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292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刚察县气象局开展公共气象服务的做法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并就如何开展公共气象服务工作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82.
正在中生代,华南地区经历了印支与燕山两期构造事件,并完成了由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构造应力场也由总体的挤压变为拉伸体制(Jia et al., 2004)。然而华南中生代构造属性还存在着较大分歧,对华南地区中生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的认识也尚存争议(周新民,2003)。南岭被认为是华南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转换区(Shu et al.,2009),桂东北地区位于南岭西段,岩浆活动频繁,  相似文献   
83.
危险性评价是泥石流灾害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多因子综合评价是泥石流危险性评估的主要模式。由于泥石流灾害的不确定性和灾害系统的复杂性,因而非确定性分析方法成为其评估首选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泥石流频发的兰州市为例,针对常规研究中选取的坡度等10个地形影响因子,首先应用复相关系数法去除地形因子间相关性,获得综合主要地形影响因子的地形易发性因子;然后,从地形易发性、地质岩性、地貌类型、降雨、植被覆盖度5个影响因子出发,应用灰色关联度、粗糙依赖度以及融合灰色关联度与粗糙依赖度的模糊综合方法获取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图。评价结果可知:(1)地形起伏度、坡向变率、地表粗糙度、坡长、坡度变率、植被覆盖度和降雨对该地区泥石流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与现场调查结果相吻合;(2)将三种评估结果与泥石流灾害进行叠加分析发现,研究区大多数泥石流点分布在0. 4~0. 6和0. 6~0. 8区间,且三种方法获得结果的趋势一致,均较客观地反映研究区泥石流危险性的空间分布;(3)由ROC曲线分析,灰色关联度和粗糙依赖度的评估结果精度比较接近,其ROC曲线下面积均接近0. 7;融合灰色关联和粗糙依赖法的模糊综合方法所得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0. 7,其说明该模型评估的结果较好地反映泥石流危险性分布,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84.
通过绵阳市普明街道鹏业小区边坡调查,研究了暴雨对边坡影响、变形破坏的特征和形成条件。研究表明:(1)边坡在暴雨后,北侧边坡形破坏发生明显变形破坏,北段上部墙体滑移开裂;(2)边坡的岩性、结构对滑塌的发育分布起控制作用,暴雨是滑塌的主要诱发因素;(3)计算表明北部边坡现状条件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强降雨作用下,会发生大面积的滑移变形破坏。(4)建议对已滑塌地段采取清除损毁墙体后,用钢筋混凝土板墙加格构锚索进行修复,对未滑塌地段采取格构加锚杆进行护面墙体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85.
86.
杭州湾北岸河口演变及建港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家元 《海岸工程》2004,23(1):35-40
从海岸的历史变迁出发,阐述了杭州湾北岸的成因,对沿岸的潮流作用和地貌发育、泥沙运移以及河口演变趋势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对建港条件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7.
房屋安全管理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此项工作中需要获取房屋几何特征和健康信息。三维模型在表达房屋信息方面具有直观、方便的优势,能以可视化方式反映建筑物的几何外观及内部结构。WebGL作为OpenGL的子集,在HTML5中开始得到支持,为构建具有更为丰富功能的Web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使得在浏览器中实现几何模型的三维可视化展示成为可能。但WebGL是比较基础的图形语言,其应用难度较大,在WebGL基础上进一步包装的类库ThreeJS为WebGL的应用奠定了更好的基础。介绍了利用WebGL和ThreeJS库,以及利用WebGL和ThreeJS实现房屋三维模型在Web端的交互操作和显示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效果,为浏览器中图形学技术的应用做了有益的探索,相关方案既可为房屋管理业务工作增强现场感,也可为相关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8.
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历史天气图、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分析了1998-2013年持续高原涡诱发西南涡结伴而行的观测事实,并对一例持续高原涡诱发西南涡的长时间伴行过程进行天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持续高原涡与西南涡共同活动过程中,两涡移向较一致的多数是由持续高原涡诱发的西南涡过程造成的,它们的移向多为向东或东北移;持续高原涡诱发的西南涡是在500h Pa上东亚环流经向度减弱,在处在切变流场中的高原涡的环流东南部-西南气流下空生成的;伴行的西南涡受高原涡活动影响大,高原涡加强会影响西南涡加强;高原涡对西南涡的诱发作用是由高原涡移出高原,其伴随的正涡度向下伸,与对流层低层盆地内气流的气旋性弯曲所伴的正涡度叠合,使盆地内气旋性涡度加强而诱发西南涡生成的,西南涡区上空正涡度平流随高度增加的强迫上升作用是高原涡诱发西南涡的又一重要因素;高原涡与西南涡伴行是与高原涡区、西南涡区的正涡度平流及高原涡区、盆地涡区上空正涡度平流随高度增加的强迫上升作用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89.
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砂石料的需求巨大, 海砂的开发成为当前的热点。琼州海峡东口海砂资源丰富, 资源潜力概算可达数十亿方。依据前期调查数据, 选取含泥量、含砂量、粒级、海砂厚度、水深和离岸距离6类指标, 采用层次分析法, 构造判断矩阵计算评价因子的权重, 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叠加, 对琼州海峡东口的海砂进行了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 经计算将研究区分为开发适宜性好、较好、中等、较差、差5个等级, 其中浅滩区域海砂规模大、质量好、水深浅和开采环境影响小, 其开发适宜性最佳。分析了不同的指标对海砂开发适宜性的影响, 在浅滩区, 厚度和含砂量指标贡献较大; 在近岸海湾, 环境影响是主要因子; 在琼州海峡深槽区, 水深条件则成为海砂开发的主要限制条件。根据海砂资源的特点, 建立了以资源自然属性、开发技术条件、生态环境影响和行政管理为主要因子的海砂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 具体工作可选取不同的指标开展评价。研究结果可以为研究区海砂的开发利用和其他区域海砂开发适宜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以黄骅市为例,阐述了城市镇地籍实现微机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城镇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过程,总体结构,功能特点,数据库设计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