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9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81.
介绍一个产生玄武岩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秒 《华北地质》2006,29(2):150-154
地幔柱存在的一个主要证据是大规模高熔玄武岩省的出现,而且多认为玄武岩的来源依赖于地幔柱从下地幔输送。Michele Lustrino研究了造山时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拆沉和拆离作用,提出了产生玄武岩的一个新模型。该模型认为即使地幔柱不存在,拆沉到地幔的下地壳物质再循环同样可以解释小规模的板内(大洋岛弧和大陆内部)火山岩和大洋、大陆溢流玄武岩及洋中脊玄武岩的生成及其常见的几种地球化学特征。在陆-陆碰撞过程中,下地壳中的变质反应生成石榴石,导致岩石的密度增大,致使过厚岩石圈底部(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和上地壳分离并沉入上地幔。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富SiO2的熔体,和上涌的软流圈地幔(充填在下沉的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的空间)发生变质交代反应,导致具有强烈的地壳特点的富含斜方辉石层的形成。这个变质交代地幔体可以在拆沉后保持不变长达几个百万年。这种源的部分熔体可以保有下地壳的明显特征,产生类似富集地幔1型玄武岩浆作用。因此,该模型是提供了玄武岩浆来源的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82.
于涛  陈相秒 《热带地理》2022,42(7):1180-1189
通过梳理和界定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倡议的具体内涵与外延,发现南海在为国家间海洋争端友好协商和平解决创造范例,给区域蓝色伙伴关系建设提供经验,探索构建以规则为基础的区域安全新秩序3个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具体到海南,其在南海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中承担着空间、功能、角色3个方面的特殊定位。海南虽然面临内生性挑战和外部干扰因素的双重阻力,但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创新性的产业规划,有望把自身先天具有的地缘优势、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自由贸易港赋予的制度创新和政策红利等转化为参与南海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83.
通过系统的地质学研究,作者在后沟金矿田发现了近NE向的脆韧性剪切带,并对采自石垛口村北糜棱岩化石英正长岩样品中的锆石进行了成因矿物学研究,结果发现了两组锆石。一组为具有振荡环带的岩浆锆石,其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83.4±2.8)Ma;另一组为在CL图像上无阴极发光充填在岩浆锆石边缘和粒间的不规则状的热液锆石,其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4.4±1.3)Ma。通过对研究区具体情况的综合分析,作者认为前者代表水泉沟岩体东段的侵位年龄,后者代表区内脆韧性剪切带的形成年龄。考虑到东坪金矿田140Ma的成矿年龄与后沟金矿田154Ma的脆韧性剪切带的形成年龄相近,作者认为东坪和后沟金矿田可能存在多阶段构造-岩浆活动和热液流体成矿事件,但主要的成矿作用发生在燕山期,并且大多数金矿与燕山期的中酸性小岩体有关。  相似文献   
84.
引言(又名前言、概述)经常作为论文的起始段落,主要回答"为什么做该项研究"这个问题,可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问题从何说起,即问题的出处;二是问题为何提出,即提出的必要性。总的来说,其目的是阐述问题的由来,具体要简明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通过文献综述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找到存在问题,给出本次研究的起点,研究方法,追求的目标和取得的主要成果,以此来表明本篇论文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85.
刘新秒 《华北地质》2005,28(4):239-239
据英国《自然》杂志的Michael Hopkin报道,较大的火山喷发可以对世界气候产生极大影响,它可以导致全球海平面下降,几年后才得以恢复。以澳大利亚南极气候生态系统合作研究中心的海洋大气学家JohnChurch为首的研究队伍的研究成果显示:1991年,当菲律宾的Pinatubo火山喷发达到高潮时,引起全球平均海平面一年就降下约6mm,引发了一系列的气候事件。  相似文献   
86.
刘新秒 《华北地质》2005,28(3):179-179
据《nature))的Micheal Hopkin报道,国际空间站上的一个试验,将检验巨大地震可以在空中被发现的理论。研究者希望在整个地球辐射层中的所跟踪指标的变化,能提前给出几百公里以下的地震警报,此事如果成功,将给在卫星上建立一个观察装置铺平道路。地震学家知道地震前的轰隆声能引起一个可被无线电装置接受的很宽频率的扰动,这种破坏被认为是岩石开始变形形成微小断裂时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