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300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51.
552.
553.
黔南下二叠统栖霞组为碳酸盐岩,地层发育完整,化石丰富,与上覆和下伏地层均为连续沉积,是研究栖霞组的良好地区之一。石油普查及区域地质调查所获资料为本区栖霞组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根据已有资料及工作中所观察到的岩相化石特征及横向变化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初步认为,本区栖霞组分为两区、三种类型,即开扩海台地碳酸盐区和浅海陆棚区,前者按照Misellina,Cancellina,Nankinella和Hayasakaia的发育程度分惠水沙子哨类型和晴隆花贡类型。第三类型称紫云晒瓦类型:该类型位于台地区与陆  相似文献   
554.
本文将黔南、桂西北上石炭统Pseudoschwagerina带与下二叠统Misellina claudiae带间连续沉积的百米至千米厚的地层划分为花贡碎屑岩相,平川灰岩-泥灰岩相及常么纯灰岩相。各相区的地层划分,化石带及对比如表1,2,3。该套地层包括下部Pamirina-Staffella和上部由Robustoschwagerina,Nagatoella,Nankinella等组成的两个具不同性质的生物群,它们的时代分别为晚石炭世末和早二叠世初,为石炭系与二叠系分界的标志。由于两个生物群均含菊石Propopanoceras,从而表明该菊石是跨系的,它比苏联乌拉尔地区萨克马尔组(狭)的Propopanoceras的出现时期要早。  相似文献   
555.
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是我国要重矿产资源之一。它与中酸性浅成超浅成小侵入体活动密切相关,而且多产于岩体与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及其附近的地方。研究其形成条件对铅锌矿床的找矿具有重大意义。 对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进行较为系统实验研究尚未见报导,但就这类矿床中的各个侧面进行单项研究的人很多(见参考文献)。我们的实验在国内外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发育在围岩的断裂,破碎带的岩浆热液矽卡岩型铅锌矿及铁铅锌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成矿过程作了一个简单的系统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56.
黔西南石炭—二叠“跨纪”沉积层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 七十年代初期我队在黔西南盘县、普安、晴隆一带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发现石炭纪马平组顶部富含“Staffella”(竹蜓)类灰岩与二叠纪歪头山煤系之间,连续沉积数十米至近千米厚度不等的海相灰岩、砂页岩,据当时采集鉴定的(竹蜓)、珊瑚、菊石及腕足类等动物群,将其暂称为“石炭—二叠纪过渡层”。近十年来与之相当的地层剖面发现日益增多,所合动物群的研究亦逐渐深入,不同研究者对其时代和层位提出了不尽相同的意见。通过黔西南和桂西北隆林一带10余条石炭—二叠纪连续剖面分析、对比,纵观马平组含Pseudo  相似文献   
557.
558.
震前地下水中硫化氢气体的短临前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实际震例为依据,叙述了天山地震带中强地震前地下水中硫化氢气体的短临异常特征。以硫化氢气体为例,对地下气体的地震前兆机理进行了粗浅的讨论。指出中强地震前,硫化氢气体普遍出现短期异常变化,临震突变现象也比较清楚。硫化氢气体在短临异常阶段的特征具有动力过程(应力应变能的预释放)的突发性、气量增长的突变性和异常时间的短促性。文中还对前兆近场和前兆远场在不同孕震阶段中的受力状态和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主破裂前的加速蠕滑和微破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超声振动和低频形变波的传播是临震前地下水中硫化氢气、氡气和其他气体浓度普遍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59.
应变花的图解法 在一点K的任意三个方向(Ⅰ、Ⅱ、Ⅲ)上测量线应变时,我们把这三个方向组成的图形叫做“应变花”(图1),夹角α、β是已知的,三个方向上的线应变e_1、e_2、e_3可以测得。通常采用图解的方法由这五个已知数求出主方向(由φ角决定,假定图中所示位置的φ角为正值)和主应变ε_1、ε_(20)  相似文献   
560.
贵州栖霞组与茅口组的界线讨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正> 贵州早二迭世地层分布广泛,发育完整,化石丰富,沉积类型多样。自乐森(王寻)在贵州郎岱附近创立茅口组后,盛金章(1963)对紫云二迭纪(虫筳)类化石作了分带研究,较系统地对贵州早二迭世地层进行了划分。本文对贵州栖霞组和茅口组的岩石特征、生物群面貌、两组的界线及栖霞组内的分层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