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81.
都军  高军凯 《中国沙漠》2017,37(4):770-774
选取张掖气象站1961-2014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 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张掖市年降水量、年最大降水量、冬季降水量和其他季节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4年张掖市年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1982-1984、1995-1996、2007-2013年降水量增加趋势显著。年最大降水量和冬季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分别发生了6次和1次突变,其中年最大降水量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63年、1980年、1982年、1984年、1987年和1991年;冬季降水量1964年后呈显著增加趋势,1969年降水量突变增加。而其他季节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突变增加分别在1963年、1967年和1969年发生。  相似文献   
82.
通过对普安、晴隆一带煤矿主采煤层元素测试分析,发现煤层中U,Li,Nb和V金属元素高度富集,其燃烧后的煤灰中U,Li,Nb和V金属元素基本达到工业品位,表明该区煤矿具有潜在的伴生资源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
矿山固体废弃物包括废石和尾矿(渣),是重要的二次资源,特别是金矿山尾矿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二次矿产资源,更应受到重视。笔者以贵州省丹寨汞金矿的矿山固体废弃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丹寨汞金矿区矿产资源开采及选冶过程中产生的尾矿资源潜力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对相关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初步掌握了尾矿(渣)资源基本情况及远景资源量,有两个尾矿(渣)堆金潜在资源量达800 kg;并根据丹寨汞和金多共(伴)生的特征,对丹寨排庭汞金矿老采空区矿硐壁围岩研究,发现其1~1. 5 m范围内,普遍含金或具有金矿化,具有找金的潜力,且初步分析了金资源潜力。简要地进行了尾矿(渣)"二次资源"、废弃矿硐的残留金资源综合利用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84.
甘肃金塔南山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塔南山岩带是华北克拉通和塔里木克拉通的分界线。岩带由前寒武纪变质岩系所组成,不同类型的变质地质体之间以逆冲型韧性剪切带接触,主要变质岩斜长角闪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745±59Ma,原岩为玄武岩。Nb/Y<0.7、REE特征及AFM图解显示原岩为拉斑系列和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平坦型到富集;相对于N-MORB,低Ti,富集LILE,亏损HFSE,Nb、Ta、Ti表现为明显的负异常(钙碱性系列)到无异常(拉斑系列),Th/Ta>3;I_(Nd)(t)=0.51193±6,~(143)Nd/~(144)Nd=0.512878,ξ_(Nd)(t)=+3.88~6.60,均值为5.05,推测斜长角闪岩原岩应为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弧岩浆作用的产物,提示金塔南山岩带是新元古代中期华北克拉通与塔里木克拉通之间的古大洋俯冲消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5.
2002年,任丘市国土资源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土地执法模范县”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努力加强各项工作,国土资源事业稳步发展,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86.
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渐新世—上新世地层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是欧亚与印度板块碰撞以来冈底斯山隆升最具代表性的盆地之一,也是青藏高原南部较大的新生代残留盆地之一。沉积盆地中保存着完整的渐新世—早更新世连续沉积记录,自下而上由古新世—始新世林子宗群(典中组、年波组和帕那组)、渐新世—中新世日贡拉组、中新世芒乡组、来庆组、上新世—早更新世乌郁群(乌郁组、达孜组),总厚度大于4180m。林子宗群为一套中—酸性钙碱性火山岩系,夹紫红色砂岩、砾岩及粉砂岩。日贡拉组主要为紫红色砂岩、砾岩,夹少量火山熔岩及酸性火山凝灰岩,为一套山间盆地沉积。芒乡组为灰色、深灰色泥岩、砂岩,夹煤和油页岩,为湖泊相—前三角洲相—沼泽相。来庆组为一套褐色安山岩、火山碎屑岩。乌郁组是一套碎屑岩,颜色呈灰色、灰褐色,夹煤及油页岩,为山间盆地辫状河—湖泊—沼泽沉积。达孜组是一套黄褐色砾岩、砂砾岩、砂岩,夹少量泥岩,发育铁质结核,为辫状河沉积。沉积相分析表明具有明显的古新世—始新世林子宗群(典中组、年波组和帕那组)、渐新世—中新世日贡拉组—芒乡组、中新世来庆组—上新世乌郁组、上新世—早更新世达孜组四个阶段式隆升—剥蚀过程。从芒乡组的潮湿炎热的气候转变为乌郁组的干燥凉爽,显然与青藏高原隆升密切相关。乌郁盆地渐新世—早更新世沉积相分析对于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油气等能源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形成演化是检验高原隆升模型及其驱动季风-干旱环境形成假说的关键。青海贵德和西宁盆地新生代高精度磁性地层和盆地演化揭示出贵德和西宁盆地在早新生代两个盆地曾经为一个统一的、发育于东昆仑山前的弱挤压型陆内挠曲盆地或前陆盆地,可能包括兰州盆地、循化-化隆盆地和祁连山东部一些盆地在内的周边地区都向这个统一的盆地内注入水流和沉积物质,在西宁一带形成汇水中心,并在当时为行星风系的亚热带副高压带作用下形成巨厚的膏盐层。从约21Ma的中新世早期开始,前陆盆地挠曲下沉明显加剧,盆地早期地层被挤压变形,形成盆地中最显著的角度不整合,推测分隔贵德盆地东部的海宴—泽库右旋断裂强烈活动,分隔贵德和西宁盆地的拉脊山东部开始隆升,贵德盆地河流水系由北转向西流,至中中新世,隆升可能席卷整个拉脊山,贵德盆地水系明显南流,盆地挤压中心由早先的昆仑山前转移至拉脊山两侧。从约8Ma开始,拉脊山开始强烈阶段性幕式(3.6、2.6及1.8Ma)变形隆升,导致两侧断层以花状向盆地中心逐步扩展,断裂、掀斜和褶皱地层,盆地转变成山间盆地,并在约1.8Ma的强烈变形隆升后,黄河出现,紧接着形成上千米深切河谷和7级阶地,高原东北部现今构造地貌沉积格局最终形成。上述盆地形成演化过程总体揭示出印度板块碰撞早期最远端的高原东北部就已经开始变形隆升响应,这个过程阶段性由弱至强,至8Ma以来达到最大,反映了高原南北的同步变形隆升但幅度不同的动力学过程与形成模式,可能指示了脆性上地壳块体间柔性变形、块体内刚性挤压破裂变形和塑性下地壳连续变形增厚与流动的共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8.
对贵州省丹寨县老东寨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含矿地层以及构造进行分析,矿体主要赋存于陡山沱组一段碳酸盐岩地层中,层控特征明显。矿体主要受矿区北东向F21断层破碎带控制,产状与破碎带产状基本一致,该断层为含矿热液导矿构造,同时也是容矿构造。有益组分以Pb、Zn为主,并伴生有Ag、Ge、Ga。矿体厚度变化为较稳定,品位变化均匀,估算铅锌金属资源量逾40万吨,达中型矿床规模,为该区域震旦系陡山沱组地层中首次发现的单矿体规模达中型的矿床规模。  相似文献   
89.
杨瑞东  郑禄林  程伟  高军波  陈军  孙百川  张衍 《地质论评》2021,67(5):67051543-67051544
通过对黔北桐梓、金沙煤矿调查及取样、样品分析测试,发现桐梓、金沙煤层普遍具有稀土和锂元素高富集特征,其中稀土和锂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我国煤中稀土平均值(138 μg/g)和锂平均值(31.8 μg/g)(王登红等,2019; 代世峰等,2020),而且稀土和锂含量比我国山西、内蒙古等地富稀土、锂等煤含量还要高,黔北煤中稀土、锂等金属元素含量如此之高在全国实属罕见,而且在这些煤矿废水中发现稀土元素超富集现象,其对研究煤层中稀土元素浸出机理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场所。因此,揭示该区域煤中高富集稀土、锂等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富集原因,废水中金属元素浸出机理是本次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90.
杨贵园  高军波  杨瑞东  刘志臣  徐海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08-2022072008
二叠纪是地球演化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并在我国华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孤峰组)地层中普遍沉积一套层状硅质岩,它们可能与中、晚二叠世系列重大地质事件之间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笔者等以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贵州纳雍营盘茅口组硅质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硅质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进行研究发现,硅质岩Al/(A1+Fe+Mn)值以及多项成因判别图解等指示其形成过程中有明显的热水物质输入,具有热水成因硅质岩的特征。结合区域古地理特征,以及硅质岩Ce/Ce*、(La/Ce)N值等综合分析,认为硅质岩形成于黔中台沟内的深水环境。综合考虑区域范围内中二叠世硅质岩研究成果,并分析纳雍营盘硅质岩与峨眉山玄武岩空间关系及峨眉地幔柱活动历史,认为峨眉地幔柱早期海底火山活动可能对包括营盘在内的华南地区中二叠世晚期硅质岩沉积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