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376篇
测绘学   130篇
大气科学   168篇
地球物理   341篇
地质学   830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72篇
自然地理   1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74年   5篇
  1963年   7篇
  193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一、预报的效果天气预报对决定未来的行动有重要作用,预报的效果不仅仅决定于准确率,而且和使用方法也有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起重大作用,飞行和气象条件关系密切,说绝对一些,天气预报的好坏也成了决定胜败的关键。为此对天气预报的评价很重要。美国、英国在业务方法中研究了这一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战后也在继续进行,汤普生(Thompson)等人作了重要的研究,在日本则由小河原正已、铃木荣一和作者等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天气预报效果如何进行评价不是简单的问题,它是因活动的种类而有不同。首先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考虑,根据信息论,预报的信息量I用(1)式表示  相似文献   
982.
迁安古陆核位于华北地台山海关台凸的中部,是迁安隆起的核心部份,在大致呈卵形的迁安古陆核两侧边缘,分布着弧形褶皱带。一、迁安古陆核及边缘褶皱带迁安古陆核的面积火约为平方公里,而其边缘弧形褶皱带的面积大约为400—5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983.
本文对小型湖泊(面积小于200平方公里)附近的局地气候作了研究,测量了日本北海道洞爷湖附近的冬季气温分布和风系。静夜,洞爷湖附近及周围地区风系的湖泊效应是显著的。夜间,地面附近风从周围地区吹向湖泊。但是,在白天,地面风向和梯度风相同。观测了白天和夜间湖岸上气温分布的湖泊效应。白天洞爷湖北岸的向岸风的气温比南岸的离岸风的气温高约2℃;晚上,气温的局部波动是显著的。气温地区差异最大值约是5℃。  相似文献   
984.
川滇菱形地块白垩纪古地磁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位于川滇菱形地块的西昌西南大德里向斜两翼的白恶系红和岩内采集古地磁学定向样品96个,进行了古地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昌晚白垩世末期的古地磁偏角为5.9°,古地磁倾角为45.8°,地磁极位置为北纬84.7°,东径193.3°,将该数据与作前期研究结果对比,则可见自楚雄至无谋,进而至西昌,其古地磁偏角逐渐靠近正北,而古地磁极纬度渐次升高,这反映了川滇菱形地块内的断块呈自西南至东北逐渐减弱的顺时针  相似文献   
985.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由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顶部采得的结晶石灰岩标本,确定它们的地质年代对于了解喜马拉雅区域地质是十分有意义的。我们仅得到一小块标本,采集于珠峰顶部“钙质岩系”的残留部分。  相似文献   
986.
数学方法在地层和地质构造研究中的某些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道一  孙惠文 《地质科学》1973,8(2):152-161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全国地质研究工作迅速开展。在全国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和地质研究工作,累积了十分丰富地质资料和分析数据。生产实践要求应用数学方法对地质资料进行整理、解释和模拟,定量地描述地质体空间和时间变化,阐明在复杂条件下各种因素的影响,以便从已有的数据中能取得更多的信息,更好地探索内在规律性。随着国内自制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提供了完成上述任务的必要条件。本文仅将几年来我们进行研究的某些成果简要介绍一下。关于所用方法的详细介绍参阅有关文献。  相似文献   
987.
1980年2月16日云南日全蚀期间,在月掩具有双极黑子群的活动区过程中,分别由2,3.2,8.2和21厘米波段的蚀变斜率曲线峰值时刻,定出各波段射电源核心沿掩蚀方向的部位,将其一一移至相应有效辐射层的高度上,用几簇封闭的弧线连结起来,得到射电源的磁拱结构.分析了射电源的位置、角径、流量和空间分布同磁场的强度、范围、立体角和形状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8.2厘米的结果同甚大阵观测的太阳6厘米环状结构基本一致.有效辐射层与磁拱相交的区域,主要产生磁回旋辐射,形成射电源的“核”;有效辐射层以上受磁拱约束的光学深度薄的区域,主要产生热轫致辐射,形成射电源的“晕”.由于有效辐射层随波长增大而升高,磁拱中对较长波长为核的区域,可能就是较短波长晕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88.
应用磁暴月相二倍法对1998年5月~2001年1月期间全球发生的MS≥7.5大地震进行研究.在16次大地震中发生于磁暴月相二倍法得出的计算发震日期(±5天)有13次;在15次计算发震日期中有11次对应MS≥7.5大地震,2次对应7.0≤MS≤7.4地震.研究表明K指数大的起倍磁暴日与MS≥7.8特大地震的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发生在月相的磁暴与MS≥7.5大地震相关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989.
西昆仑康西瓦断裂带新发现的麻粒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昆仑康西瓦断裂是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一条规模宏大的构造缝合带。它西起哈萨克斯坦乌孜别里山口 ,经班迪向南东延伸至麻扎、三十里营房 ,后向东经康西瓦、慕士山至琼木孜塔格西南被阿尔金断裂斜向截断 ,在我国境内延伸有 1 0 0 0 km余 ,宽 3~ 5 km,断面倾向北东 ,总体走向北西 ,整体呈反“S”形 ,主弧形向南西突出。结合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新疆西昆仑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综合研究”项目 ,笔者对康西瓦断裂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地质考察 ,首次在断裂带北侧中元古界地层中发现麻粒岩 ,为研究康西瓦断裂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资料。康西…  相似文献   
990.
对西昆仑北缘中元古代变质双峰式火山岩中变质矿物角闪石和黑云母进行Ar-Ar测年,获得角闪石理想的坪年龄为1050.85±0.93Ma,黑云母理想的坪年龄为1021±1.08Ma。这是在青藏高原北缘首次获得的格林威尔期造山事件同位素年代学的可靠证据,为研究该区中新元古代构造演化、塔里木板块在Rodinia超大陆中的位置提供了新的地质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