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91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客源市场结构与游客行为研究是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目的地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的基础。以沙坡头景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沙漠型景区游客的基本社会属性、决策行为特征、时空行为特征、景区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基于Excel、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1)沙漠型景区的客源市场具有明显的空间地域性,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是主要客源市场;(2)沙漠旅游发展趋势愈加大众化。游客以中等收入的青年、中年为主,且沙漠旅游意愿强烈;(3)网络和亲友推荐是沙漠型景区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4)沙漠型景区自助游如火如荼,倍受青睐;(5)沙漠型景区的体验项目备受欢迎;(6)游客在沙漠型景区停留时间集中在4~5 h。  相似文献   
72.
沙漠型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以宁夏沙坡头景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沙漠型景区以其资源独特性备受青睐,较高的生态旅游价值造成游客量骤增、热门项目集中等现象,但基于其脆弱的生态系统,频繁的旅游活动加剧了沙漠型景区旅游安全风险,威胁到沙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以宁夏典型沙漠型景区沙坡头为研究对象,以2011—2016年为时间序列,构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指标、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研究旅游安全风险情况,将景区旅游安全风险划分为五级。结果表明:2011—2016年沙坡头景区旅游安全风险整体呈降低趋势,但存在两个旅游安全风险高值区;2016年,整体上景区旅游安全风险处于较低风险区。依据沙坡头景区不同等级风险区的划分,并基于景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差异化风险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金口岭铜矿床Ⅲ号矿体的形态参数和储量参数探采资料对比,详细分析了误差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对Ⅲ矿体勘探控制程度作出了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74.
赵久彬  刘元雪  杨骏堂  柏准 《岩土力学》2020,41(12):4116-4126
滑坡灾害发生前夕,滑体内的局部岩土体发生爆裂、摩擦和断裂等破坏会产生次声波向外传播,基于次声信号的超前定位成为滑坡监测预警的关键技术。将波动方程通过傅里叶变换到亥姆霍兹方程,利用汉克尔变换得到波动方程的核函数,建立了基于简正波的地质声场模型,仿真分析了土层与空气、土层与岩层之间反射折射关系;提出滑坡次声信号的简正波模型匹配场超前定位算法,将垂直接收阵的测量次声信号与传播模型的拷贝次声信号进行相关匹配计算,搜索计算得到模糊函数最大值处的坐标定位为声源点,并采用12元垂直接收阵仿真分析3种匹配场算法性能,发现可变系数似然匹配场算法具有旁瓣小、定位准确的优点,可应用于滑坡定位技术;将垂直接收阵置于空气层中、土层中不同位置发现,土层中的垂直阵能够精确定位,而空气中误差较大;并将该算法应用于滑坡超前定位,定位了滑体的局部破坏位置和预测滑移线。该算法为滑坡超前定位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5.
王暖堂 《北京测绘》2009,(3):34-35,38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木石隧道工程,系统介绍隧道贯通测量方案优化与误差预计,从而确保隧道贯通精度,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6.
自5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上对普里兹湾区海洋过程的调査研究不断加强(Zverev,1959,1963; Izvekov,1959),尤其是进入80年代后,由于在现场考察中采用了CTD系统和浮标测流系统,人们对该区海洋过程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该海区的热盐结构有非常显著的时空变化(Kornilov,1971; Smith et al.,1984; Middleton and Hamphries,1989;乐肯堂等,1996,1997),因而对该海区水团和环流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例如环流子午向分布向题,底层水形成问题,热盐结构时空变化间题等,仍缺乏足够的了解。 在乐肯堂等(1996,1997)的文章中,我们主要根据中国第六次(CNARE-Ⅵ,1989-1990)和第七次(CNARE-Ⅶ,1990-1991)南极考察中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了普里兹湾区的热盐结构、环流性质和混合过程。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分析中国第八次(CNARE-Ⅷ,1991-1992)和第九次(CNARE-Ⅸ,1992-1993)南极考察中的CTD资料,并结合CNARE-Ⅵ,Ⅶ的资料,对该区的水团和环流的时空变化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于CNARE-Ⅵ和 CNARE-Ⅶ的资料概况可见乐肯堂等(1996),不再重述。CNARE-Ⅷ的CTD断面设置与 CNARE-Ⅶ相同[参见乐肯堂等(1996)];但观测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1年12月31日至1992年1月5日,完成了从78°E至108°E共6个断面的测站;第二阶段,从1992年1月23日至25日,完成了68°E和73°E两个断面的测站。CNARE-Ⅸ的CTD断面如图1所示;观测工作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3年1月11日至1月15日,完成了I、Ⅱ、Ⅲ3个断面的测站;第二阶段从1993年1月29日至2月5日,进行了IV、V、Ⅵ3个断面的观测。这两次考察的CTD观测,每次均分为两个航次,而两个航次之间又都相隔二十余天,因而资料的同步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The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two-dimensional model (with a realistic sea basin and wind fields as exter nal forcing) to simulat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wintertime circulation in the Bohai and Huanghai (Yellow) Seas (BHS) and to show how the circulation can be driven by wind. The main result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BHS wintertime circulation can be depicted by the wind-driven barotropi'c motion. (2) The traditionally named Huanghai Sea Warm Current (HSWC) is actually generated by the north wind field, at least in winter. (3) The southward coastal current off the Korean west coast plays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southern Huanghai Sea wintertime circulation than traditionally believed. (4) Though the coastal landform and bottom topograph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wintertime BHS circulation pattern, the wind is a primary forcing.  相似文献   
78.
新疆伊犁地区是我国西北黄土滑坡广泛分布的地区之一,伊犁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为黄土滑坡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黄土滑坡不仅有其形成的内在物质条件、力学条件,还有许多外在的影响因素,包括降水与融雪、地震、植被、人类工程活动,对伊犁地区黄土滑坡成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伊犁地区黄土滑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9.
云南澜沧老厂花岗斑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珲  李峰  坚润堂  罗思亮  姚巍 《地质学报》2010,84(4):485-491
澜沧老厂矿山继上世纪80年代末在钻孔中揭露到花岗斑岩细脉以来,2007年又在ZK153101、ZK14827中揭露到厚大的斑岩脉及主岩体。为了查明隐伏花岗斑岩体的年代,本文应用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法对老厂花岗斑岩进行了精确的定年,获得的加全平均年龄为44.6±1.1Ma,代表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继承锆石的年龄为529.3±13Ma,可能反映了岩浆的源岩年龄。年代学研究表明,花岗斑岩形成于始新世,为老厂斑岩型钼矿的成矿母岩。澜沧老厂斑岩钼矿的成岩成矿作用发生在新生代陆内碰撞造山的主碰撞阶段,与三江地区新生代斑岩型矿床成矿高峰期吻合。澜沧老厂的成岩成矿表明"三江"地区在澜沧江断裂以西也存在新生代斑岩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80.
邹国富  坚润堂 《云南地质》2011,30(4):387-393
斑岩铜矿是重要的铜矿床类型,认识其成矿作用对找矿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介绍成矿动力学背景及构造环境、成矿斑岩岩浆及其侵位、岩浆-热液转换过程、蚀变与矿化、成因模式等斑岩型铜矿研究中的重要进展,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