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9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峡东震旦系层型剖面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峡东震旦系为缓坡型台地碳酸盐岩沉积序列。陡山沱组从下至上发育内缓坡相的潮上带-潮间带含膏盐塞卜哈、环潮坪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岩混积以及中外缓坡相潮间带-潮下带和盆地相沉积。灯影组发育内缓坡相带内的各种沉积亚微相序列,沉积亚微相型复杂多样,为碳酸盐海滩沉积,垂向序列上发育“对偶砂滩坝”微相,即下部蛤蟆井段为潮间下-潮下碳酸盐鲕滩,中下部石板滩段为向上变浅、变细的滩后潮间泻湖沉积,中上部白马坨段为滨岸带碳酸盐砂滩坝与环潮坪沉积。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Mn/Sr比值比浅滩相(2.0到0.1-0.5),内缓坡塞卜哈(1.0)至滩后(0.4-0.8)和中外缓坡(0.1-0.5)具有双峰式分布特点。δ^18O、δ^13C和稀土元素组成分析表明,白云岩以准同生成因为主。潮间带以下的微相稀土总量最为丰富,近岸的浅滩、潮汐流域滩和滩后泻湖等最低,变浅、暴露以及干燥蒸发微相中普遍表现Eu的亏损,随着环境由深到浅的微旋回变化表现着δCe的明显减少和δEu的相对减低。  相似文献   
182.
白云鄂博矿床赋矿微晶丘的论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据白云鄂博矿床赋矿白云岩的分布、与下伏砂岩及上覆板岩的关系及内部特征,识别出该白云岩为一种生物丘——微晶丘。结合其他证据,认为白云鄂博矿床是与微晶丘及火山作用和碱性热液叠加有关的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83.
桂西北二叠纪灰岩墙(脉)的地震成因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西北部的泥盆纪灰岩中发育大量产状直立的二叠纪茅口组的碳酸盐岩岩墙,其成因一直引起地质学家的兴趣。本文尝试用地震灾变事件解释这一奇特的地质现象,即:二叠纪强地震发生时,茅口组未成岩的软沉积物中产生的液化沉积物流借助上覆沉积物的压力,贯入下伏已成岩的坚硬的泥盆系灰岩的裂隙(断层、节理等)中,形成具直立层理的灰岩墙(脉)。上述过程反映一次强地震灾变事件作用在软沉积物与坚硬岩层中的不同响应。  相似文献   
184.
The Canglangpu Stage of Lower Cambrian Series is widely distributed along both sides of the Tanlu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in the Jiao-Liao-Xu-Huai regions. In the Liaodong Peninsula, the Canglangpu Stage consists of three formations, i.e. Gejiatun, Dalinzi and Jianchang formations in ascending order (lying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The Dalinzi Formation, developing in a littoral Sabkha environment, is full of catastrophic event records of violent seism, such as liquefied muddy-sandy veins, hydroplastic folds, hydroplastic micro-faults (three forming an organic whole), liquefied crinkled deformations, liquefied breccia and sandy dikes. Based on such records, the seismic liquified sequence of argillaceous rocks in Sabkha is built up. In northern Jiangsu and Anhui provinces, however, there hardly observe seismic records in the Canglangpu Stage, which consists of Jinshanzhai and lower Gouhou and upper Gouhou formations (lying on the western side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Even if the Gouhou Formation, developing in a lagoon-dry environment, is in the same climate zone as the Dalinzi Formation, and 4 depositional sequence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Canglangpu Stage in Northern Jiangsu and Anhui provinces, however, in the same stage in the Liaodong Peninsula, there exist only 3 ones. Therefore, it is not supported by the above mentioned evidence (such as catastrophic events, sequences stratigraphy and lithologic correlation of formations) that the Canglangpu Stage in the Liaodong Peninsula came from northern Jiangsu and Anhui provinces through a long-distance, about hundreds kilometers, left-hand displacement of the Tanlu Fault in the Mesozoic era.  相似文献   
185.
峡东地区震旦系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露头层序地层研究的两大任务是划分层序和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本文就宜昌峡东黄陵背斜的东、南和西翼3组震旦系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共划分出14个层序(含天柱山段),并进行了空间上的追索和对比,建立了该地区的震旦系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为争取末元古代的建 系研究和参与全球末前寒武系对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6.
兰坪盆地连城脉状铜矿床辉钼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兰坪盆地贱金属矿床是一套独特的受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的矿床类型,连城脉状铜矿床是其重要组成之一.以往研究采用多种测年手段限定脉状铜矿成矿年龄,但结果分歧较大.本文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获得连城矿床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48.14±0.87)Ma,等时线年龄为(49.0±1.3)Ma,初步厘定兰坪盆地热液脉型铜矿床形成于48~49 Ma.结合区域地质与控矿构造分析,该矿床应为盆地西部逆冲带逆冲变形过程中的产物,由此限定兰坪盆地西部逆冲推覆的起始时间至少早于49 Ma,同时佐证了兰坪盆地西部逆冲带内以Cu(-Ag)为主的成矿系统的形成发育可能早于东部逆冲推覆带内以Pb-Zn为主的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87.
青海玉树地区第三纪盆地原型及其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藏高原东北部玉树地区第三纪发育一系列陆内红色盆地,它们是在古特提斯多岛洋构造格局基础上,受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大规模的逆冲-推覆和走滑-拉分作用的影响而形成。其演化明显呈阶段性发展,即早期受南西向挤压作用,研究区形成逆冲断裂,致使断裂下盘压陷形成前陆盆地,沉积一套河流相的粗碎屑岩系,局部伴有岩浆活动;中期控盆地断裂发生西北向的走滑-拉分,形成拉分盆地,沉积一套湖泊三角洲相细碎屑岩系,并伴有广泛岩浆活动;晚期走滑挤压作用,沉积一套河流湖泊相粗碎屑岩系。区域构造演化控制了盆地沉降作用、沉积作用、火成活动和盆地的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188.
华南埃迪卡拉(震旦)系陡山沱组生物 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介绍华南地区埃迪卡拉(震旦)系陡山沱组生物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 (1)贵州江口陡山沱组上部黑色页岩中发现保存完美的八辐射螺旋结构的埃迪卡拉型动物化石——八臂仙母虫, 首次确立陡山沱组上部庙河生物群层位有埃迪卡拉型动物化石的存在, 为该层位与澳大利亚典型埃迪卡拉动物群层位对比提供了重要证据。(2)陡山沱组第二段首次发现有饰天柱山藻, 确立了陡山沱组中下部出现的以Tianzhushania属为特征的具刺疑源类下组合带, 为同期地层的对比提供了新依据。(3)在峡东地区陡山沱组第三段发现以Tanarium属为特征的具刺疑源类上组合带, 它们与断面呈圆形和方形的管状化石共生, 层位稳定, 分布广泛。这些新古生物的发现, 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埃迪卡拉(震旦)系陡山沱组的生物地层序列, 而且为解决全球埃迪卡拉系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189.
华南伊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保存的磷酸盐化球状化石中有一部分被认为是最早的后生动物胚胎化石, 但由于缺乏成年或幼年过渡期的化石证据, 对这些最早微化石的动物属性还一直存在争议。最近在贵州江口县翁会地区伊迪卡拉(震旦)系陡山沱组的页岩中发现一个与“庙河生物群”相似的宏体碳质压膜化石群, 其中包含一个盘状的宏体化石新类型——八臂仙母虫(Eoandromeda octobrachiata, Tang et al. 2008), 具有八条螺旋状辐射的旋臂, 封闭在一个包膜内。这种八辐射结构在八射珊瑚和栉水母动物中都可见到, 但同时具有的螺旋特性与现生的所有类群都无法对比。在贵州陡山沱组的“瓮安生物群”中发现的球状胚胎化石同样具有螺旋性状, 尽管还没有直接的个体发育证据, 但我们认为新属种可能代表这些螺旋状胚胎化石的成年实体化石。最新报道的南澳大利亚Rawnsley石英岩层中也发现相似的印痕化石, 被归为同一类别, 表明华南的“庙河生物群”与澳大利亚的“伊迪卡拉生物群”时代相当。翁会化石库中少量出露的三辐射化石与俄罗斯“白海生物群”的典型分子—Albumares和Anfesta可以对比。新发现的倾斜保存的八臂仙母虫化石和碳质条带呈子午线状排列的核桃状化石, 可能是该类化石归属栉水母类的有力证据, 这一发现推测可将栉水母类的最早化石记录从“澄江生物群”的早寒武世推前大约3千万年。  相似文献   
190.
高林志 《地质论评》2019,65(4):6504992-65049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