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93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31.
受历史汞矿开采活动影响,万山汞矿区稻田遭受了严重的汞污染。为了查明万山汞矿区稻田土壤的汞污染现状以及评估其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系统采集了受汞矿区影响的五条主干河流沿岸稻田土壤进行汞含量分析,评价总汞和甲基汞污染程度及其生态风险,并与2008年以来该区域稻田土壤汞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的总汞含量为0.21~207 mg/kg,几何平均值为(4.26±4.83)mg/kg;甲基汞含量为0.42~13μg/kg,几何平均值为(1.81±1.93)μg/kg。59%的稻田土壤处于重度汞污染,75%的稻田土壤存在极强的汞潜在生态风险。与已往数据相比,稻田土壤汞含量在2012年后呈下降趋势,基本反映了当地汞防治措施的执行效果。为了避免稻田土壤汞污染引起的安全健康风险,今后应采取除污染源治理以外的土壤修复措施或风险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2.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是我国新启用的地心坐标系,但我国目前用以测图及工程规划、设计以及其他用途的地图坐标系一般又都是基于北京54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如何将这些坐标系转换到2000国家坐标系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西安80坐标系到2000国家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基于ArcGIS环境下将1980西安坐标系转换到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的有效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3.
通过对湖南省茶陵县婆婆仙矿区的勘查,探获(333+334)资源量:矿石量1040.1万t,Sn金属量30732t,WO3金属量14190t。矿床主要类型为矽卡岩型、构造蚀变带―矽卡岩复合型,其次为石英脉―云英岩脉带型。矽卡岩型和构造―矽卡岩复合型钨锡矿的主要赋矿层位为泥盆系中统棋梓桥组和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下段不纯碳酸盐岩。石英脉―云英岩型矿体主要赋矿层位是岩体内部的裂隙。  相似文献   
134.
在勘察、施工开挖及物探的基础上,揭示断层控制滑坡的诸多现象和特征,为研究福建省地质构造与滑坡的相关性问题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135.
浙江省临安学川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信息丰富,是省内找矿勘查的一个重要区段。前人在该地区已开展一系列找矿勘查和评价工作,但均停留在单一矿种或单一信息评价阶段。以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该地区的地质背景、矿产分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初步总结了该地区的矿床成矿规律,进而提取了地质、物化探信息的找矿标志,并建立了临安学川地区综合找矿预测模型。早白垩世花岗岩、断裂构造、特定的蚀变矿物组合、剩余重力负异常、航磁ΔT化极正负值交替部位以及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异常区是临安学川地区重要的找矿标志。通过该模型分析,认为顺溪岩体的北东侧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36.
环渤海地区河流河口及海洋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特征和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3年8月采集了环渤海地区35条主要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样品,12月采集了渤海与北黄海2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其生物地球化学指标: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和氮同位素(δ15N),探讨该区域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特征及组成。研究表明: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δ13C)值在–26.4‰—–21.8‰,平均值为–24.5‰;渤海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δ13C)值在–23.8‰—–21.7‰,平均值为–22.3‰。河口表层沉积物TOC含量在0.06%—3.87%,平均值为1.31%;渤海表层沉积物TOC含量在0.52%—2.09%,平均值为1.08%。河流δ13C富集较轻,偏向陆源;海洋δ13C富集较重,偏向水生有机质来源。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的δ13C值差异较明显,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4.6‰,但是流域地理位置距离近的河流δ13C值差异不大。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δ15N在1.5‰—10.2‰,平均值为5.5‰;渤海表层沉积物δ15N在4.4‰—5.6‰,平均值为5.0‰。河流表层沉积物δ15N范围比渤海表层沉积物δ15N范围广,原因是河流受陆源有机物影响,且陆源有机物来源差异大。海洋表层沉积物δ15N相对均一,说明海洋表层沉积物δ15N受物源影响较小,体现了水体中有机质的转化和微生物活动对氮同位素的影响。本研究中表层沉积物的δ13C与δ15N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也体现了陆源有机质输入的影响。根据经典的二元模式计算,35条河流陆源有机质的贡献比例范围为10%—90%,平均值为60%;渤海陆源贡献比例范围为10%—50%,平均值为20%。河流有机质的来源以陆源有机质为主,水生有机质为辅。渤海有机质的来源以水生有机质为主,环渤海河流的陆源输入也有重要贡献。需要指出的是,有机碳同位素(δ13C)、氮同位素(δ15N)和Corg/Ntotal对有机质来源判别有一定局限性,虽然稳定同位素有示踪性,然而其成分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生物地球化学等过程的改造,在使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示踪物源时,须小心谨慎。  相似文献   
137.
在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InSAR)中,为了获取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研究了机载InSAR视向量正交分解法及三维重建数学模型,分析了中国的机载CASM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ystem of Chinese Academ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干涉系统误差来源及观测参数,建立了机载InSAR区域网平差模型。利用国产机载CASMSAR系统获取的X波段干涉数据进行试验,利用高精度的控制点数据进行平差解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消除干涉模型间平面和高程差异,DEM成果满足1:1万山地测图精度要求,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8.
针对机载InSAR未经地理编码的斜距高程图,提出机载InSAR斜距高程图绝对定向模型,用于定位和地理编码。模型利用斜距的高程信息进行斜地距转换,消除了影像像点之间的相对位移,然后将转换后的地距高程图视为刚体,进行相似变换,转换到物方空间坐标系下,从而建立由影像坐标和相对高程信息到地面三维坐标的映射关系。在绝对定向模型的基础上,以每个地距高程图作为单元模型,利用各单元模型彼此间的公共点连成一个区域,利用少量的控制点进行区域网平差,求得各模型的定向参数和加密点的坐标,实现了稀少控制下的机载InSAR多片联合地理编码。利用我国西部横断山脉地区3个条带2.5 m分辨率的机载InSAR数据组成区域网进行平差试验,通过对多种控制点布设方案进行比较,确定区域网平差控制点布设方案,结果显示在9个控制点的情况下精度趋于稳定,满足1∶50 000测图要求。  相似文献   
139.
考虑多普勒参数的SAR影像距离——共面方程及其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春泉  张继贤  黄国满  张力 《遥感学报》2013,17(6):1444-1458
通过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成像几何机理的分析,以传感器位置和姿态作为定向参数,构建了考虑多普勒参数的SAR影像距离—共面方程及基于该方程的SAR影像空中三角测量模型。以登封地区99景0.5 m分辨率机载非0多普勒SAR影像为试验数据,进行了单片定向、无控制点的自由网平差、稀少控制点的区域网平差及带有自检校参数的区域网平差等系列试验。与R-D模型相比,本文模型减少了定向参数的数目,实现了SAR影像与POS数据的联合平差处理,建立的带有自检校参数的SAR影像区域网平差模型,对提高稀少或无地面控制点条件下未进行(或低精度)几何定标SAR影像的区域网平差精度起到了显著作用。较少控制点条件下模型满足了丘陵和山区1∶5000/1∶10000航摄测图对空中三角测量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0.
夏色岭钨矿是浙江省内已知规模最大的石英脉型钨矿,其形成与夏色岭花岗岩体关系密切,前人对该岩体的年代学研究方法比较局限。本研究采集了夏色岭钨矿区的新鲜花岗岩样品,从岩石的矿物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出发,讨论了岩体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精度更高、结果更可靠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6.9±1.7)Ma,表明为燕山晚期早阶段(早白垩世)的产物,结合区域上的找矿成果,对本地区的地质找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