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12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波致水流的能量差异有助于风暴和海啸巨砾的区分。本文基于这一思路, 进行风暴波浪和波致水流的能量分析, 给出海岸珊瑚巨砾在风暴潮期间以推移质方式输运的动力学过程表达, 推算出风暴巨砾的理论输运距离。结合海南岛极端事件历史记录, 得出海南岛小东海风暴巨砾在礁坪的分布格局, 并与该海区的巨砾实际分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小东海风暴巨砾分布与巨砾的质量、形状及风暴潮能量密切相关。研究区现场观测的大部分巨砾沉积分布符合风暴巨砾的理论空间分布格局, 因而判断其为风暴潮成因堆积。未来经过模拟假设条件的完善, 并构建相应海啸水流输运模式, 可形成用以区分风暴、海啸巨砾的完整判据。  相似文献   
72.
Sediment flux and source in northern Yellow Sea by^210 Pb technique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INTRODUCTION The Yellow Sea is a shallow epicontinental sea surrounded by Chinese mainland and Korean Peninsula. 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East China Sea to the south, and with the Bohai Sea to the north- west. Water depth is generally less than 80 m with average of 44 m (Qin et al., 1989). The major sediment sources are the Huanghe and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s, providing annual sediment load of about 1.1×109 and 4.9×108 tons, respectively. A maximum of 1.6×108 tons of sedime…  相似文献   
73.
台湾浅滩大型沙波、潮流结构和推移质输运特征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晓琴  李炎  高抒 《海洋学报》2008,30(5):124-136
对2006年8月所获台湾浅滩的底质、水深、多层位流速、流向以及CTD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台湾浅滩大型沙波区水流的时空分布特征、沉积物输运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台湾浅滩动力作用较强,底质为粗砂,其上发育的沙波波长为325~822 m,波高为14.4~20.3 m,较接近由前人总结的沙波波高、波长的关系式计算出的波高和波长。沙波波峰、波谷、迎水面和背水面流速以12.5 h为周期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底部最大流速出现在半日潮周期的同一时段,对应的方向均为偏南方向,且沙波迎水面的流速大于背水面的。在两个半日潮过程中研究区域的沉积物输入量大于输出量,处于淤积状态。在潮流作用下沉积物输运量较少,沙波脊线移动较小,而台湾浅滩有较大规模的沙波运动,故认为改造沙波的主要作用力应该是风暴流。在观测的断面中涨潮推移质输运量大于落潮的,且第一个半日潮涨落潮的输运能力均较第二个半日潮的大,这可能与潮流的流速-时间不对称特征及潮能变化形式有关。  相似文献   
74.
海南岛东北部海岸极端波浪事件沉积记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长时间尺度台风序列对于预测未来超强台风的活动规律具有重要科学和实践意义。历史上影响海南岛地区的台风十分频繁,但因缺少确切而详实的记载往往无法判断其是否为超强台风,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千百年尺度的超强台风沉积记录。本文对海南岛东北部翁田镇沿海地区进行详细野外调查,选定白石堡海岸沙丘剖面为研究对象,在该沙丘剖面中识别出风暴越岸沉积和海滩岩巨砾沉积。根据沉积学分析和动力过程分析,这两种类型沉积极有可能是由历史上的台风事件形成,形成年代可能达到距今3 400 a;将该沉积层中的海滩岩巨砾与台风"威马逊"搬运的最大海滩岩巨砾进行对比,发现形成该沉积层海滩岩巨砾的台风事件强度应比台风"威马逊"更强,表明该区域历史上超强台风的存在,这对建立千百年尺度的台风序列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研究区岸外珊瑚岸礁发育良好,动力分析表明礁坪宽度对于波浪消减、海岸防护具有显著作用。然而,随着海南岛珊瑚岸礁日益衰亡、风暴强度逐渐加大和海面持续上升,未来海南岛地区的海岸极端风浪危害和海岸侵蚀形式威胁正日益加大,亟待加强海南岛珊瑚岸礁保护。  相似文献   
75.
全新世以来亚洲七个主要河口三角洲的生长极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河流入海泥沙在河口及其邻近区域不断堆积而逐渐形成的河口三角洲存在地貌学意义的生长极限。针对入海泥沙显著减少的背景,依据概念几何模型刻画了亚洲7个主要河口三角洲的发育规模,并探讨其滞留指数、临界输沙率和生长极限。结果表明:河口三角洲的规模与沉积物入海通量显著正相关;全新世期间,各河流均有超过一半的泥沙向外海逃逸;目前各河流入海泥沙通量低于保持其陆上面积的临界输沙率;在无海岸防护工程前提下,未来长江、珠江、红河、湄公河和印度河的三角洲平原面积和体积都将较目前大幅度减少,而伊洛瓦底江和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将增加。基于概念几何模型刻画河口三角洲的系统行为对其地貌演化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6.
淤长型潮滩剖面形态演变模拟: 以江苏中部海岸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秀娟  高抒  汪亚平 《地球科学》2010,35(4):542-550
在泥质、砂质物质共存的淤长型潮滩, 其剖面的塑造受到潮流作用下堆积过程的控制.为探讨这种潮滩剖面的演变过程, 以江苏中部海岸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大小潮周期性作用下的潮滩剖面演变模型, 模拟了潮滩均衡态剖面形态与初始坡度、潮差、沉积物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及潮滩的持续淤长剖面.模拟结果表明: (1)淤长型潮滩剖面达到均衡态时的形态是上凸的, 且与初始形态无关; (2)在外源一定的条件下, 潮滩的宽度与潮差呈正相关; (3)外源物质供应越丰富, 潮滩宽度越大; (4)潮滩的冲淤状态由沉积物的供应量决定; (5)对大潮高潮位附近的无沉积带进行充填可实现对其长期持续淤长剖面的模拟; (6)有丰富沉积物来源的潮滩, 在调整至均衡态后仍持续向海淤长, 并在淤长过程中保持均衡态; (7)当在模型中输入有关江苏海岸的参数时, 模拟的潮滩宽度和坡度与江苏海岸的潮滩一致.   相似文献   
77.
盐沼前缘陡坎是潮滩环境中盐沼与粉砂—淤泥质光滩交界处的独特地貌形态,研究其形成过程与机理有助于理解盐沼湿地对潮滩发育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江苏中部海岸盐城自然保护区核心岸段互花米草盐沼前缘陡坎形态参数(凹槽长度、凹槽宽度和陡坎高度)的分析,发现不同的形态参数组合对应于不同的陡坎演化阶段。根据陡坎形态特征差异,可将盐沼前缘陡坎韵律性形态发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而这三阶段的交替旋回过程与近岸波向的季节性变化有关。陡坎处的地貌特征与前缘光滩的沉积物特征表明陡坎形态特征形成与波浪作用有关,且显著的陡坎韵律性形态能够部分地应用边缘波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78.
江苏中部海岸互花米草扩展对滩涂围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冬  高抒 《地理研究》2014,33(12):2382-2392
根据2001-2013年遥感影像和野外观测数据,对江苏中部海岸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在滩涂围垦期间的扩展过程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显示:2001-2013年互花米草扩展对围垦的响应大体分为三个阶段:2001-2007年,海堤外米草面积较大,每年新增米草面积及米草年扩展率均和新增围垦面积变化同步,且相关性显著;2008-2010年,海堤外米草面积较小,但米草年扩展率仍然较高;2011-2013年,随着围垦的持续进行,米草扩展进入稳定期。因此,互花米草扩展对于滩涂围垦的不同速率和阶段具有不同的响应。若围垦时保留足够宽度的堤前米草,则围垦可以提高米草的年扩展率,其机理是互花米草种子产量和前缘淤积环境是影响米草扩展的主要因素,而围垦对这两方面都有影响。在后期滩涂围垦时,应保证堤外米草宽度在0.9~1 km之间,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9.
互花米草在其原产地具有生态重要性,然而引入我国并在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海岸广布之后却引发了争议。本文通过相关数据、资料的集成分析,试图对互花米草引种的环境和生态效应作出综合评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科学问题。在本区域,互花米草盐沼具有减小水流底部切应力、促进悬沙沉降、提高沉积速率的作用;现场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互花米草盐沼初级生产高,为底栖动物提供了栖息地,本地盐沼的部分大型、小型和微型底栖动物得以迁入互花米草盐沼,形成了新的生态系统。在纬度地带性和海岸类型等不同背景因素影响下,上述环境一生态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杭州湾以北,全新世基底位置高,潮间带宽度大、坡度小,互花米草盐沼只占据潮间带的较小部分,在海岸防护和生态系统功能上主要起正面作用;杭州湾以南,全新世基底高程低,潮间带宽度小,潮滩主要形成于海湾之内,互花米草的扩展挤占了潮间带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因而有生态上的负面作用。在沿海开发和海岸带管理中,互花米草效应的地域性差异应予以充分考虑。此外,为了预测互花米草盐沼的未来演化问题,除继续进行现场观测外,还要建立以海陆耦合、环境。生态动力过程耦合为特征的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0.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 relation to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coastal geomorphology,ecology,tourism and aquaculture studies.We attempt to deal with this issue,using a case study from the Xincun Lagoon,Hainan Island in southern China.For the study,surficial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together with hydrodynamic and bathymetric surveys,during August 2013.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obtain high-spatial resolution tidal current data.The sediment samples were analyzed to derive mean grain size,sorting coefficient,skewness and kurtosis,together with the sand,silt and clay contents.The moder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were classified using system cluster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es.Grain siz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sedim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extremely slightly sandy silty mud(ESSSM) and slightly silty sand(SSS),which are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lagoon and near-shore shallow water areas,respectively.Mean grain size varies from 0 to 8.0Ф,with an average of 4.6Ф.The silt content is the highest,i.e.,52% on average,with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sand and clay being 43% and 5%,respectively.There exist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mean size and water depth,suggesting that the surficial sediments become finer with increasing water depth.Cluster analyses reveals two groups of samples.The first group is characterized by mean grain size of more than 5.5Ф,whilst the second group has mean grain size of below 3.5Ф.Further,these groups also have different correlations between mean grain size and the other grain size parameters.In terms of the tidal current,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root mean square velocity(RMSV) are 7.5 cm/s and 6.9 cm/s on springs and neaps,respectively.For the RMSVs that are higher than 4 cm/s,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the content of the 63–125 μm fraction and the RMSV,suggesting that the RMSV determines the variability of the very fine sand fraction.Based on system cluster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es(PCA),the moder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the grain size parameters,RMSVs and water depth data.The results suggest the importance of grain size parameters and high-spatial resolution hydrodynamic data in differentiating the coastal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