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5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通过密封金管-高压釜体系对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恩平组炭质泥岩的干酪根(PY),在24.1 MPa压力、20℃/hr(373.5~526℃)和2℃/h(343~489.2℃)两个升温速率条件下进行热模拟生烃实验,分析气态烃(C1 5)和液态烃(C6 14和C14+)的产率,以及沥青质和残余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同时与Green River页岩(GR)和Woodford泥岩(WF)的干酪根,分别代表典型的I型和II型干酪根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PY热演化产物中总油气量明显低于GR和WF干酪根,且气态烃(C1 5)最高产率是液态烃的1.5倍,揭示恩平组炭质泥岩主要以形成气态烃为主。在热演化过程中,有机质成熟度和母质类型是控制油气比的主要因素,气态烃和轻烃的产率比值主要受热演化成熟度的影响。干酪根残余有机质碳同位素和沥青质碳同位素在热演化过程中受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较小,δ13C残余和δ13C沥青质可以间接反映原始母质的特征,为高演化烃源岩油气生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2.
魏家钨矿位于湖南道县祥霖铺镇,产出于铜山岭岩体北部附近的祥霖铺斑岩群,是新一轮矿产远景调查时利用综合信息找矿发现的大型矽卡岩型钨矿.由于矿体埋藏深度近500 m,矿体上盘为灰岩盖层,表层被几十厘米至几百厘米的土壤覆盖,常规指示元素难以指示深部矿体.研究表明,在成矿过程中烃类组分参与了成矿元素的迁移、富集,因此选取该区进行烃气测量实验,验证其对覆盖区深部隐伏钨矿的指示效果.研究了见矿钻孔ZK801的46个岩心样的酸解烃和矿体上方3条剖面的土壤热释烃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在斑岩体、矿体、围岩中除甲烷外烃类组分含量依次降低,甲烷、烯烃和重烷比例明显不同;标准化后矿体配分曲线与斑岩体和围岩均具有相似性;土壤剖面中热释烃在矿体上方呈现双峰分布,与传统指示元素相比对深部矿体有更好的指示效果;研究区烃组分地球化学图显示矿体上方烃类组分呈现低值带,矿体周围为明显的异常区.因此烃气测量在覆盖区对深部矿体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3.
用耦合单峰映象格子模型描述了一维热液成矿系统的反应扩散过程 ,在a×ε =[0 ,2 ]× [0 ,1 ]参数空间内模拟计算了模型的静态斑图熵、斑图动力学熵和最大李雅普洛夫指数等动力系统刻画量 ,结合系统的空间振幅变化图、时空行为发展图和空间功率谱特征 ,对热液成矿过程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成矿发生在混沌边缘 ,并且指出了参数空间中的混沌边缘域  相似文献   
84.
新疆黄山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岩浆作用过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山铜镍硫化物矿床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岩相发育良好,主要包括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和闪长岩,橄榄岩中部分橄榄石包含有硫化物珠滴。对该岩体不同岩相进行了主元素、微量元素、铂族元素和单矿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岩石的化学组成受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结晶分异作用的控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具有相似的分布模式,(La/Yb)N介于1.14—3.65之间,明显亏损Nb和Ta,富集Sr。含矿岩石Cu/Pd和Ti/Pd比值大于原生地幔岩浆。上述结果揭示黄山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不同岩性的岩石具有不同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但母岩浆来自同一源区。根据橄榄石的F0值和全岩的主要氧化物组成估算出母岩浆为高镁(MgO约为15%)玄武岩岩浆,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地壳富硅组分的混染是导致硫化物熔离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5.
在江西于都砂岩、泥岩成土母岩地质背景区,采集分析了61组水稻、花生样及其根系土样品,结果发现:水稻硒平均含量为0.062 μg/g,水稻根系土硒平均含量为0.39 μg/g;花生硒平均含量为0.051 μg/g,花生根系土硒平均含量为0.44 μg/g。此外,水稻和花生的富硒率分别为30.00%和16.10%,对应根系土硒含量超过0.4 μg/g的样品占36.07%。相关分析表明,根系土硒含量与TFe2O3、MnO、TOC、S、烧失量、N、CaO、MgO、Na2O含量呈正相关,与SiO2含量呈负相关。农作物硒含量与土壤总硒、有效硒、TOC、铁锰氧化物、钙镁氧化物、硫含量呈正相关,据此建立了富硒农作物的地球化学适生模型。研究表明,在成土母质为砂岩、泥岩的地质背景下,开发富硒农产品不仅要依据土壤总硒含量,还需考虑土壤有效硒、TOC、铁锰氧化物、钙镁氧化物、硫含量等多项指标。  相似文献   
86.
在地表和埋藏条件下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碳酸盐岩油气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为探究孔隙的溶蚀改造机理及其控制因素,通过柱塞样,开展了0.2%的乙酸环境中鲕粒白云岩的溶蚀实验,实验温度和压力范围分别为40~160 ℃和10~50 MPa。实验采取连续取样获得溶液中Ca2+与Mg2+离子含量,通过CT 成像技术获取溶蚀反应前后孔隙图像并运用分形与多重分形方法定量分析孔隙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上的非均质性。研究表明,溶蚀过程中,鲕粒白云岩溶蚀液中[Ca2++Mg2+]浓度在实验开始时最低,之后稳步上升并在120 ℃、40 MPa时达到最大值,而后缓慢下降,溶蚀窗范围出现在70 ℃(20 MPa)~120 ℃(40 MPa)之间。二维和三维微观孔隙结构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多重分形特征,溶蚀作用使得孔隙的不规则性减少、孔隙的奇异范围缩减。这些结果对于认识近地表和深埋藏条件下溶蚀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的改造强度及孔隙的动态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7.
热-质输运与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过程里 ,成矿作用是地质科学中既重要又复杂的过程之一。矿床是一种高度的复杂系统 ,它们具有多层次结构、多重时间标度、多种控制参量和多样的作用过程。矿床成因的基本问题 ,归根结底是成矿作用的动力学问题 ,矿床的形成又是不同的速率并举、多种机制交织的极其复杂的动力学过程 (於崇文等 ,1998)。成矿作用动力学是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又是矿床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理论中的一个新的学术方向 ,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以我国的於崇文等 ( 1998,1993 )为代表。由岩浆侵位形成的热液矿床成因模型和热质输运与反应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88.
甘肃金塔南山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塔南山岩带是华北克拉通和塔里木克拉通的分界线。岩带由前寒武纪变质岩系所组成,不同类型的变质地质体之间以逆冲型韧性剪切带接触,主要变质岩斜长角闪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745±59Ma,原岩为玄武岩。Nb/Y<0.7、REE特征及AFM图解显示原岩为拉斑系列和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平坦型到富集;相对于N-MORB,低Ti,富集LILE,亏损HFSE,Nb、Ta、Ti表现为明显的负异常(钙碱性系列)到无异常(拉斑系列),Th/Ta>3;I_(Nd)(t)=0.51193±6,~(143)Nd/~(144)Nd=0.512878,ξ_(Nd)(t)=+3.88~6.60,均值为5.05,推测斜长角闪岩原岩应为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弧岩浆作用的产物,提示金塔南山岩带是新元古代中期华北克拉通与塔里木克拉通之间的古大洋俯冲消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
将由Zhabotinski反应扩散方程对应的非线性细胞网络方程称为B ZCNN ,应用局部活性理论中关于两个状态变量的反应扩散CNNs的结果 ,讨论计算了B ZCNN的局部活性域和混沌边缘域 ,因此确定了该系统可能出现的复杂性动力学行为的系统参数的范围。取处在混沌边缘域内系统参数点进行模拟 ,得到了嵌套式目标斑图等时空有序结构。最后指出局部活性是成矿发生的必要条件 ,研究成矿发生应该从成矿系统参数域的局部活性研究入手。  相似文献   
90.
川西南碳酸盐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气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空磁力破碎包裹体与质谱计在线连接的方法,分析了四川盆地西南威远气田、资阳气田和隆昌气田不同时代碳酸盐岩储层中流体包裹体的化学成分和碳同位素组成,并结合储层地质特征,研究了储层流体的来源。研究表明 :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主要以CH4和CO2 为主,不同时代的储层原岩流体包裹体的成分明显不同,同一时代储层原岩及次生脉体中气体的含量变化不一。二叠系储层原岩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以甲烷为主,CH4含量一般在80 %以上,而震旦系储层原岩则以CO2 为主,CO2 含量大于 6 0 %。震旦系储层沥青脉中的包裹体CH4含量最低,储层原岩包裹体CH4含量次之,次生白云岩及方解石脉体中的包裹体CH4的含量均大于前两者;而CO2 的含量却刚好于此相反。依据储层原岩、次生矿物脉体和沥青脉中包裹体CH4和CO2 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讨论了二叠系 (P3 12A、P3 12B)和震旦系 (Z4、Z3、Z2 )不同层段储层中油气侵入的方式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