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179篇
海洋学   5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青藏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大尺度条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分析了各类高原涡东移出与未移出高原的对流层中、上层多种合成物理量场。研究指出,高原低涡移出高原是受西风带天气系统与副热带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对流层中层与上层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造成的。研究揭示了低涡东移出高原的大尺度条件及物理图像,还揭示了各类高原涡东移出高原的大尺度条件的主要差异。为预报高原涡移出高原的暴雨、洪涝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采用客观检验方法,就AREM模式对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的预报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AREM模式对地面气温预报比较成功,对降温过程显著的成都、重庆、贵阳三站的降温起止时间,降温过程中温度的时间演变特征预报均与实况吻合较好,且预报温度值误差亦较小;对降温不明显的昆明和拉萨站,模式较好地预报出了温度的波动,只是预报温度值误差较大,尤以拉萨为最.此外,AREM模式对此次过程的最大降温区也有较好的预报.从过程平均的Ts评分看,AREM的降水预报能力相对弱于T213和日本模式.  相似文献   
93.
2000-2007年夏季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观测事实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0-2007年共计8年的逐日08:00和20:00 500 hPa高空资料,结合地面降水资料和TRMM资料,对高原低涡切变线进行了普查分析,获得了对高原低涡切变线活动的一些新的认识.(1)在青藏高原上,切变线活动比低涡活动更活跃.(2)21世纪初的8年间,低涡、切变线出现个数最多的在6月,最少的在9月.2002年和2006年分别是高原低值系统相对活跃和相对不活跃的年份.2006年川渝持续的高温干旱可能与高原低值系统活动不活跃有关.(3)低涡、切变线生成的源地分析表明,高原低涡、切变线主要出现在海拔高度较高和地形坡度陡峭的地区,高原加热和陡峭地形的动力作用可能是低涡、切变线形成的原因之一.(4)高原低涡、切变线不易移出高原.低涡移出,主要是伴随低涡切变线过程东移.(5)低涡、切变线经常相伴或相继出现,对高原及高原以东天气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4.
南支气流对高原低涡移出青藏高原影响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1年以来移出青藏高原后活动时间长(〉48小时)的3次高原低涡在南支气流影响下移出高原的个例,进行了325°K等熵面分析、500hPa水汽输送、涡度平流的诊断分析,得出了南支气流影响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共同特征与差异,给出了南支气流对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影响的综合作用的概念模型。丰富了高原低涡东移的认识,为高原低涡洪涝暴雨的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不同性质降水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M5模式的4种边界层方案(ETA方案、MRF方案、Blackadar方案、Gayno-Seman方案),对2008年9月22~27日发生在四川盆地先是对流性,后来是稳定性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该4种不同边界层方案的数值模拟比较试验。整体而言,ETA方案对雨带的预报能力较差,但对对流性降水有一定的预报能力;MRF方案对雨带(特别是稳定性降水)的预报能力相对最强;Blackadar方案对后24h强降水最具能力,且对对流性和稳定性降水的预报能力没有太大差别;Gayno-Seman方案对后24 h强降水预报能力较差。边界层对物理量场的影响随时间增大。在预报积分的前10 h以内,各方案的涡度、相对湿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预报几乎无异;积分10~24 h,它们的量值间出现差异;24 h后,不同方案的预报不仅量值上有差异,甚至变化趋势都不尽相同。高度场受边界层的影响最小,受边界层方案影响最大的是U场,V场受边界层的影响呈高度和时间的分段函数,湿度场受到的影响有明显的时间滞后性特征。对于温度场而言,600 hPa似乎是温度场受边界层影响的一个拐点,边界层影响在通过600 hPa后改变了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6.
陕南膨胀土加灰改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南膨胀土分布地区由于膨胀土地基的胀缩变形,常常导致建筑物开裂和毁坏。如何改良膨胀土,消除其胀缩性,加固膨胀土地基,确保工程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是膨胀土分布地区工程建设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结合陕南三种类型的膨胀土,我们选取有代表性的试样进行了加灰(石灰、粉煤灰)处理的试验研究,其效果较好,消除或减弱了膨胀土的胀缩性,达到了改良膨胀土不良工程地质性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
98.
青藏高原东侧初夏旱涝的季风环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利用NCEP/NCAR 1958-1999年5~6月各标准等压面层网格点资料,采用合成法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初夏青藏高原季风和东亚季风环流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初夏干旱的季风环流特征是高原季风偏弱,高原季风低压偏西,我国东部地区东亚季风偏弱,东亚季风槽偏南;而多雨年则反之.四川盆地初夏干旱年,极涡向亚洲大陆发展,强度偏强,东亚大槽偏强且稳定;而多雨的年份,极涡萎缩在极地区域,强度偏弱,东亚大槽偏弱.  相似文献   
99.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时空变化特征EOF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的EOF分析.揭示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出高原冬季积雪的突变现象.对青藏高原冬季积雪时空变化规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0.
彭骏  高文良 《四川气象》2004,24(3):17-19
青藏高原及其临近地区包括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海拔高差阶梯特征明显,地形差别大.其气候特征差异也较大.但是由于地域彼此相邻.同处我国西南.气候变化特征有相似也有差异,根据青藏高原及其临近地区1960到2000年132个站年平均气温资料,用EOF经验自然正交分解方法.分析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年平均气温及其变化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