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The magnetotelluric (MT) survey along the Zhada (札达)-Quanshui (泉水) Lake profile o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 (青海)-Tibet plateau shows that the study area is divided into three tectonic provinces by the Yalung Tsangpo and Bangong (班公)-Nujiang (怒江) sutures. From south to north these are the Himalayan terrane, Gangdise terrane, and Qiangtang (羌塘) terrane. For the study area, there are widespread high-conductivity layers in the mid and lower crust, the top layers of which fluctuate intensively. The high-conductivity layer within the Gangdise terrane is deeper than those within the Qiangtang terrane and the Himalaya terrane, and the deepest high-conductivity layer is to the south of the Bangong-Nujiang suture. The top surface of the high-conductivity layer in the south of the Bangong-Nujiang suture is about 20 km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rth of it. The high-conductivity layer within the Gangdise terrane dips toward north and there are two high-conductivity layers within the crust of the southern Qiangtang terrane. In the upper crust along the profile, there are groups of lateral electrical gradient zones or distortion zones of different scales and occurrence indic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faults and sutures along the profile. According to the electrical structure,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pace distribution of the Yalung Tsangpo suture,Bangong-Nujiang suture, and the major faults of Longmucuo (龙木错) and Geerzangbu are inferred.  相似文献   
332.
姚燕  高峰  郭萍 《气象科技》2006,34(Z1):19-21
Oracle数据库通过提供创建数据库链接的功能,使得本地数据库上的用户可以通过链接登录到远程数据库上使用其数据或者进行其他的操作。文章主要介绍了Oracle数据库链接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创建、使用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链接类型和链接用户类型的使用场合及其优缺点。结合国家级气象资料存储检索系统中的两个实际业务应用,对数据库链接的实现和使用进行了进一步的介绍,同时根据目前业务的需求指出了数据库链接在实际使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3.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环境问题普遍比一般城市严重.在实现城市和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将环境问题纳入其转型战略中。本文以甘肃省“镍都”金昌市为例,分析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的环境制约因素,转型战略中应关注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问题,提出了金昌市在产业转型中可以采取的缓解环境危机、生态恢复和循环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334.
使用NOAA/AVHRR 8KM 1981-2001数据,以及准同期逐日观测气象数据,用GIS与RS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归纳和插值处理。对贺兰山东西两侧腾格里与毛乌素两大沙漠的南缘带植被覆盖、气候要素的降水与气温变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得出不同干湿条件沙漠边缘带植被覆盖状态变化的差异,以及各自生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气候条件中水分条件是决定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土地覆盖状态的关键性因素;但是地形条件对植被覆盖的季相差异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与植被覆盖相比,低覆盖植被分布面积的变化可以更好的揭示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整个研究期气候整体趋于暖干化,暖干程度在1999-2000年达到了高峰,随之植被覆盖在2000-2001年达到了最低值。这说明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一种时间上的滞后性。从RS与GIS角度为干旱区与半干旱区沙漠边缘带宏观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提供了一种较为可靠方法,为因地制宜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防治土地沙漠化也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335.
依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分析了过去20年国际地学领域著名科学家的国别和机构分布状况及国际地学过去10多年成果产出最多、论文被引频次最多、篇均被引频次最高的一些研究机构,从中选出了过去10多年国际地学研究影响力较大的 3个研究机构。对这些机构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了对我国相关机构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36.
Introduction From the records of Wudalianchi volcanic group eruption in 1720~1721 obtained from the Man ethnic group files of Heilongjiang General Yamen in Qing Dynasty (WU, 1998; CHEN, WU, 2003), we have discovered the eruption time, state, material and scale of Laoheishan and Hu-oshaoshan volcanoes, as well as numerous seismic records. These historical materials are discov-ered for the first time although the study on Wudalianchi volcanic group has a long history. These earthquakes co…  相似文献   
337.
从历史记录看地震与火山喷发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料记载表明,五大连池火山1720~1721年喷发期间有大量地震活动.本文从描述这些地震活动的文字记录入手,并结合国际火山地震研究的新成果,探讨了地震类型及地震与火山喷发关系,指出震群是火山喷发的重要前兆指标,强调火山地震的监测对火山喷发预报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8.
高峰 《地球科学进展》2002,17(1):132-134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第三工作组于 2 0 0 1年 2月 2 8日~ 3月 3日在加纳首都阿克拉 (Accra)召开了该工作组的第六次专题会议 ,正式通过了IPCC关于减缓气候变化提交给决策者的报告概要。该报告评价了气候变化减缓战略涉及到科学、技术、环境、经济以及政治各方面的内容。自第二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出版以来 ,关于气候变化减缓的研究一直在进行 ,并考虑了政治性的变化 ,如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的通过。该报告还吸收了许多IPCC专题报告的观点 ,包括 :航空与全球大气层特别报告 ,技术推广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9.
近期,东营市国土资源局邀请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专家,会同东营市财政、农业、水利、规划、交通等部门共同组成市级以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审专家组,对垦利县拟申请入库的8个市级以上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进行评审论证。经过认真审查,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入库,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40.
大兴安岭区域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未来2种排放情景下的RCM-PRECIS输出的大兴安岭区域气温与降水量预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简称M-K)非参数检验法和线性倾向率法,分析大兴安岭区域2015-2050年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湿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来2种情景下,2015-2050年的年平均气温升高显著,A2情景的增温速率(0.54℃·(10a)-1)高于B2情景(0.41℃·(10a)-1),与东北地区增温速率(0.56℃·(10a)-1)一致,B2情景增温速率低于东北地区增温速率;大兴安岭区域自2032年气温开始出现增暖突变现象,增温幅度显著增大.2种情景下季节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大小依次为夏季、冬季、春季和秋季,A2情景夏、冬、春、秋季分别为0.59、0.56、0.56、0.52℃·(10a)-1,B2情景分别为0.48、0.47、0.42、0.37℃·(10a)-1;各季突变增温时间点和增温趋势显著时段存在差异.2种情景下2015-2050年的年降水量有微弱的减少趋势,M-K检测基本无显著变化;季节降水总体而言,大兴安岭区域未来36a降水量仍以夏季为主,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春季和秋季次之,各占全年降水量的18%~19%.未来大兴安岭区域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其中21世纪20、40年代大兴安岭湿地受到气候暖干化的胁迫相应较强,未来气候暖干化趋势是大兴安岭湿地生态系统萎缩和退化的主要诱因之一,未来大兴安岭湿地生态系统仍将受到气候暖干化趋势的巨大威胁,面临萎缩和严重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