩体主要为似斑状花岗岩,侵位时代为石炭纪(340Ma)。(2)安盆沟早古生代正长花岗岩的ε_(Hf)(t)为-11.7到-6.3,tDM2为1.8~2.2Ga,而晚古生代花岗岩的ε_(Hf)(t)为-12.3到-5.5,tDM2为1.7~2.1Ga,二者Hf同位素特征相似,推测源岩均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时期的含泥质成分的(变)砂质岩。小草湖似斑状花岗岩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成因的埃达克质岩石,ε_(Hf)(t)变化于-16.7至-4.9,tDM2变化于1.8~2.4Ga之间,源岩为古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两个岩体的部分源岩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的汇聚和裂解有关。(3)安盆沟正长花岗岩、花岗岩和小草湖似斑状花岗岩的残留相分别为麻粒岩、角闪岩和麻粒岩-角闪榴辉岩,反映了形成深度和变质级别的不同。(4)敦煌地块内的早古生代造山活动结束时间明显晚于中央造山带,并且早古生代造山活动以及早-晚古生代花岗岩与北侧的天山-北山造山带存在时空上的对应关系,敦煌地块可能在古生代期间卷入了中亚造山带的造山活动中。  相似文献   
152.
出露于扬子板块东南缘的九宫山片麻状花岗岩侵位于早新元古代双桥山群.通过阴极发光图像分析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表明,九宫山岩体的岩浆结晶年龄为830±8 Ma;4个继承锆石分析点给出加权平均值为873±7 Ma的年龄值,可能记录了新元古代早期扬子与华夏板块碰撞产生的岩浆活动.九宫山岩体具有高SiO2(71.83%~74.20%)、高K2O+Na2O(7.06%~7.90%)、低基性组分(∑TiO2+FeOT+MgO=2.64%~4.00%)的含量特征,高K2O/Na2O比值(1.25~1.64),铝饱和指数(A/CNK)为1.03~1.27,主要为弱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具有轻稀土富集的右倾模式和明显的Eu负异常(Eu/Eu*=0.35~0.47),K、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Sr、P、Nb、Ta、Ti等相对亏损.全岩εNd(t)值为-1.49~+5.24,同岩浆锆石和继承锆石的εHf(t)值分别为3.5±1.0~11.0±1.1、5.1±0.9~12.9±1.1,指示岩浆源区含有显著的新生地壳物质.九宫山岩体可能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由类似双桥山群的变质砂屑岩和火山岩部分熔融形成.区域对比表明,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中期花岗岩的Nd-Hf同位素组成具有从东向西逐渐降低的特征,表明该区早新元古代时期新生地壳物质对花岗岩的影响由东向西呈减弱趋势,这可能是扬子与华夏板块碰撞拼合过程中岛弧岩浆作用由东向西逐渐减弱而使新生地壳物质减少所引起.   相似文献   
153.
周红升  马昌前  陈玲 《岩石学报》2009,25(5):1079-1091
出露于大别造山带西南部的研子岗碱性杂岩体侵位于元古代和新太古代随县群中,本文采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获得岩体的主体岩性角闪正长岩的岩浆锆石年龄为133± 1Ma,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这一年龄也是大别造山带中已知形成时代最早的早白垩世碱性岩体的结晶年龄(单颗粒锆石U-Pb法)。研子岗碱性杂岩体具有碱性岩典型的富碱(K2O+Na2O=8.38%~11.26%)、低硅(SiO2=63.41%~66.51%)的特点。主要矿物为微斜条纹长石,暗色矿物主要为镁角闪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全部岩石均具有高Ba-Sr花岗岩类高Ba(1230× 10-6~4865× 10-6)、高Sr(583× 10-6~2088× 10-6)和无负Eu异常(Eu/Eu*=0.97~1.12)等特征,并具有A型花岗岩的部分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的Y/Nb比(0.46~1.09)较低,具洋岛玄武岩的部分地球化学特征,(87Sr/86Sr) i初始比值(0.70513~0.70543)较低,表明岩体的物源主要来源于幔源。Nd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1859~1942Ma)和锆石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2130~2330Ma)较老,εNd(133)值(-12.5~-11.4)和εHf(133)值(-18.2~-15.4)较低。综合分析表明,岩体主要为古老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物质低程度部分熔融和随后地壳物质轻度AFC(混染和分离结晶作用)过程的产物,源岩熔融的热量主要来源于软流圈物质的上涌底侵作用提供。研子岗岩体形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岩体的形成预示着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造山过程的即将结束,板内时期的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154.
本文研究了渤海湾黄骅盆地早白垩世基性-中性-酸性火山岩和第三纪基性火山岩的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早白垩世火山岩以碱性系列为主,不同基性程度的岩石具有一致的富集Sr、Ba、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强烈分异,Sr-Nd同位素组成与EM I相似,Sr同位素初始比高于方城玄武岩和汉诺坝基性麻粒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酸性火山岩主要来自于地壳重熔,基性火山岩具有板片流体/熔体交代富集的特征,二者的岩浆混合作用可能是中性火山岩的成因,它们共同构成了东北亚晚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火山岩的一部分。第三纪基性火山岩以碱性系列为主,弱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i,不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Zr呈弱亏损,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呈亏损型,亏损程度低于碱锅玄武岩和汉诺坝玄武岩,但总体与OIB相似,表明岩浆源区为软流圈地幔,并且高热上涌的软流圈对上部带有俯冲带印记的岩石圈地幔的萃取可能是导致弱富集的原因。从早白垩世的岛弧环境到第三纪陆内裂谷盆地,其控制因素可能归咎于东北亚东侧大洋板块的俯冲和相互转换。法拉隆板块于晚中生代向东北亚俯冲,但晚白垩世时被伊佐奈崎与北新几内亚板块取代,后两者之间的洋脊俯冲引起的“板片窗”效应,导致了渤海湾地区裂谷盆地的发育和同期软流圈地幔来源的玄武质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155.
对西藏得明顶地区叶巴组英安岩进行了锆石SHRIMP的U-Pb测年,获得(192.7±1.3)Ma的年龄值可代表得明顶地区叶巴组的年龄,其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与达孜县地区叶巴组火山岩近同期。地质年代学研究和岩石组合特征显示,得明顶地区的叶巴组岩性主要为一套浅变质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酸性凝灰岩夹少量碎屑岩、碳酸盐岩,可分为上、中、下3部分。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叶巴组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可能是雅鲁藏布江洋向北俯冲、消减的产物,形成于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56.
大别山双河同构造花岗岩体显微构造与磁组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河岩体应变分析结果显示, 主应变面发生明显变形, XZ面应变轴比达1.59~2.18, 付林指数K在0.11~0.82. 磁化率各向异性结果显示, 磁面理主体倾向SE, 与岩体宏观面理一致; 磁线理主体向SE倾伏; 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在1.109~1.639; 形态参数T在0.079~0.534; 应变分析与磁化率各向异性分析均表明岩体受到了强烈的挤压变形. 石英C轴组构以沿b轴的高极密为特点, 显示石英以高温的柱面(1010) 〈a〉 滑动为主, 这与赋存在岩体中的高压-超高压岩石及围岩的石英C轴组构明显不同. 综合分析表明, 双河岩体在稍晚于超高压岩石形成的区域挤压背景下侵位, 具有同构造花岗岩变形特点.  相似文献   
157.
采用锆石SHRIMP U-Pb定年方法, 获得桐柏-大别山南缘随州黄羊山岩体中钠闪石石英正长岩的岩浆锆石年龄为439±6 Ma. 根据锆石形貌特征和高的Th/U比值, 该年龄代表了岩体的结晶年龄. 黄羊山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过碱性石英正长岩、碱性花岗岩和正长岩, 它们具有高的碱性指数(A.I. = (Na + K)/Al, 摩尔比)和Fe/Mg指数[FeOT/(FeOT+MgO)], 低CaO和MgO等特征, 岩石富含Nb, Zr, Ga, Y, Hf等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富集、具明显负Eu异常和高的Ga/Al比值, 与非造山环境中的A型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一致. 黄羊山A型花岗岩类为南秦岭-南大别古生代碱性岩带的一部分, 是在古特提斯洋扩张背景下扬子克拉通北缘伸展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8.
结晶分异作用的岩浆动力学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昌前 《地球科学》1989,14(3):245-252
  相似文献   
159.
岩浆动力学与花岗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花岗岩的岩浆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方面及基本思路,包括岩体的构造样式与侵位机制、侵位后的热历史和热状态以及岩浆起源和演化的机理等问题。同时表明,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还有助于深化对花岗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其与成矿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0.
北京周口店岩株侵位和成分分带的岩浆动力学机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周口店岩株是一个二次侵入的同心带状复式岩体。第一次侵入的石英闪长岩零星分布于岩体边缘;第二次侵入的花岗闪长岩为岩株主体。宏观上具明显的岩相分带,化学成分上显示边部富高温组份(Mg,Ca,Sc,Ti,Mn,Fe和Co等),而中央仅轻微富集某些低温组份(Na,Si等)。一系列构造特征表明,岩体和热变质岩变形强度随与接触带距离的增大而减弱。该岩体为膨胀型底辟式侵位产物。根据计算的岩浆密度、粘度和屈服强度,采用合理的扩散常数以及氧同位素资料,分析了岩株主体成分分带性的形成机理。本文认为,岩体的成分分带,可能是在岩浆对流作用参与下,由索列特效应引起;计算表明,随时间推移,连续涌动的岩浆上侵速度具有逐渐加快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