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6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在以往地电预报地震研究及电法勘探研究中,二维、三维点电源层状横向非均匀介质条件下的数值模拟方法存在着不少困难问题。利用边界单元法可使得该类二、三维问题中难处理的问题变得较为简单易行。本文综合分析叙述了边界元法在这类地电断面结构下的理论研究及其在地电预报地震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地电学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理论及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用两层介质中存在的一膨胀圆台体作为模型以便模拟地幔物质上涌孕震的力源模式.计算了层状介质结构条件下结构底部膨胀圆台模拟力源在不同横向、纵向尺度以及不同锥角时的应力场、应变场及位移场的变化.结果表明,介质中及地表附近的应力场、应变场、位移场不仅与上涌力源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有关,而且也受到层状介质结构参数的制约和影响.这种数值模拟不仅为解释上地幔物质向地壳下部侵入的现象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方法,而且表明对于考虑地幔物质上涌孕震过程有关的前兆场分布而言,必须认真考虑介质结构不均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芦山MS7.0地震前的电磁异常信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北地震带18个地电场及电磁扰动观测台站进行了跟踪与研究,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地震前只有其中5个台站观测到了异常电磁信号. 研究表明, 地震前的这些异常信号时空分布非常不均匀. 在时间上表现出震前电磁异常信号在出现的台站上不是同步的,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向震中方向迁移的趋势; 在空间上体现在成都以北的台站都没有记录到震前电磁异常信号, 主要出现在成都及其以南的一些台站. 芦山MS7.0地震前地震电磁信号出现的最早时间是震前21天, 其次是震前16天; 临震时间则为震前5天、 4天和1天. 通过接地极注入地下的大电流以及以往的震例分析, 认为仙女山台是又一个比较突出的电磁信号观测的敏感点.   相似文献   
14.
昌黎台地震前地电场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昌黎台地电场2002—2010年资料整理分析, 利用多极距去噪声观测原理在排除了大量噪声后提取到了7组异常信号, 其中两组连续两天出现. 这些异常信号对应了6次距昌黎台400 km范围内发生的ML>4.0地震, 异常出现时间一般在发震前约32天以内, 说明这些异常是地震电信号的可能性较大. 这些异常电信号有以下特征: 每组6个测道异常变化极性相同; 在各个方向上这些地震电信号均匀度较好, 7组信号中每组长、 短极距异常幅度ΔV之差76%在1—2 mV/km左右. 在这7组异常信号中有5组在NE测向上异常幅度最大, 2组在NS测向上异常幅度最大, EW测向上异常幅度一般居中或最小. 昌黎台所记录到的这7组异常地震电信号表明, 异常幅度ΔV与震级M、 震中距r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经验关系, 即M=lg(ΔV·r)+1.5.   相似文献   
15.
在文县地电场观测系统中实现了地震异常信号与干扰信号的分离技术.长年的观测实践证明,文县地电场观测点是一个很灵敏的ldquo;地震窗口rdquo;.研究表明,对于文县地电场观测点而言,震级、震中距、异常电信号幅度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对带宽为0.003——0.003——30Hz的异常信号而言,震前异常的时间长短与异常开始至发震时刻的时间长短存在着密切关系,且与震中方位有关.这些关系为文县观测点预测未来地震时、空、强ldquo;三要素rdquo;提供了很有意义的经验公式,在给出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预测意见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源自多个大电流源的华东地区地电场空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震电磁学研究中,电流在地下流动特征与构造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多个强电流源的存在和大范围地电场观测站的分布格局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本文通过利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4个地点不同的高压换流站接地极向地下注入的大电流(1200~4780A)信号,研究了华东地区8个台站组成的地电场观测台网接收到的附加地电场信号,推进了对地电流在地下传播特征的认识.研究显示:1从幅度特征而言,对于源自不同的大电流信号,各台站观测到的附加地电场信号幅度特征有很大不同,而近处的浦东台只能观测到南桥大电流源的信号而观测不到其他3个大电流源发出的信号,存在着所谓的"敏感点"效应;2对于上海地区4个接地极大电流而言,能够观测到源自它们的附加地电场的台站最远为350km,在更远的台站则观测不到.3从均匀度方面而言,在每个台站对于不同的信号源,记录到的附加地电场信号在各方向上的长极距和短极距信号幅度之比可以有很大变化;4在方位特征上,只有崇明台站接收到的同里接地极和华新接地极大电流信号的计算方位度数与实际方位度数误差最小,分别为0.2°和0.8°.而在距离各个信号源最近的青浦台,这种误差要比崇明台站的大;5极化方向特征显示,在青浦台和崇明台所观测到的附加地电场信号中,存在着同一方向上长、短极距信号极化方向是反向的现象,这与常理相悖,怎样解释该现象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本文从点电流源与台站测线布局构成的装置系统、大区域介质非均匀性、台站测区以及附近地区的介质细结构的影响三个方面,对上述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7.
地电场多极距观测的异常识别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马钦忠  王冠玥 《中国地震》2014,30(1):91-101
以上海地区的3个地电场观测台站的资料为例,结合地电场多极距观测原理对地电场信号异常进行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地电场多极距观测装置系统和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并区分地电场观测中的电极极化干扰、雷击干扰、高压直流输电干扰、电离层扰动干扰和自然电场异常等信号。  相似文献   
18.
在地震电磁学研究中,电流在地下的流动特征与构造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范围观测站的分布和强电流源存在的格局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机会.本文通过对青岛换流站接地极向地下注入2100~3004 A大电流时华北东部地区21个地电场台站观测的研究,深入认识了地电场信号变化实质.研究表明:①沿着郯庐断裂带方向、跨过郯庐断裂带西南方向、跨过郯庐断裂带北西方向能够记录到地电流信号的特征变化非常大,存在着明显方向性特征和“穴位”现象.②注入大地的电流强度越大,则在观测点记录到的地电流信号强度也越强.③本文研究区域里地电场信号的均匀度并不遵循均匀介质条件下的一般规律,说明地下介质电性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特征明显.④大电流注入地下时能够较正确地反映信号源方位的台站较少,只有安丘台、大山台和新沂台所观测到的方位线可用于确定信号源的位置.本文从点电流源与台站测线布局构成的装置系统、大区域介质非均匀性、台站测区以及附近地区的介质细结构的影响三个方面,通过数值模拟,对上述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9.
On July 4,2006,a MS5.1 earthquake occurred in Wen’an county of Hebei Province of which the epicenter is near the Beijing city.The six geoelectric field monitoring stations have been in operation for several years around the Beijing area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 field changes and earthquake.This paper firstly explains the principle of the eliminating noise method by using multi-dipole observation system of the geoelectric field.Then the data observed at the stations are studied and a lot of abnormal signals preceding the Wen’an earthquake are selected,of which five abnormal signals of the geoelectric field are finally recognized as the precursory signals.The result shows that 1 there probably exists the precursory signals of the geoelectric field preceding the Wen’an earthquake;2 there are sensitive site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bnormal variation of the geoelectric field before the quack;3 the anomalous signals do not appear synchronously,and their durations are not same at dif-ferent stations;4 the amplitudes of the abnormal signals recorded at Baodi station are small,but large at Changli station,while the latter is farther from the epicentral area than the former.  相似文献   
20.
On July 4,2006,a MS5.1 earthquake occurred in Wen'an county of Hebei Province of which the epicenter is near the Beijing city.The six geoelectric field monitoring stations have been in operation for several years around the Beijing area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 field changes and earthquake.This paper firstly explains the principle of the eliminating noise method by using multi-dipole observation system of the geoelectric field.Then the data observed at the stations are studied and a lot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