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广角反射方式下观测系统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广角反射作为地震勘探获得野外高质量地震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作者在本文中,通过对影响广角反射能量几个主要因素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在广角反射方式下设计与优化观测系统的思路,以及怎样获得高质量地震资料的方法,通过正演模拟分析,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对野外地震数据的采集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2.
多波层位对比的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确识别同一地质层位的纵横波是多波多分量资料联合解释的首要任务,也是多波勘探与P波勘探相比可减少地震反演多解性及提高储层、岩性、油气预测成功率的重要步骤。本文在地震、测井、地质、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的基础上,提出了多波层位对比原则与对比标志,并总结出一套实用的对比方法及技术流程。经实践表明,该理论与技术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43.
因为VSP(垂直地震剖面)可在井下不同深度直接观测震源子波的变化,因此被认为是能够提供唯一有价值的地震波衰减资源的来源。利用实际地层中波的衰减测量结果,可以对VSP记录的地震波能量损失进行补偿。目前大多数VSP的反Q滤波都是直接套用地面地震资料的反Q滤波方法,我们称之为VSP资料的非程变反Q滤波法。即对VSP经过波场分离和静态时移后得到的上行波分别进行反Q滤波。但是,VSP并不像地面反射地震记录那样射线是双程路径的,它的下行直达波是单程走时,而上行反射波的走时介于单程和双程走时之间,因此,VSP所记录的地震波衰减程度与地面地震资料所记录的地震波的衰减程度是不同的。本文根据VSP上、下行波各自的波场特点,推导出VSP特有的反Q滤波数学表达式。该表达式与地面地震记录反Q滤波的表达式所不同的是增加了一个校正因子,该校正因子是传播路程(或传播时间)和品质因子Q的函数,我们称该方法为VSP的程变反Q滤波法。经过数值模拟计算表明,该方法对VSP的地震波振幅和频率衰减的补偿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4.
时频域高分辨地震层序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震信号频率随着时间的不稳定变化包含了地下反射层序特征的重要信息,时频分析是检测地震信号局部谱特征的重要工具。为适应实际地震信号处理,对S变换改进后得到一种新的广义S变换,用于分析和补偿地震信号的高频成分,得到了精细的地震层序识别剖面。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它对砂岩油气藏的成层特征的分析具有分辨率高和高信噪比的优点。地震信号的广义S变换时频谱分解可作为地震层序识别和解释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5.
地震数据采集新概念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随着地震勘探目标的越来越复杂化,地震勘探已经从经验化、定性化的过程,发展到准确化、定量化。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为地震勘探的现代化提供了保证。这里就地震数据采集方面的科学化分析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思路,即由采集参数系统分析可获得最佳的地震观测参数;地质模型分析可帮助用户在复杂地质结构下设计曩有利的接收排列;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可定量地评价地震采集到的单炮资料的品质。它既可以用于采集参数试验过程中参数的优先,也可以用于施工过程中资料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46.
串珠状溶洞模型介质波动方程正演与偏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溶洞储层的地震波场特征,该文采用相移加插值波场延拓算子,该算子能适应介质速度横向变化和纵向变化、对地层无倾角限制、保振幅且可以避免层间多次波的产生.然后用该算子对根据某地区奥陶系储层溶洞的地质特征所设计的五个串珠状溶洞地质模型进行正演和偏移,并分析波场特征.溶洞储层模型数值模拟的结果揭示了在不同大小、形状、间距、分布位置等情况下溶洞地震波场特征,得出了关于串珠状溶洞介质地震波场特征的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认识.  相似文献   
47.
基于混合时频分析技术的地震数据噪声压制(英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复杂地质结构、陡倾角相干噪声、空间采样不均匀等情况下F-x域反褶积去噪技术的不足,提出首先应用具有时-频聚集性度量准则的广义S变换将时间-空间域的地震数据变换至时间-频率-空间域(t-f-x)的数据,在t-f-x域中对每一个频率切片应用经验模态分解(EMD),移除噪声占主导地位的本征模态函数以压制相干和随机噪声的滤波方法。模型分析表明第一本征模态函数表征的高频信息以噪声为主,移除第一本证模态函数可以达到压制噪声的目的。经广义S变换后形成t-f-x域中EMD滤波方法等效于具有依赖于空间位置、频率、高波数截断特征的自适应f-k滤波。此滤波方法考虑了数据的局部时-频特征,且具有执行简单的特点。与AR预测滤波方法比较,此法滤除的成分包含较少的低波数的信息,滤除的成分非常的局部化,且获得结果没有表现出过度平滑的特征。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在经广义S变换后形成t-f-x域中运用EMD滤波方法能够有效地压制随机和陡倾角相干噪声。  相似文献   
48.
地震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合理利用地震信息可以有效地识别复杂地区的储层特性,本方法利用地震数据的自相关函数,提取其特征参数来识别储层的特性,分析岩性的横向变化,为解释人员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经实例应用研究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9.
在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人们通常认为同时提高信噪比与分辨率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针对这一问题,在数据处理中引入了保边去噪这一方法。井在地震剖面上作了保边去噪与平滑滤波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平滑滤波而言,保边去噪处理可较真实地反映地下地质结构,保持裂缝储层地震波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使上述矛盾得以部分解决。最后还利用保边去噪进行了某区的裂缝检测,从检测的平面图上来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0.
反褶积是通过压缩地震子波以提高地震数据纵向(时间)分辨率的过程。地震数据可以用褶积模型来表示,即地层反射脉冲与地震子波的褶积。而地震脉冲(反射系数)包含了石油勘探和地震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有关大地地球物理性质的信息,因此,从地震数据中得到反射系数就变得非常有意义。蓝色滤波通过对反射系数有色成分的模拟,得到与反射系数有色成分有关的蓝色滤波算子。然后对经反褶积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褶积运算,就能获得比常规反褶积方法好得多的结果。通过对合成地震记录和实际地震数据的试验,证明了本方法在高分辨率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