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71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331.
湘西南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湘西南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显示出低温、低盐度、中等密度、低氧逸度、呈中性-弱碱性的特征,成矿流体中的金主要以Au(HS)2^-、AuH3SiO4^0等络合物形式迁移,金矿床形成于低温、低压环境条件下,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流体包裹体同位素测年与示踪研究表明,该区金矿床并非形成于传统认识中的武陵-雪峰期,而是加里东期成矿,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地层而非  相似文献   
332.
柞水北部秦岭群中丹凤岩群和龙潭子序列的确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柞水地区北部秦岭群分布区进行1:.5万区调填图,从前人划分的古元古代秦岭群中解体出丹凤岩群和一套中酸性侵入体,并从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同位素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在丹凤岩群中获得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44±29Ma,在中酸性侵入岩体中获得错石U-Pb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07±19Ma。为研究丹凤岩群时代归属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333.
大溶溪钨矿床为湘西地区一层控型白钨矿矿床,白钨矿主要分布于矽卡岩和石英网脉中。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镜下观察的基础上,利用EPMA和高精度LA-ICP-MS测试技术,对该矿主要矽卡岩矿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揭示了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大溶溪矿区含钨矽卡岩为还原型类矽卡岩,矽卡岩矿物主要为辉石和石榴子石;辉石为透辉石—钙铁辉石—锰钙辉石系列;石榴子石以钙铝榴石为主,但锰铝榴石+铁铝榴石含量也较高。该区辉石REE具有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正Ce和正Eu异常的特征;而石榴子石REE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呈现明显的重稀土元素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负Ce异常、强烈正Eu异常的特点。辉石Ce和Eu异常可能与其形成时的水/岩反应及氧化还原条件有关。REE进入石榴子石的方式以REE~(3+)等价置换Al~(3+)的形式为主,正Eu异常主要为Eu~(2+)等价置换钙铝榴石Ca~(2+)所致,而负Ce异常则反映出热液沉淀正Ce异常辉石之后热液体系中贫Ce元素。该区含钨矽卡岩主要为热液与含锰灰岩在平衡机制下发生扩散交代作用所形成;而含钨石英网脉内发育的辉石、石榴子石等钙硅酸盐矿物,则是热液沿裂隙、孔隙对富钙变质砂岩进行交代的产物。矽卡岩形成过程中,相对贫Mn的辉石和石榴子石主要受交代流体作用控制,形成于一种相对高温、中等水/岩比的条件下;而相对富Mn的辉石和石榴子石,则可能是形成于靠近围岩一侧的相对低温、低水/岩比的环境中,部分锰质来自被交代的围岩。  相似文献   
334.
在遗产地生态移民能否实现生态保护、改善民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多赢是遗产研究者、决策者和居民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法对新疆天山的4个移民社区进行调研,从居民感知和满意度的角度评估移民效果。结果表明:(1)居民对经济、心理正面影响反对率高,社会影响感知存在分歧,环境正面影响赞成率高。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但居民收入、生活质量改善不大,社区归属感弱。(2) 居民满意度偏低。(3) 不同人口学特征、旅游依存度的居民感知及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从事旅游业的居民收入和满意度最高,旅游富民作用和不足兼有。(4) 与定居民族比,游牧民族在移民后生产生活方式变化更大。最后,提出改善居民经济条件,加强其知识、技能培训,社区赋权,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