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4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羌塘西北部松西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由安山岩、英安岩和晚期火山颈相流纹斑岩3种岩石类型组成,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负异常,反映源岩具有壳源特征,基性端员的SiO2含量<53%,表明松西地区玄武安山岩不可能完全由陆壳直接局部熔融产生,应该有少量基性的地幔物质加入.岩浆Eu负异常不明显,说明岩浆来源于加厚陆壳中下部,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长期碰撞挤压导致青藏高原北部包括羌塘地区的陆壳缩短和加厚、拉萨地块大陆岩石圈的北向俯冲作用以及羌塘陆块之下上涌的软流层物质的底侵作用,引发增厚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32.
西藏洛扎以南的我国境内存在一套由变质砂岩、变粉砂岩、板岩、泥晶灰岩组成的哑地层,前人称之为拉康组,为时代存疑地层。新近在该组下段的中上部发现了丰富的小型特化类型菊石生物群,经鉴定有4科6属(未定种),时代为早白垩世的贝里阿斯期一早阿尔必期,这些不同于康马一隆子地层分区生物群的化石的发现,不仅确定了拉康组的时代,也使北喜玛拉雅地层分区的东延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33.
藏南洛扎地区侏罗、白垩纪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藏南洛扎地区侏罗、白垩纪处于印度板块被动边缘一侧,共划分9个沉积相带、9个沉积亚相.日当组由南而北,海水由浅变深,可划分3个相带;陆热组总体处于陆棚环境;遮拉组处于陆棚-深海盆地环境,沿绒布断裂以北,发育拉张环境下的中-基性火山岩,总体沿断裂-带呈中心式喷发,其沉积背景为深水盆地相,发育放射虫硅质岩等;维美组为深水背景,在硅质岩、泥质沉积的陆棚-盆地区,有浅水物质的夹层,发育深切河谷的水道沉积物与浊流沉积物共存现象,并对下伏地层产生强烈的下切;桑秀组区内再次表现为强烈的伸展拉张,绒布断裂可能初现,沿断层发育中心式的中-基性火山喷发,出现火山爆发角砾、枕状熔岩、柱状节理发育的安山岩,并在断裂北侧形成滑塌角砾岩,而南部相对平静,沉积-套陆棚相的泥质沉积物;甲不拉组显现“一隆两坳”的地貌单元,北侧绒布断裂以北为开阔海陆棚环境,洛扎以南为闭塞潟湖环境.  相似文献   
34.
王兆国  鲁如魁 《地质科学》2016,(3):1002-1013
当前常采用导线法绘制实测地层剖面,但该法常导致常规导线段在总导线方位上确定的地层边界点不是真实的边界,特别是平移导线段在实测地层剖面图上确定的地形线与岩性线之间产生了比较大的夹角。本文针对导线法绘图的这些缺陷,提出了绘制地层剖面的一个新方法——三维投影法:1)常规导线在总导线方位上确定的地层边界点为真实的地层边界位置,且三维投影法绘制的地层剖面图与总导线方位上的图切剖面一致;2)平移导线只在导线平面图中展现,而不出现于地层剖面图中,消除了地形线与岩性线之间存在夹角和平移导线处理的多解性问题。  相似文献   
35.
藏南洛扎地区中生代生物组合与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详细分析了.洛扎地区晚三叠世一早白垩世地层中的生物习性特点,对生物的形态功能、行为习性、化石埋藏、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划分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十四大古生物群落,晚三叠世高水位体系域Monotissalinaria-M.haueri生物群落,陆棚风暴碎屑岩型Entoliumnieniexionglaense—Cruziana群落,陆棚泥质-火山岩型Coroniceras群落,早侏罗世海侵体系域Melanoides—Discohelix群落,早中侏罗世高水位型Hastites—Chondrites群落,深海凝缩层型Discinisca-Euestheria群落,晚侏罗世浅海陆棚泥岩型Buchiablanfordiana-Vingatosphinctes-Belemnopsis群落,凝缩段泥岩环境中的Belemnopsisaucklandica群落,穹隆或洼地及斜坡带上低位域Hibolithes jiabulensis—Belemnoposs sinensis群落,广海陆棚型Belemnopsis—BfandiacePas—Haplophylloceras群落,广海瞄掘型Himalayites-Spiticeras群落,广海陆棚型Berriasellidae-lnoceramus群落,广海陆棚型Cruralina-Peregrinella群落,闭塞泻湖型Ancylocaratidae—Bochitidae群落。建立了区内晚三叠-早白垩世沉积-生态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36.
阿尔金断裂带西段磁组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变形岩石的磁组构参数Kmax、Kint、Kmin、P、T、F、L、E等可以用来定量地表征构造变形的形状及期次.本文通过对阿尔金断裂带(郭扎错—空喀山口段)中岩石磁组构特征分析,认为该断裂带具多期活动性,变形性状由早到晚依次表现为韧性、韧-脆性及脆性变形,应力机制为剪切以及带有剪切性质的拉伸和压扁,主应力方向为NNE-SSW和近SN向.磁组构特征还表明该断裂带两侧断块相对差异运动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而且它们所经历的构造期次以及各期活动的应力机制、影响程度也有明显区别.此外,磁组构数据显示阿尔金断裂带具有中间变形强、向两侧变形逐渐减弱的准对称特点,其早期变形具有由东往西逐渐减弱的变化规律.由磁组构揭示的应力应变特征与野外露头、显微构造和古应力测量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7.
阿吾拉勒成矿带是西天山重要成矿带之一,经历了多期构造作用,并伴生多期成矿作用。本文对成矿带内查岗诺尔矿区及邻区构造变形特征以及变形序列精细解析,探讨构造变形对铁矿的成矿作用以及后期改造作用的影响,为西天山地区铁矿床成因和找矿方向提供新启示。野外构造观察发现,研究区断裂构造主要分为NW-NWW向高角度韧性-韧脆性走滑断层及逆冲推覆断层,以近EW向、近SN向为主的高角度共轭脆(韧)性走滑断层和近SN向脆性右行走滑断层。年代学研究表明,断层分别形成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喜马拉雅中期和喜马拉雅晚期,均为成矿期-成矿期后的构造记录。早期高角度韧性-韧脆性走滑断层是区域性控矿构造,而逆冲推覆断层是矿区主导控制性构造;中期共轭脆(韧)性走滑断层对矿体具有较为强烈的破坏和改造作用;晚期脆性右行走滑断层对矿体影响较小。查岗诺尔和智博矿区的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对矿体的破坏和改造作用,而在松湖和塔尔塔格矿区,韧性-韧脆性剪切带是主要的控矿构造。主矿脉与构造密切伴生,具体表现为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磁铁矿化、绿泥石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多沿构造裂隙发生。  相似文献   
38.
变形岩石的磁组构参数(K1,K2,K3,P,T,F,L,E等)可以用来定量地分析和了解构造变形的性状。内蒙古兵图—大泉子一带韧性剪切带发育,并伴有金矿的产出。文章通过定向采取韧性剪切带内的岩石样品,测定岩石磁组构特征,认为该断裂面两侧形成一对顺时针方向力偶,促使兵图—大泉子一带的韧性剪切带呈右行走滑运动。韧性剪切带由于剪切生热和上地幔物质的上涌,在中下地壳发生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将热烘烤作用中形成的富含CO2等偏碱性流体带入中上地壳,在剪切带的脆性构造中因温压下降和沸腾作用,使金矿物与多金属硫化物沿糜棱面理及显微裂隙分布,形成韧性剪切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39.
西藏羌塘北部松西—胜利山一带的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其重稀土元素亏损,花岗闪长岩的LREE/HREE比值在8.67~33.08之间,平均16.62,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在9.16~30.97之间,平均21.76,二者的Eu负异常均不明显;微量元素具有富集Rb、Th和亏损Ba、Sr、Zr、Ti的地球化学特点。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总体上显示I型花岗岩的特点,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很可能与冈底斯和羌塘地块在晚体罗世—早白垩世发生的碰撞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0.
在藏南的洛扎一江孜一带新发现了一套晚侏罗世碎屑岩地层,与西侧的维关组及东北部的卡东组、桑秀组为同期异相,岩性差异较大,延伸稳定,命名为乃乡组。在中侏罗世日当组中新发现似圆叶肢介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