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325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乌贼内脏粉的富镉问题及其饲料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林建云 《台湾海峡》1996,15(A00):29-31
乌贼内脏粉已被公认为优良的水产饲料原料,我们却发现其存在大量的镉。本文就乌贼内脏中镉的存在形式、其在水产动物 体内的积累状况及其对水产动物的影响进行试验。因此,乌贼内脏粉的富镉问题并不影响其 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2.
福建沿岸海域溶解氧时空变化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84—1985年福建海岸带综合性调查的资料,对本海域溶解氧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并与诸影响因素(t,S,σ_1,Chl-a以及营养盐等)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说明本海域溶解氧的时空变化不仅受物理因素所控制,生物、化学作用也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并以相关分析的结果对溶解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3.
挤压膨化技术在水产饲料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建云  林秀清  王初升 《台湾海峡》2001,20(Z1):199-206
近年来,挤压膨化技术在我国水产饲料生产上的应用和推广十分迅速,也将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就挤压膨化原理、挤压膨化过程中水产饲料营养成份的变化、原料对挤压膨化产品的影响诸方面进行探讨和阐述,并对我国目前在挤压饲料产业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4.
冲绳海槽海底沉积物中矿物组合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冲绳海槽北起日本列岛以南,南至台湾东北海域,东邻琉球群岛,西接我国东海大陆架.海槽是一个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并向东南突出的弧形深水槽,主体水深大于1000米.1980年、1981年我们对冲绳海槽北纬24°26′至30°53′,东经123°03′至129°07′范围分别进行了两个航次调查(图1),编写了航次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冲绳海槽沉积物中283个表层和柱状样作了轻、重矿物研究.研究所用粒级为0.25—0.063毫米,采用双目镜和偏光镜鉴定,重部分用颗粒法定量,轻部分用目估体积法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55.
为探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效果,基于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对《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实施期间的城市扩张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前中期,深圳市城市建设用地呈现出明显的扩张,无论是扩张的速度还是扩张的强度,规划实施前期都比规划实施中期高,但整体的城市空间形态紧凑度较低,城市建设用地斑块的变异性较强。从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结构现状来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程度较好,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来看,土地利用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有效的综合效益,但在土地的集约经营方面有提升的空间。研究结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和调整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6.
三化螟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单食水稻,在田阳一年发生完全4个世代,开展各世代螟蛾盛发高峰期气象预警,对科学适时防螟灭虫,虫口夺粮意义重大。利用农业植保部门提供的三化螟蛾盛发高峰期虫情资料和气象部门气象观测同期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三化螟蛾盛发高峰初日气象预警模型。结果表明:各世代预警模型输出的盛发高峰初日与实况误差3天的拟合正确率为82.2%~92.9%。试报2015—2016年,第1世代预报与实况误差为3天,第2代至第4世代误差为1~2天。三化螟蛾盛发高峰初日气象预警模型的拟合正确率、试报结果误差范围比较理想,可投入日常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157.
Trophic structure of fish communities is fundamental for ecosystem-based fisheries management, and trophic spectrum classifies fishes by their positions in food web, which provides a simple summary on the trophic structure and ecosystem function. In this study, both fish biomass and abundance trophic spectra were constructed to study the spati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trophic structure of demersal fish assemblages in Jiaozhou Bay, China.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four seasonal bottom trawl surveys in Jiaozhou Bay from February to November in 2011. Trophic levels(TLs) of fishes were determined by nitrogen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most of these trophic spectra had a single peak at trophic level(TL) of 3.4–3.7, suggesting that demersal fish assemblages of Jiaozhou Bay were dominated by secondary consumers(eg. Pholis fangi and 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 The spati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rophic spectra of Jiaozhou Bay reflected the influence of fish reproduction, fishing pressure and migration of fishes. Two-way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 showed that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rophic spectra in Jiaozhou Bay were significant(P 0.05), but variations among different areas were not significant( P 0.05). The trophic spectrum has been proved to be a useful tool to monitor the trophic structure of fish assemblages. This study highlighted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fish biomass and abundance trophic spectra in the study on trophic structure of fish assemblages.  相似文献   
158.
对小秦岭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进行的锆石SHRIMP U 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文峪和娘娘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属于Ⅰ型花岗岩,是太古宙太华群高级变质岩系经部分熔融的产物。它们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384±25 Ma和1417±25 Ma,略早于本区拆离伸展活动的时限,暗示了中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热穹窿和花岗质岩浆在上地壳的大面积侵位导致了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发育。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都早于本区金矿床的主期成矿时代,从时间上表明了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作用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9.
1999—2008年中国地区雪密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1999—2008年地面积雪观测资料,对全国范围内的雪密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和东北是我国主要的积雪区,从10月到翌年4月基本都有雪存在.全国雪密度每月的最高值从10月份开始到1月份一直南移,从1月份到4月份不断北移.最大密度发生在1月份江南地区的湖南和江西的交界处.江南地区积雪持续时间短,变化明显,属于瞬时性积雪.东北和新疆地区的雪密度也相对较高,积雪持续时间长,雪密度变化相对平稳,大部分属于季节性积雪.在东北和西北地区选取9个站点进行雪密度的变化研究,可以看出:从11月中旬到3月上旬是雪密度稳定期,10月到11月上旬和3月中旬到4月是雪密度非稳定期.对西北和东北的降水、气温、雪深和雪密度做相关分析,表明:雪深是西北和东北地区雪密度的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