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4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扬子板块北缘碧口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碧口群火山岩系中部的基性熔岩以拉斑系列为主 ,基性火山岩的Sr同位素初始比值和Nd同位素初始比值较低 ,分别为 0 .70 12 4 8~ 0 .70 4 4 13和 0 .5 110 80~ 0 .5 12 341,大部分样品的εNd(t) >0 ,表明母岩浆主要来自地幔源区。岩石显示明显的富2 0 7Pb及2 0 8Pb特征。在以部分熔融作用为主的演化过程中岩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异 ,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等表现了从亏损到富集的变化特点。基性熔岩的稀土与微量元素表现出与俯冲碰撞型的弧区玄武岩相同的特点。分析表明 :碧口群火山岩系形成于岛弧环境 ,它与横丹群浊积岩系在扬子板块西北缘构筑了一个弧盆系统 ,其时代为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32.
开合构造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春发 《地质通报》2004,23(3):200-207
随着板块构造学说的盛行,原生洋观点成为当时的主流。但根据中国的地质实际发现,中国古生代及其以来代表洋壳的蛇绿岩似乎都是元古宙陆壳裂开的产物,随之提出表明再生洋观点的手风琴式运动及岩石圈开合的理念,并逐步发展成为开合构造。本文简述了开合构造的由来和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现状,读者从中可了解开合构造的概貌。  相似文献   
33.
在西秦岭南缘“白水江群”灰色灰黑色粉砂质、泥质板岩中发现隐孢子、小孢子、疑源类、几丁虫和虫颚等微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的许多属和种,时代为中志留世温洛克阶至晚志留世早期卢德洛阶。微体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对客观认识和解释“白水江群“由不同时代的岩石组成的混杂带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4.
中国早石炭世小孢子和微古植物地理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联达 《甘肃地质》1998,7(1):48-58
中国早石炭世地层发育,沉积类型多样,动植物化石众多,研究程度较高。通过讨论中国早石炭世孢子演化事件,微古植物地理分区,沉积环境和古气候,进而探讨了中国早石炭世微古植物群与西欧、北美、前苏联和冈瓦纳大陆微古植物群之间的关系及中国早石炭世古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35.
河南信阳群南湾组微体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联达  刘志刚 《地质论评》1988,34(5):421-421
信阳群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和桐柏山北坡,主要由变质砂岩、板岩和石英片岩组成,具复理石建造特征,厚数千米,其时代长期争论,未得解决。 1987年笔者在大别山,仔细观察了信阳群岩性变  相似文献   
36.
贵州凯里地区早二叠世早期孢子花粉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导贵州凯里地区炉山苦李井,鱼硐,冠英乡黄猫寨等早二叠世早期梁山组的孢子花粉,共计43属,58种(包括疑源类Acritarchs 2种),其中新种5个。梁山组的孢子花粉组合以Sinulatisporites sinensis Gao和Gulisporites cochleariusImgrund为特征,该组合可与湖南石门县马鞍山组和华北地区山西组孢子组合比较,并基本上可与西欧早二叠世早期Autunian阶和北美狼营组(Walfcamp)孢子花粉比较,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凯里地区早二叠世早期梁山组的孢子花粉研究,对贵州地区二叠纪古地理,微古植物演化和地质历史演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姜春发 《地球学报》1984,6(2):247-254
<正> 1984年3月30日,是严师黄汲清教授80寿辰。1928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入地质调查所工作,后赴欧洲留学取得博士学位,从事地质研究和教育工作至今已有56个春秋了。黄汲清教授在地质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还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了大批地质人员。因此,赢得了国内外地质界的敬重,荣获了国家的奖励。 为什么他能在学术上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原因尽管很多,严谨的学风却是关键。我与肖序常、任纪舜同志等在他身边工作和学习近30年,目睹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受到了深刻的教益。他的治学有什么特点呢?  相似文献   
38.
班公湖蛇绿混杂带特征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班公湖位于西藏西部,因班公湖一怒江板块接合带而闻名于中外地学界.班公湖蛇绿混杂带,位于日土县城以北至班公湖南岸,出露宽度约8公里,呈近东西向展布,出国镜后转向北西.  相似文献   
39.
碧口群中部的基性熔岩以亚碱性的拉斑系列为主,火山岩的初始Sr比值和初始钕比值较低,分别为0.701248~0.704413和0.511080~0.512341。大部分样品的εNd值>0,表明母岩浆主要来自地幔源区,近似EM型地幔源区。岩石显示明显的富~(207)pb及~(208)pb特征。在以部分熔融作用为主的演化过程中岩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异,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等表现了从亏损到富集的变化特点。基性熔岩的稀土与微量元素表现了与俯冲碰撞型的弧区玄武岩相同的特点。分析表明:碧口群火山岩系形成于岛弧环境。最近研究表明,与碧口群火山岩关系紧密的横丹群浊积岩系为一套充填于弧前盆内的活动型浊  相似文献   
40.
近东西向展布于中国中部的昆仑、秦岭、祁连及大别山等,构成一条长约4000多公里的巨型造山带,将中国地质、资源及生态环境分为南北两大部分,为强调其构造枢纽之地位和长期影响或控制南北两大板块演化整体特性,称之为中央造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