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171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419篇
海洋学   12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81.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简述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G IS技术科学管理地下管线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以某矿区地下管线数据为例详细介绍了通过对ArcG I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来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管理。  相似文献   
82.
83.
区域城镇空间格局的识别方法及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4.
以能源产区陕西省榆林市的12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在Geo Da和Arc GIS等软件的支持下,结合趋势分析和空间统计方法,分析2005—2010年榆林县域尺度下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格局特征与空间分异机制。榆林各区县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水平差异明显,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两极分化加剧。县域碳排放强度南北走向上表现出逐渐减小趋势,东西走向上具有微弱的"U"型变化态势。总体上,东北部区县碳排放强度高于西南部。各区县碳排放强度具有正的空间关联分布特征,且处于低水平非均衡空间分布状态,空间依赖性明显。结合相关性分析,榆林区县碳排放强度具有极化区、扩散区、塌陷区和传染区4个特征。"热点"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三县,"冷点"主要分布于南部六县。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经济总量以及产业结构差异是造成榆林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5.
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与ENSO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中国沿海台站潮位和中国近海及赤道太平洋的卫星测高、海表温度、风及气压资料,分析了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与ENSO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季节变化受ENSO影响明显,在厄尔尼诺事件期间,中国沿海海平面Sa分潮的振幅明显减小,其中年振幅的历史极小值均出现厄尔尼诺年,不同区域历史极小值出现的年份不同;另外,中国沿海Sa分潮的振幅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与其强弱有关,在强事件中,响应区域和幅度较大,弱事件中,响应区域和幅度偏小。在厄尔尼诺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多低于相邻年份,并且其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2~3a、4~7a、准9a、11a和准19a的周期,其中4~7a的周期在冬春季节震荡最显著,其震荡幅度接近2cm。中国近海海平面与赤道东太平洋区域的海表温度年际变化之间存在反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42;同时与Nio4和Nio3.4指数序列也呈现反相关关系。针对典型的1997/1998年尼诺事件发生前后的风场和气压场分析发现,尼诺发生前的冬半年,冬季风偏强,气压梯度加强,中国沿海海平面偏低;到了厄尔尼诺的盛期,出现较强的南风异常,气压梯度反向,季风转向,过渡到了厄尔尼诺事件的衰减期,为拉尼娜事件做准备,此时海平面偏高。  相似文献   
86.
云中积冰过程微物理参量演变规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耦合Thompson参数化物理方案的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对发生在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冬季恩施雷达站处三次积冰过程的边界层特征和云雾微物理量进行了模拟,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恩施雷达站上空多逆温影响的温度层结特征;云水质量浓度和云雾滴中值体积直径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0-2g·m-3和3.8μm;恩施雷达站上空存在一个质量浓度为0.3g ·m-3左右的高值中心,其逐渐下移接地,给积冰过程带来充足水汽,且此时通常也有降雨出现.  相似文献   
87.
通过分析库车前陆盆地多口钻井中三叠系—新近系重矿物含量、种类组合以及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建立了由重矿物特征组合与砂岩碎屑组分反映沉积物源与构造演化关系的分析方法,显示出重矿物组合特征对构造运动存在明显的响应关系,反映出库车前陆盆地三叠纪—新近纪存在中—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和中新世5期明显构造运动。并且通过分析库车前陆盆地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重矿物的颜色、含量以及特征组合与碎屑物的成分认为,库车坳陷北部山前带平面上存在三个主要的物源通道,即吐孜井区北侧、克拉井区北侧和大北井区北侧;西部温宿凸起存在一个物源通道,即却勒井区西侧的温宿凸起斜坡带上。  相似文献   
88.
通过分析库车前陆盆地多口钻井中三叠系-新近系重矿物含量、种类组合以及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建立了由重矿物特征组合与砂岩碎屑组分反映沉积物源与构造演化关系的分析方法,显示出重矿物组合特征对构造运动存在明显的响应关系,反映出库车前陆盆地三叠纪-新近纪存在中-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和中新世5期明显构造运动。并且通过分析库车前陆盆地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重矿物的颜色、含量以及特征组合与碎屑物的成分认为,库车坳陷北部山前带平面上存在三个主要的物源通道,即吐孜井区北侧、克拉井区北侧和大北井区北侧;西部温宿凸起存在一个物源通道,即却勒井区西侧的温宿凸起斜坡带上。  相似文献   
89.
甘肃马坞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西秦岭岷(县)—礼(县)成矿带西段的马坞金矿床,是近年发现的一个中型卡林型金矿床。矿体产出受NWW向断裂构造控制,其赋矿围岩为中泥盆统的千枚岩与灰岩。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脉石矿物中主要发育CO2-H2O型和H2O溶液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5~389℃,盐度为4.4%~15.9%,为中-低温、中-低盐度流体;流体成矿压力为34.6~219.8 MPa,成矿深度为1.3~8.1 km。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N2为主,其次为CO2、O2,并含有少量CH4、CO等还原性气体;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Ca2+、Na+为主,阴离子以Cl-和SO42-占主导地位,成矿流体为N2-H2O-Ca2+-Cl-体系。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δ18O水为5.3‰~10.5‰,δD为-123‰~-93‰,成矿流体主要为热卤水。从流体性质及其演化来看,构造体制的转换使流体稳定体系发生改变与沸腾作用是造成金富集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0.
西天山铁木里克铁矿床矿物学及稳定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铁木里克铁矿是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上一个高品位的磁铁矿矿床,赋存于石炭纪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矿区围岩蚀变较弱,主要以低温热液阶段的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为主。根据野外矿石组构以及镜下观察,该矿床可以划分为四个成矿阶段。目前该矿床的研究程度较低,矿床成因存在较大争议。磁铁矿和赤铁矿的电子探针结果显示,该矿床的形成与岩浆-热液系统密切相关;辉石和角闪石的电子探针结果显示,辉石未发生蚀变,只有角闪石轻微地发生了阳起石化。矿石中的黄铁矿硫同位素(0.1‰~2.9‰)显示具有深源地幔特征,磁铁矿的氧同位素(-2.7‰~0.5‰)暗示岩浆热液对成矿具有重要作用,以及成矿晚期低温热液过程对早先形成的磁铁矿起到了改造作用。结合区域铁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本文认为铁木里克铁矿的形成主要与岩浆-热液系统密切相关,在大量磁铁矿形成之后,有少量成矿流体与海水混合,对矿床和围岩进行了低温热液蚀变,形成了充填在磁铁矿矿石气孔中的赤铁矿和黄铁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