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1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347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356篇
地质学   900篇
海洋学   14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16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41.
成昆铁路暴雨泥石流灾害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暴雨泥石流的发生是泥石流沟的地面条件组合达到某一能级后,由降雨激发而产生的。文章通过分析降主与地面条件相互作用的关系。在甘洛试验区1988-1990年观测试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首次采用数量化理论基本原理,建立成昆铁路暴雨诱发泥石流为害的预测数学模型,利用成昆线其它泥石流沟资料进行检验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  相似文献   
142.
南秦岭造山带东段的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寿广  魏春昱 《地学前缘》1998,5(4):210-210
近年来,虽然秦岭造山带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对于分布广泛的南秦岭地区变质作用的研究非常薄弱。仅在中国变质地质图和陕西省区域地质志中指出,该区的变质作用以佛坪地区为中心发育递增变质带,最高为十字石蓝晶石级,主变质期为海西期。本课题组最近对南秦岭造山带...  相似文献   
143.
最近这一两年,有一句话在坊间颇为流行,现在的官实在是不好当. 笔者也曾做过N品芝麻绿豆官,深知这句话的其中味,当然也非常理解官员朋友们在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新考验及由此承受的诸多压力.  相似文献   
144.
145.
146.
软土隧道盾构出洞灾害的渗流应力耦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纲  郭志威  魏新江  陈伟军 《岩土力学》2010,31(Z1):383-387
对盾构出洞口涌水涌砂灾害问题作了分析。利用Midas-GTS软件,建立了盾构出洞施工的有限元模型。考虑盾构出洞施工的渗流-应力耦合效应,研究了盾构工作井外加固土体前方高水位工况下,地下水绕加固土体下卧土层的渗流规律以及加固土体前方原状土的沉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假定井外加固土体完全隔水情况下,洞门涌水涌砂灾害的发生与否受到土体加固长度、井外地下水等因素影响;土体加固长度的增加对工程安全有利,但成本较高;地下水位的降低能有效减小盾构出洞洞门涌水灾害的发生,需综合考虑工程安全性、经济性和工期等来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147.
针对现有电磁法处理软件开发的特点,与瞬变电磁数据处理过程中对数据的曲线显示需求,利用TeeChart组件的特点,并结合C++标准库的文件流,实现了衰减曲线的显示,手工编辑,多时间道剖面曲线显示功能,为快速开发瞬变电磁处理软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8.
目前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数据管理方法过于陈旧,不利于数据的查询和再利用。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分析,针对安评数据的多元性特点,结合GIS的优势,提出了利用GIS技术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数据进行管理的方法,并设计出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该系统的建立,将为地震安全性评价数据管理、查询和再利用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49.
松辽盆地十屋油田营城组油气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试油与压裂测试分析法、流体组成成份分析法、生产动态分析法和物质平衡分析法对十屋油田营城组营Ⅰ、营Ⅱ、营Ⅲ和营Ⅴ油层组的油气分布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表明, 气层发育在十屋逆断层的北部地区, 分布在八屋断裂的两侧; 营Ⅰ和营Ⅱ油层发育在十屋逆断层北部D3和B7井区; 营Ⅲ和营Ⅴ油层发育于十屋油田东部, 十屋逆断层两侧的A24、A25、A16及A11井区; 油气同层只在南部和北部的少数井区分布。  相似文献   
150.
本文研究内容为印度洋东北部边缘海安达曼海的构造演化。利用安达曼海域东部大范围二维地震数据资料及钻井数据,结合区域地质概况以及前人研究成果,选取8条具有代表性的断层并将其划分为一级和二级断裂,运用生长指数法和古落差法对断层进行定量分析,再通过计算安达曼海东部凹陷4条主测线的构造沉降量,探讨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选取的生长断层中3条属于一级断裂,跨度大,几乎切穿整个地层,属于控制安达曼海域地区沉降的大断裂;另外5条属于二级断裂,控制构造带的展布情况,属于构造带的分界线。渐新世时期,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处于软碰撞阶段,断层发育缓慢,上下盘落差较小,生长指数与构造沉降量也处于低值;中新世时期,板块之间的耦合效应不断增强,断层发育速度加快,此时上下盘厚度最大,是形成多处断裂带以及多种断裂样式的关键时期,各地层生长指数和构造沉降量也达到峰值。上新世至今,安达曼海沟–弧–盆体系逐渐稳定,断层活动减弱,断裂上下盘厚度差基本一致,生长指数差异较小,构造沉降量基本稳定在 1 km 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