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4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281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144篇
地球物理   200篇
地质学   865篇
海洋学   130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特提斯喜马拉雅错那洞穹隆的岩石组合、构造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关于新近发现的错那洞穹隆的精细构造、岩石组成、变质变形运动学特征等方面均不清楚,严重阻碍了其演化历程的还原以及成穹与成矿耦合关系的解剖工作.在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补充采集了穹隆中新发现的岩浆岩进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错那洞穹隆由上(边部)-中(幔部)-下(核部)3个构造层组成,分别以上、下拆离断层为分界线.核部岩石组合主要为片麻岩、淡色花岗岩以及少量深熔混合岩,可见大量伟晶岩脉穿插;幔部为古生界,岩石组合为一套强变质变形片岩夹碳酸盐岩,从内至外具有蓝晶石+十字石+石榴石+黑云母的蓝晶石带→十字石+石榴石+黑云母的十字石带→石榴石+堇青石+黑云母的石榴石带→绿泥石+黑云母的绿泥石带的巴罗式变质分带特征;边部主要为三叠纪-侏罗纪浅变质沉积岩系,岩石组合为一套砂板岩及少量千枚岩.穹隆内从早至晚经历了南北向逆冲推覆、南北向伸展、东西向伸展3期次的构造运动,穹隆的形成主要与南北向伸展作用有关.穹隆中岩浆活动从早至晚可见有早古生代片麻岩(约500 Ma)、中生代辉绿岩(140 Ma)、渐新世变形二云母花岗岩/伟晶岩(26 Ma)、中新世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18 Ma)、含石榴石电气石花岗岩(16.8~15.9 Ma)5期.综合研究表明,错那洞穹隆的形成是早期伸展拆离核杂岩叠加晚期岩浆底劈热穹隆综合作用的结果,成穹构造的初始阶段与始新世-渐新世藏南拆离系(STDS)的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
辽东硼矿赋存于辽吉裂谷带的古元古代火山—沉积岩系之中,属沉积—变质型硼矿床,主矿区包括有后仙峪硼镁矿、翁泉沟硼铁矿和砖庙—杨木杆硼镁矿,一直以来是我国硼矿石的主产地。本次研究在后仙峪硼矿区采集了矿区外围的条痕状混合花岗岩(DSQ-08)和矿体上盘侵位于电英岩之中的含电气石混合花岗岩(HXY-19),挑选出其中的锆石单矿物进行LA-MC-ICP-MS测年。条痕状混合花岗岩中锆石的核部具有岩浆振荡环带,Th/U值为0.64~0.96,~(207)Pb/~(206)Pb年龄为2240±4Ma;含电气石混合花岗岩中锆石的内核和边部均具有极为清晰的岩浆振荡环带,Th/U值分别为0.12~1.05和0.41~1.08,~(207)Pb/~(206)Pb年龄分别记录了2157±6Ma和1932±26Ma两次锆石生长事件。含电气石的混合花岗岩的锆石边部形成于混合岩化过程之中,记录了辽河群下部岩石在1.9Ga左右发生的部分熔融作用事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矿区外围的条痕状混合花岗岩和矿体周缘含电气石混合花岗岩的核部岩浆年龄较为接近,说明两种岩石可能均由古元古代的火山—沉积岩,在1.9Ga左右经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因此,结合前人在后仙峪硼矿区内进行的硼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岩相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后仙峪硼矿区混合花岗岩的锆石核部U-Pb年龄可基本确定辽吉裂谷早期的超基性火山岩和酸性火山岩的喷发、海相蒸发沉积事件均发生于2240~2157Ma左右,该时期的蒸发沉积作用初步形成硼酸盐矿;后期强烈的部分熔融和混合岩化作用发生在1932±26Ma,在超基性火山岩保护下,硼矿发生变质和小规模的迁移,形成了硼镁矿、硼镁铁矿及矿体周缘的电英岩和含电气石混合花岗岩。  相似文献   
53.
为解决辽西地区干旱缺水问题,通过卫星遥感与地面物探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研究了水文地质信息提取方法及其应用技术,并在辽西地区开展了初步应用。结果表明,卫星遥感技术不仅可以从宏观上掌握研究区地下水赋存规律,还可探测到常规方法难以发现的水文地质信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缩小地面物探工作区的范围,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地下水探测的工作效率及其准确性。此外,通过对电测深电阻率值的定量分析表明,当探测到的九佛堂组岩组电阻率介于18~22Ω·m之间时,该处富水的可能性极大,该方法可有效降低在九佛堂组中物探找水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54.
对四川稻城县海子山高原上的方枝柏进行树芯采集,经交叉定年后建立林线上限位置的方枝柏树轮宽度年表。标准化年表与气象资料的响应分析结果揭示了该地区树木生长主要受当年生长季前期温度条件的控制。轮宽指数与前一年9月到当年2月的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R=0.56,P<0.01)。由此重建了该地区1850—2019年这170 a的前一年9月到当年2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转换函数方差解释量31.7%。重建结果与邻近地区树轮记录的温度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重建序列显示工业革命以来,研究区经历较冷的时期有:1870—1890年和1960—1980年;较暖的时期有:1884—1892年、1919—1925年、1940—1960年以及1980—2019年。1940—1960年是20世纪最暖的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温度呈现下降趋势,1980年开始气温保持持续升高,2010年之后气温有小幅下降。重建气温序列与太阳黑子数变化和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涛动AMO有较强的响应,揭示了太阳活动、海温等因子可能对该区温度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5.
由于静压桩沉桩后桩周土重塑,静压桩承载力表现出随着休止期的延长而增长的特性。本文从静压桩沉桩后桩周土体内孔隙水消散固结的角度出发,对静压桩承载力时间效应的理论和试验分别进行归纳,结合孔隙水消散路径及固结模型,对桩周土体初始超静孔隙水压力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承载力各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对静压桩承载力的时效性进行深化研究,并探讨了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桩的类型对休止期内静压桩承载力的影响,进一步对基于实测数据得出的经验公式进行总结。讨论了基于不同本构关系模型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解答和沉桩后孔隙水压力消散解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桩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公式;探讨了黏性土、砂土条件下,考虑超固结比、不排水抗剪强度和塑性指数比对桩基极限承载力系数A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桩基极限承载力经验公式。建议在经验公式基础上设置多重参数,以提升经验公式的精确度,并完善对不同桩、土类型的参数解答;利用BP神经网络,导入静压桩承载力相关参数,以得到针对不同地质条件、桩型、休止期的承载力最优解。  相似文献   
56.
为探究冻融循环对节理岩石抗剪力学特性的影响,针对冻融循环前后不同连通率节理岩石试样进行剪切特性试验,探究了节理试样的剪切破坏机制,对比分析了冻融前后节理试样抗剪强度的衰减趋势,分析了黏聚力及内摩擦角随岩石试样剪切破坏面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节理试样剪切应力-位移曲线发生显著变化,峰值剪应力出现明显下降,黏聚力及内摩擦角对比冻融前试样出现明显劣化,并且随节理试样连通率的增加,劣化程度加剧;在节理连通率相同时,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剪切破坏面的分形维数呈现近指数函数递增的趋势,随分形维数的增加,节理试样的黏聚力损伤因子、内摩擦损伤因子也呈现指数函数增加的趋势;在冻融循环次数相同时,内摩擦角损伤因子随节理连通率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黏聚力损伤因子在冻融循环次数为30次前后分别呈递增和先减后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57.
中国东部燕山期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即侏罗纪—白垩纪(150—100 Ma)的碱性流纹岩-碱性玄武岩-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碳酸岩及其管道系统,分布于江南造山带内侧和郯庐断裂带南段以西的华北地台内,累积面积超过30万km2.该期短时限内大规模活动的岩浆事件代表了中国东部地质历史演化中的一次大火成岩省(LIP)事件,实质控制着中生代以来中国华北—扬子地台的构造格局变化、资源能源形成与地质环境变迁.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0—100 Ma)的大火成岩省,是中生代中期古太平洋大火成岩省沿中国克拉通东部边缘活动的一部分,是包括昂通爪哇(Ongtong-Java)(Mahoney et al.,1993;Ingle and Coffin,2004)—中国东部在内的超级地幔柱上涌,在岩石圈板片对流,挤压地幔物质快速上升,引起陆域内长英质地壳物质大规模重熔的结果,形成:(1)髫髻山组—张家口组碱性流纹质-玄武质双峰式火山岩及其管道系统,与华北大规模金-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密切相关;(2)辽宁瓦房店—山东蒙阴—安徽栏杆,湖南宁乡—贵州镇远一带的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碳酸岩±基性超基性杂岩及其管道系统,与金刚石、金-铂族元素等成矿关系密切;(3)辽东—胶东半岛、南岭—滇黔桂交界地区的连片花岗岩,是硅质大火成岩省(SLIP)的管道系统(plumbing systems),与金刚石矿、金-铂族元素矿、钨锡铌钽矿、锂-钾-铷-铯-铀矿等,以及油气等战略性关键金属成矿关系密切.同时,巨型岩浆作用引发的富含钾、磷及稀土等微量元素的基岩形成优质土壤层对生态多样性的助益等有利和/或有害的环境效应,直接关系到地球家园的生态环境.因此,中国东部燕山期大火成岩省产生深刻的岩浆-构造-资源-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58.
钾镁煌斑岩是一类较为特殊的火山成因或浅成的超基性岩,是一种重要的深源岩石,是深源岩浆活动的标志性产物,可作为了解地幔信息的窗口,也作为继金伯利岩之后的另一种金刚石寄主岩被持续关注.全球最优质的金刚石产于钾镁煌斑岩中,主要分布于西澳阿盖尔等地.中国钾镁煌斑岩主要分布于黔湘一带、山西饮牛沟、山东大井头、湖北大洪山和西昆仑克里阳地区,综合分析认为,钾镁煌斑岩主要分布于深大断裂附近,中国钾镁煌斑岩受江南台隆西缘的都匀—贵阳—铜仁—怀化深断裂、常德—安仁深断裂以及郯庐断裂带等深大断裂带控制;贵州镇远马坪、湖南宁乡云影窝、山东平邑大井头等钾镁煌斑岩有原生金刚石产出,钾镁煌斑岩的金刚石成矿潜力仍然有待深入研究,尤以湘黔钾镁煌斑岩带、郯庐断裂带大井头等地可望突破.钾镁煌斑岩的标志性矿物有富钛贫铝金云母、钾碱镁闪石、镁橄榄石、镁铝榴石、铬尖晶石、铬铁矿等.其中S1、S2组贫铝富镁铬铁矿对钾镁煌斑岩中金刚石的形成有指示意义.中国钾镁煌斑岩活动具多期性,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47—100 Ma)时期属于中国含金刚石钾镁煌斑岩和相关的金-稀土等金属矿产的重要成矿时期.  相似文献   
59.
新疆可持续协调发展动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资源大区”的新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资源战略地位、生态安全地位和沿边开放地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新疆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依据1980-2003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组合评价法研究新疆可持续协调发展及其动态变化,并得出一些主要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60.
通过海阳市城区D级GPS控制网的布设,探讨了GPS控制网的布网方法和要求,阐述了GPS外业观测的质量控制措施,基线处理方法及其精度检验,讨论了已知控制点的选用方法,以及平差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