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4篇
  免费   431篇
  国内免费   713篇
测绘学   361篇
大气科学   429篇
地球物理   244篇
地质学   1380篇
海洋学   445篇
天文学   71篇
综合类   266篇
自然地理   34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2篇
  1965年   8篇
  1959年   11篇
  1957年   7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碎屑岩成岩过程中各种造岩矿物溶解特征的热力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温压条件下,与碎屑岩在成岩过程中各种造岩矿物溶解相关的7个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增量(ΔG)和平衡常数(K)的计算结果说明:各种造岩矿物(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以及铁镁暗色矿物中的辉石、角闪石等)在成岩过程中的稳定性都较弱、抗溶蚀能力不高;铁镁暗色矿物和中-基性斜长石在碎屑岩的成岩条件酸性介质中,比酸性斜长石和碱性长石更易发生溶解形成次生溶蚀孔隙,为油气的储集和运移提供空间和通道.  相似文献   
992.
许多前陆盆地同时存在着下部的裂陷正断裂和上部的造山期的挠曲正断裂。作用在均质不分层和非均质分层板块中的挠曲正断裂具有不同的外观形态和形变的空间协调机制,前者断面陡直、贯穿深远;后者则呈坡坪式形态。裂陷正断裂和挠曲正断裂具有3种相互作用方式、差异甚殊的断裂总体形态和中性面分布位置不同的应力体制。Ⅰ类,挠曲正断裂局限在陆缘期或坳陷期层序中;Ⅱ类,裂陷期正断裂断至断陷期层序,且以裂陷正断裂为基础而存在,二者构成完整而独特的断裂组合;Ⅲ类,挠曲正断裂亦断穿至断陷期层序,但和裂陷正断裂并不存在直接关系。这三类关系对孔隙—裂缝网络体具有不同的影响,并和应力体制一道,对流体尤其是烃类的作用过程有差异很大的影响。地层在跨越同生正断裂和挠曲正断裂时所发生的厚度的变化,起因于二者在物源方向上的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993.
西藏定日贡扎上白垩统锶同位素曲线及年代地层划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从西藏定日贡扎上白垩统剖面中未经蚀变的海相碳酸盐样品中获得的50个锶同位素测试数据建立了对应于地层厚度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与W.H.Burke等(1982)对应于地质年代建立的锶同位素曲线的同时代部分进行了对比,两条曲线极为相似,显示了地质历史中古海洋中的锶同位素组成具有全球一致的演化规律,为定日贡扎上白垩统剖面的年代地层划分提供了依据,同时还讨论了定日贡扎地区晚白垩世地层划分对比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94.
台湾西部前陆盆地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基于对台湾岛、台湾海峡和周边海域(南海、东海)的盆山系统、相应动力学机制、构造单元以及其他诸多造山带和毗邻前陆盆地的研究,提出了台湾西部前陆盆地演化的4阶段模式,即:①增生楔发育-单向物源阶段;②挠曲响应-双向物源阶段;③前陆盆地系统形成阶段;④造山带坍塌-前陆衰退阶段。并对各阶段的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和物源供给方式的差异给予了探讨,认为在增生楔发育-单向物源阶段,尽管增生楔业已推覆至陆缘层序之上,但盆地依然呈被动陆缘的外廓特征,以大陆方向为盆地的唯一物源;在挠曲响应-双向物源阶段,盆地开始明显出现挠曲响应,增生楔开始具备并逐步加大向盆地供应沉积物质的能力,但依然以大陆方向为主要物源方向;在前陆盆地系统形成阶段,前渊和前隆区逐步形成,在来自唯一物源、后陆方向造山带物质的快速充填下,前陆期层序快速向前隆方向超覆,形成典型的前陆楔形体;在造山带坍塌-前陆衰退阶段,伸展作用出现并快速扩展,前渊抬升,前陆层序遭受剥蚀,火山作用重新出现。并探讨了该模式是否具有周缘前陆盆地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5.
西藏及邻区从地貌、晚新生代沉积物、岩石圈构造及地震活动性等方面与其它地区截然不同,构成了其独特的地质背景.研究表明,地质灾害的分布受地质背景和人类工程的控制与影响,不同的地域条件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及程度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对影响该区崩滑流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的三个主要因素的分析,预测21世纪初期近二十年期间,该区崩滑流将进入一个高潮期.由于区域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和气候向干旱化发展,土地沙化、草场退化及多年冻土退化短期内将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996.
铅挤压消能支撑框架模型结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铅挤压消能器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以及安装有铅挤压消能器的钢筋混凝土消能支撑框架模型结构的伪静力试验,主要研究了铅挤压消能器单独受反复荷载时的消能性能以及其在模型结构中所起的消能作用,模型结构的破坏机理和整体消能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铅挤压消能器具有很好的消能能力,在模型结构总耗能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模型结构具有较好的耗散地震能量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7.
500 hPa高度场的信号场突变与我国暴雨的发生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嘉佑  杨扬  周国良 《大气科学》2002,26(5):625-632
作者在500hPa高度信号场与我国暴雨发生的规律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寻找高度信号场能显示与暴雨的突变现象有关的异常信号出现的地区和描述指标.发现异常信号出现的地区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我国境外西部、我国内陆地区和我国境外东部,可以反映区域信号场的主要特征,并由此形成信号场指标.研究表明,利用致洪暴雨发生日的前期信号场指标序列,其累积距平和逐日滑动平均值与我国暴雨出现有密切关系.对我国年度暴雨短期预报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作为传统天气动力诊断与预测的补充工具.  相似文献   
998.
从“科傻”系统到全能型人站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扼要介绍了“科傻”系统的组成,由来,特点,功能及应用;汉化全能型全站仪软件的研制。指出出地面测量工程发展的方向和测量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999.
东亚地区黄沙长距离输送模式设计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黄美元  王自发 《大气科学》1998,22(4):625-637
在比较国内外相关起沙机制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北方大量气象台站的有关起沙过程的观测资料,提出了一个适合我国北方的用于黄沙输送模拟与预报的新的起沙机制模型。采用此起沙模型,通过对黄沙输送过程中的干沉降过程、降水清除过程的参数化处理,建立了适合东亚地区的分谱的黄沙输送模式。模式考虑了黄沙的分谱机理及可能的微物理过程。通过与实测资料的对比,表明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黄沙的输送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长滩洼陷自1975年钻探井25井后,一直未有大的突破。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利用人机联作工作站完成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发现了玉1断背斜圈闭。通过对长滩洼陷及周边牛居、青龙台地区暗色泥岩分析,落实了沙三、沙一段两套烃源岩,推测长滩洼陷4500m下沙三段为一套很好的烃源岩。结合砂岩孔隙度随深度变化关系,发现长滩洼陷3000m以下存在次生孔隙发育带。长滩洼陷储盖组合配置较好,盖层除上覆泥岩外,侧向断层起到封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