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1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在地震发生条件的研究中,一些人对构造因素给予了较多的注意,一些人对物理环境则更重视,而地震发生处介质(如断层泥)的作用,例如断层带物质的矿物学和岩石学、断层带物质的结构和构造、断层带内孔隙水的多少及其化学成份以及断层泥在温度、压力、溶液化学影响下的作用等则研究较少。一般认为,作为一种软弱介质,断层泥的作用不过  相似文献   
152.
断层的运动方式和主应力方向的判断是构造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提出一种判断断层运动和主应力方向的新的简单方法。 断层呈雁列式是剪切带的构造组合特点。在这些雁列断层的连接区发育了各种次级构造。因此可以通过这些次级构造和雁列类型的关系,来判断断层的运动和主应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3.
云南大理地震带的北东向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理地震带的构造成因,前人多用红河断层的活动来解释。该断裂的活动及对本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该断裂的南段规模并不小,活动也很强,为什么极少记录到大于6级的地震,相反,大理地区地震却十分频繁呢? 我们对本区航、卫片进行了活动构造解译、野外实地考察后发现:大理地区存在一组北东向活动断裂(图1)。本文试图讨论这组活动断裂的存在、规模、活动方式、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54.
本文从实验上研究了“人”字式断层声发射b值并从理论上对频度—震级关系及b值变化的物理机理进行了探讨。“人”字式断层的引入使b值呈现低值,b值随载荷呈现单调下降以及下降又上升或波状上升两类变化,反映了不同的破裂过程。根据微破裂的产生、发展和聚合过程的物理图象,建立了微破裂的分布方程。在裂纹无相互作用时,分布方程的解即是Gutenberg-Richter公式。在裂纹相互作用时,分布方程的解不是简单的幂函数,在对数坐标中频度—震级关系偏离线性  相似文献   
155.
断层几何与前兆偏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马瑾  刘力强 《中国地震》1999,15(2):106-115
不同构造部位在变形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变形形式与异常类型也不相同。这种差异造成了地震前出现明显异常的地区与未来震中区偏离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前兆偏离。作者利用最近一些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结果,揭示在一个区域变形过程中不同构造部位按其作用可把它们分为5种类型:制动单元(或闭锁单元)、错动单元、让位单元、敏感单元和阀单元。文中以5°的拐折断层为例说明不同构造条件下各种单元的空间分布,特别是敏感单元与发震的错动单元的相互关系。这些起着不同作用的构造单元有时可以相互重迭,有时可以相互偏离。当起不同作用的构造单元相互偏离时,就会出现前兆偏离现象。研究表明,不同断层几何下这些单元的空间布局不同,敏感区的位置和表现方式也不同。前兆往往出现在高应力的单元,而地震失稳则发生在易错动的单元。了解这种布局可能有助于我们布置观测台网,并在出现异常时帮助推断可能的发震位置  相似文献   
156.
从块体中心论的角度出发,根据中国活动地块研究的最新成果,对1977—2003年中国大陆强震成组发生的构造和震源机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成组发生的强震大都位于活动地块区(Ⅰ级地块)的边界带上或活动地块区内活动地块(Ⅱ级地块)的边界带上。根据哈佛大学提供的CMT(矩张量)解,同组的强震大都具有相似的震源机制。事实表明活动地块区具有整体活动的特点,而且在动力学与运动学方面存在统一性。这些特征对认识强震成组活动的机理,缩小成组强震预测的空间范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7.
我们把处于亚失稳阶段的断裂简称为亚失稳断裂,亚失稳阶段是断层临近失稳的最后阶段,识别这个阶段并判断出地震最终的发生位置是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参考实验室关于断层亚失稳应力状态的研究结果,以6.8级以上地震为研究的目标地震,提出判定具备发生6.8级以上地震的亚失稳断裂研究方法:①构造区Benioff应变积累支持6.8级以上地震发生;②从高应变积累构造区中找出高应变积累且应变开始缓慢释放的断裂;③区分断裂的积累段和释放段,根据断裂释放段的协同化程度判定其是否处于亚失稳阶段,寻找失稳部位;④断裂Benioff应变是否符合加速释放模型,分析亚失稳断裂发震的紧迫性.本文以南天山西段为研究区,使用亚失稳断裂判定方法对2008年10月5日乌恰6.8级地震进行回溯性研究,结果显示卡兹克阿尔特断裂在主震前具备上述4个条件,预测取得较好的效果;进而使用该方法对研究区现今应力状态进行探索性预测研究,发现目前柯坪断裂符合亚失稳状态条件的前三条,需关注该断裂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