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385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81.
矿物在油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矿物组成对煤岩样品的模拟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矿物以及同一种矿物在不同的有机质热演化阶段,对有机质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均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高岭土矿物在高温热演化阶段对有机质形成气态烃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催化能力;碳酸钙(CaCO3)在中—低热演化阶段能抑制气态物质的形成,而在较高的热演化阶段则对煤生成气态物质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四氧化三铁(Fe3O4)在主要的模拟实验阶段对煤生成气态物质的过程均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硫化亚铁(FeS)在低温热演化阶段对天然气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高温热演化阶段则对天然气的形成具有较明显的催化作用;元素硫(S)在不同的热演化阶段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均具有非常明显的催化作用。矿物介质不仅对气态产物的产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而且对液态产物的产率也有较明显的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高岭土和四氧化三铁(Fe3O4)在中、低温模拟实验阶段对“氯仿沥青A”的形成具有较明显的催化作用;硫化亚铁(FeS)在整个模拟实验的全过程中对“氯仿沥青A”的形成均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碳酸钙(CaCO3)矿物对“氯仿沥青A”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元素硫(S)对“氯仿沥青A”的形成具有非常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2.
根据对云南腾冲青海湖泊沉积钻孔样品的粒度特征、总有机碳、碳酸盐、磁化率及年代学分析测试,探讨了各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环境指示意义,指出了云南高原湖泊沉积物化指标的特殊性及其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重建了云南腾冲地区末次冰消期(15830a B.P.)以来沉积环境与气候干湿变化历史.通过青海沉积物年代序列的重建和综合各物化参数分析得出,云南腾冲地区自15830a B.P.以来总体呈现冷湿-温湿-暖干-温和偏干的气候演变过程,并可分为4个阶段,即15830~12790a B.P.气候温凉偏湿;12790~4680a B.P.为温暖湿润期,湖泊水位高,气候湿暖,降水多;4680~312a B.P.气候特征呈现出从温湿到暖干气候逐渐演化,降水减少,湖泊水位下降;312a B.P.以来气候特征为前期温和湿润,后期具有暖干化特征,反映了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变化趋势并叠加了研究区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韩伟  卢进才  魏建设  张云鹏  李玉宏  李岩 《地质学报》2015,89(12):2277-2285
本文通过对银额盆地东南缘尚丹凹陷的三条剖面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揭示了研究区中生代构造演化史。5个样品的中心年龄为129±10~159±11 Ma,径迹长度在12.5±2.0~13.3±1.7μm之间,各样品径迹长度分布具有范围较宽、单峰的特征。反映了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受燕山Ⅲ幕构造运动影响,研究区遭受抬升、剥蚀的构造事件。该时期抬升速率约为40~55m/Ma,且由北向南逐渐降低,是研究区主要抬升期,油气系统遭受破坏。此后至白垩纪末,研究区阿木山组始终处于生烃门限温度内,且构造背景稳定,有利于油气生成。结合与北部凹陷带所开展工作(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年龄为90~113Ma),证明银额盆地中生代时期存在差异隆升,不同构造位置受不同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为银额盆地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4.
熊大闰  邓李才 《天文学报》2006,47(3):256-267
利用一种非定常的恒星非局部对流理论,对球状星团中低光度的红巨星进行了线性非绝热脉动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对所有温度高于约5400 K模型的基音到4阶泛音都是脉动稳定的.随着恒星光度的增大,低阶泛音也变得脉动不稳定.对中低光度的红巨星,脉动稳定性非常低,接近中性稳定.因此他们将是不变星或非常小振幅的短周期变星(P<2天).  相似文献   
85.
大量研究表明,蓝离散星的形成可能有多种机制,目前比较流行的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密近双星系统的质量传输及双星并合、密集星场的恒星碰撞,以及包含双星系统的恒星间 (双星-单星、双星-双星)相互作用导致的恒星并合。与此同时,蓝离散星在各类恒星系统中的普遍存在,也使得研究这类恒星的形成及演化成为追踪恒星系统动力学演化、化学演化及积分光谱性质变化的有效指针。  相似文献   
86.
3月30日,全省森工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召开。省国土资源厅驻森工总局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凤琴在讲话中要求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求真务实,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迎接挑战,为森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强有力的资源保障。省国土资源厅助理巡视员李顶勋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87.
不同恒星系统(银河系晕、疏散星团、球状星团、矮星系)中蓝离散星所表现出的观测特性各不相同,这与恒星系统动力学环境及相应的蓝离散星主导形成机制直接相关。因此,分析研究蓝离散星的不同观测特性,也就成为研究蓝离散星形成机制、恒星及双星系统演化以及恒星系统动力学演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8.
熊大闰  邓李才 《天文学报》2007,48(2):165-180
根据化学非均匀恒星的非局部对流理论,计算了质量为0.7-1.15M(?)恒星主序演化模型锂和铍的衰减,并将理论和不同年龄疏散星团锂丰度的观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贯穿对流混合能重现温度低于6400 K的晚型主序星锂丰度观测的一般性质.贯穿对流混合可能是晚型矮星锂衰减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9.
90.
通过对青海省1961—2008年48年逐站、逐日最高气温≥30℃资料进行统计,并对青海省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造成青海省高温天气的环流特点。结果表明:在100hPa高空图上,高温天气出现在南压高压为中部型和西部型两种环流背景下;在500hPa高空图上,高温天气出现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内,表现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