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雷蕾  雷文青 《地下水》2008,30(6):79-83
渭河流域暴雨洪水频繁,加之近几十年来渭河下游河床抬升及河段淤积引起行洪条件恶化,使得洪水灾害已成为陕西关中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对渭河洪水防御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现状防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渭河洪水防御体系建设及做好渭河防汛工作的措施,为减轻洪水灾害损失,做到有效的防御洪水灾害,做好渭河防汛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2.
顾杰  郑宇华  王晓莉  马丹青 《海洋科学》2016,40(12):114-122
为研究长江口滞流点位置的季节变化,利用Delft3D-Flow模块建立长江口二维潮流数学模型,通过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模拟长江口各汊道洪、枯季滞流点移动情况,并从各汊道沿程断面的落潮量、涨潮量和落、涨潮量之比3个方面进行了水动力分析。结果显示:洪季,北支滞流点在八滧港东北方向约1.9 km处;在南支各汊道中,北港滞流点位于鸡骨礁东北方向约10.0 km处,北槽滞流点位于牛皮礁东南方向约3.8 km处,南槽滞流点位于大辑山东北方向约14.1 km处。枯季,除北槽外,其余各汊道均出现两个滞流点,且北支的两个滞流点相距最远,分别在灵甸港西南方向约3.2 km处和六滧港东北方向约3.1 km处;北港滞流点分别在鸡骨礁西北方向约25.8 km和20.2 km处,北槽滞流点在横沙以西约5.3 km处,南槽滞流点分别在中浚西北方向约6.5 km和东北方向约5.5 km处。北支洪、枯季滞流点的移动距离为4.6~53.3 km,北港、南槽洪、枯季滞流点的移动距离分别为22.0~27.7km和34.6~39.2 km,而北槽洪、枯季滞流点的移动距离最大,为57.1km。长江口各汊道滞流点的移动反映了河流径流和海洋潮流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3.
针对语义鸿沟问题,将基于语义特征挖掘模型与支持向量机相关反馈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相关反馈的人机交互遥感影像语义检索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利用高层语义特征及人机交互反馈信息缩小了语义鸿沟,提高了影像检索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4.
利用micaps2.0平台提供的常规资料及ECM WF数值预报产品初始场资料,对2008年1月13日至2月2日桂西北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稳定有利于极地的强冷空气南侵我国;盘踞于蒙古西部的冷高压强盛维持,保证了冷空气的持续补充;南支槽的前的偏南气流是桂西北上空主要的水汽能量来源;桂北一带切变线的存在是低温雨雪天气持续的主要动力因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偏强利于冷暖空气对峙于黔桂交界;雨雪冰冻天气出现是由于逆温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5.
广西秋季一次冷空气造成的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2007年9月9日~12日广西出现大范围的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前后的天气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FY2C卫星红外云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的强降雨和西部暖低压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充沛的水汽条件和湿层厚度好,涡度场和散度场与强降水有着很好的配置,云层发展强烈,云顶温度低,是这次强降水发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6.
河口潮滩沉积物磷的季节性累积和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生磷的赋存形态和含量的研究表明,碎屑态磷为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形态,约占总磷的62.52%;铁结合态磷和有机磷次之,分别占总磷的18.06%和14.69%;自生磷灰石加钙结合态磷和吸附态磷最少。综合研究区内的各种理化条件,指出弱吸附态磷、铁结合态磷和有机磷是长江口潮滩潜在生物可利用磷,约占总磷的33.16%,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因素。上覆水的盐度效应是影响沉积物铁结合态磷含量的关键性因子;而自生磷灰石加钙结合态磷的含量变化则与上覆水的温度、溶氧量及沉积物有机质的分解有关;有机磷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都存在较大变化,主要与潮滩生物动态过程,即磷的再矿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7.
准噶尔盆地基底的属性和时代,长期以来一直是地质界激烈争论的问题。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南侧出露的一套基本连续的、被置于中志留统-下石炭统的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岩系的物源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盆地堆积物之下。为此选择其中被1:20万区调置于中泥盆世卡拉麦里组上部层位的砂岩进行碎屑锆石SHRIMP U-Pb 定年研究,以期获得准噶尔盆地东部基底时代和属性的信息。测定的86颗碎屑锆石、89个点的年龄分布范围从(327±8)Ma 至(3073±10)Ma;其中碎屑锆石的表面年龄主要集中分布在320Ma~540Ma,显示出多峰的特征,其主峰为 365Ma,次要的峰分别为460~480Ma、510~520Ma 和530~540Ma。该样品中还含有至少22粒表面年龄大于550Ma 的碎屑锆石,其中550~690Ma 的碎屑锆石有4粒,827Ma~1083Ma 的碎屑锆石有8粒,1513Ma 和1700Ma 锆石各1粒,1942Ma~2051Ma 的锆石有2粒,2464~2490Ma 和2876Ma~3073Ma 的碎屑锆石各3粒。根据样品的岩石学特征和碎屑锆石的矿物学特征及表面年龄,结合区域岩浆活动的分析,我们获得如下初步结论:(1)所研究砂岩的沉积时代不是泥盆纪的,可能是早石炭世晚期,其源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2)源区地质体组成主体是奥陶纪至石炭纪活动陆缘岩浆岩,寒武纪至新元古代中期和新元古代早期至中元古代等时期的岩浆杂岩等组成,以及推测的少量早前寒武纪杂岩;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基底为奠基在前奥陶纪陆壳基底之上的古生代岛弧。  相似文献   
168.
大别山中生代侵入岩氧同位素结果表明它们受到了岩浆期后亚固相水—岩相互作用的扰动。为了确定水—岩交换过程中的有关参数,本文利用交换反应动力学模型分别对大别山中生代主簿源、天柱山和团岭花岗岩以及沙村和椒子岩辉长岩矿物—水氧同位素交换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定量计算,并估计了水—岩反应有效时限、流体流动速率和水/岩值。多维矿物相—水氧同位素交换反应动力学定量模拟结果表明,大别山主簿源、天柱山和团岭花岗岩岩浆期后亚固相水-岩反应的有效时限约为0.3~3 Ma,流体流动速率约为1×10-15~3×10-14mol/s,水/岩值为0.27~0.78;沙村和椒子岩辉长岩岩浆期后亚固相水-岩反应的有效时限约为0.02~0.4 Ma,流体流动速率约为1.6×10-14~4.8×10-13mol/s,水/岩值为0.11~0.33。  相似文献   
169.
To determine the crustal structure in central Tibet, we used teleseismic waveform data recorded by 18 stations in the INDEPTH-Ⅲ seismic array across the central Tibet from the central Lhasa terrane to the central Qiangtang terrane. The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s beneath stations are determined by inverting the stacked radial receiver function using the GA method. The first order features in the receiver function are modeled.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ho in Qiangtang is about 8 km shallower than that in Lhasa terrane along the INDEPTH-Ⅲ profile. It maybe suggests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Lhasa mantle lid beneath the Qiangtang terrane is affected by the India-Asia collision. We conclude that there exist low velocity zone in the middle crust across the northern Lhasa and Qiangtang terrane, which can be related to the high temperature upper mantle beneath that.  相似文献   
170.
2001年9月下旬一2002年6月上旬潮汕地区出现连续严重干早。本文对2001年9月下旬至2002年6月上旬潮汕地区的长时间严重干旱的大尺度环流形势背景以及小尺度的系统影响进行分析,还用汕头单站探空资料的空间流场、物理量特征等资料进行早年与常年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北偏强,西脊点偏西等固然是我区干旱高温的大尺度的环流背景的主要原因,但小尺度系统的影响、单站探空时空流场所表现出来的局地下沉运动、本站的物理量要素体现的层结稳定等,也是本区的少雨高温天气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