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164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341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天山冰川与湖泊变化所示的气候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天山山系深居亚洲大陆腹地,受中亚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在变性西风气流的影响下,70年代至今山地冰物质平衡负值,伴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增大。湖泊则是随着山区降水量的增加,其面积渐增。气温与降水的相互作用,使得整修天山山系的水资源总量趋于正常略偏多。预期这种气候趋势将会延续到下世纪初期。  相似文献   
192.
区域地层岩石中元素丰度及其演化资料说明,早古生代末期的火山作用与放牛沟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并无明显的直接联系。从时空关系、物质组分以及矿化和元素在多种介质中的分带规律都表明矿床、原生晕和华力西早期后庙岭花岗岩具有共同的物质来源。矿床同位素研究结果,成矿成晕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幔或下地壳,但有部分来自上地壳。后庙岭花岗岩以Ⅰ型为主,并兼有S型特征。其成岩物质主要来自深部地壳同熔岩浆,但也有部分火山-沉积岩系同化重熔物质加入。根据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05成岩物质也应以深源为主。后庙岭花岗岩物质来源的双重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放牛沟多金属矿床成矿成晕物质来源的双重性——以下地壳为主并兼有上地壳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93.
海州湾南岸全新世海面波动及其影响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建德 《江苏地质》1993,17(2):100-103
海州湾位于南黄海西部,我国自然地理南北分界的东端,海州湾沿岸属于我国东部沿海海岸南北之间重要过渡地段。对该区全新世海面波动研究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分别依据海州湾南岸的徐圩孔和孔望山孔两个钻孔全新世地层的岩心,对其作了微古样品定量分析。结合海州湾南岸古文化遗址、海侵遗迹的调查与分析,探讨了海州湾南岸全新世海面波动规律,力图使钻孔中获得的纵向海  相似文献   
194.
中国几个盆地原油轻烃单体和正构烷烃系列分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95.
措勤—纳木错缝合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96.
安徽庐枞火山—构造洼地的形成,演化及成矿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启江  王德滋 《地质学报》1993,67(2):131-145
庐枞火山-构造洼地是在构造和火山岩浆活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从190Ma至105Ma其演化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共出现了9种金属和硫铁矿矿床类型,这些矿床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构成了在长期沉降基底士的火山-构造洼地内、外与橄榄安粗岩系有关的成矿系列。本文提供了一个在剪切-挤压与剪切-拉张交替作用,而以剪切-拉张为主的构造背景下,在活动大陆边缘与板内过渡地带,一个火山-构造洼地及其成矿作用演化的四维模型。  相似文献   
197.
沐川矿——一种新的含水的钼硫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uchuanite, a new water-bearing molybdenum sulphide mineral, was discovered in aseries of molybdenum-bearing feldspathic quartz-sandstone of the Jurassic system,Sichuan Province, China. Muchuanite is darkly powdery and very finely sealy with specific gravity=5.01(meas.) and 5.10(ealc.),and microhardness=16-35 kg/mm^3.Optically,it is nniaxial(-),Refrative index in sir Rs=26.6-29.5%,Rp=12.3-14.2%,colour index X=0.3114,Y=0.37848,λd=566mμ,Pe=14.4%.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uchuanite is given as follows;Mo 52.88,54.20;S 37.34 36.00;Fe n.d.,2.2;Si n.d.,0.5; H2O^ 6.03,5.95;H2O^- 2.07,.00;total 98.59,99.85.Chemical and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es gave the following formuls;MoS2,0.5H2O.Muchuanite is trigonal with space group C3^1=P3ml,unitcell parameters α=3.16A,c=43.60A,v=377.09A,z=7,and unit-cell containing 3.5 water molecules.The strongest lines given by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d,A,intensity hkl)are 6.013(10,0.0.7);2.677(8.0.0.16);2.257(7,0.0.19);1.567(7,1.1.3);1.523(7,0.0.28);1.096(3,1.1.28);1.021(3,0.0.42).Muchuanite is syngenetic with feldspathic quartz sandstone.The mineral is named after the locality where it was discovered,i.e.Muchuan County in Sichuan Province.  相似文献   
198.
伊朗巴列维大学雷扎尼(Raza Razani)教授在讲述自己的研究项目时做了这样的推测,“在造价为300万美元的电控振动台上修建造价只有100美元的土砖房,想想这点你一定会感到相当可笑。”这两笔钱使用得不相称,科学文明程度也不匹配,它们在会议期间反应出的种种观点中具有代表性。无论是从会议的特点来看还是从会议所讨论课题来看这样的不相称情况都是十分明显的。因为这些课题是由各  相似文献   
199.
硬岩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岩爆灾害与隧道围岩的应力状态密切相关,卸压爆破可减缓围岩体应力集中程度,是一种直接有效的岩爆防治措施。以巴陕高速公路米仓山隧道岩爆段卸压爆破为例,运用GDEM-BlockDyna(块体动力学仿真系统)软件进行考虑高地应力和岩体非均质性条件的隧道分步开挖数值模拟分析;将卸压爆破作为唯一变量,进行了两组方案(是否进行卸压爆破)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并结合微震监测数据,对隧道围岩卸压爆破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隧道围岩分步开挖过程(未进行卸压爆破)的模拟中,围岩出现起裂损伤,应力集中和局部裂纹贯通等现象,并可能诱发岩爆灾害;在围岩卸压爆破条件下,围岩应力集中以及损伤程度有所降低,岩爆风险得到抑制。对比两组模拟结果,损伤均集中于拱顶及拱底,损伤半径比值(卸压/未卸压)分别为3.4倍(拱顶)、1.47倍(拱底),损伤体积比值(卸压/未卸压)为5.36倍,但区域最大损伤量值从1(未卸压)降低到0.6(卸压),且围岩应力峰值降低约5 MPa,应力梯度降低0.8 MPa ·m-1,表明围岩仍具有自稳能力,岩爆发生风险降低。相关结果可为隧道高地应力围岩段实施卸压爆破和合理设计卸压爆破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0.
A 51.85 m firn core drilled in Princess Elizabeth Land, Antarctica, during the 1996-1997 Chinese First Antarctic Inland Expedition, has been measured for δ 18 O and major ions. Based on the high quality data of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major ions, the firn core was dated with errors within ±3 years. The 51.85 m firn core record extends for 251 years (A. D. 1745-1996). The results of the glaciochemistry data of the firn core show that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Cl -, Na + and Mg 2+ are similar to those reported from other coastal areas in East Antarctica. However, mean concentrations of Ca 2+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reported from other regions, this anomaly phenomenon may be related to the strong local terrestrial sources. It is found that the variations of three kinds of sea salt ions (Cl -, Na + and Mg 2+ ) in the past 150 years show very similarly rising trends, which may be the results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warming in the past centu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