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传统基于光谱信息的水体提取未能考虑水体形状、纹理、大小、相邻关系等问题,且存在同物异谱、异物同谱现象,导致水体提取精度较低。而传统基于分类提取水体方法设计特征过程较为繁琐,且不能挖掘深度信息特征。因此,本文提出改进的U-Net网络语义分割方法,借鉴经典U-Net网络的解编码结构对网络进行改进:① 将VGG网络用于收缩路径以提取特征;② 在扩张路径中对低维特征信息进行加强,将收缩特征金字塔上一层的特征图与下一层对应扩张路径上的特征图进行融合,以提高提取结果分割精度;③ 在分类后处理中引入条件随机场,以将分割结果精细化。在保持相同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的情况下,分别用SegNet、经典U-Net网络和改进的U-Net网络做对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U-Net网络结构在IoU、精准率和Kappa系数指标上均高于SegNet和经典U-Net网络,与SegNet相比,3项指标分别提升了10.5%、12.3%和0.14,与经典U-Net网络结果相比,各个指标分别提升了5.8%、4.4%和0.05。改进的网络水体提取结果较为完整,对小目标水体能够准确提取。改进的U-Net网络能够有效地实现水体提取任务。  相似文献   
22.
针对海洋油气渗漏可以在近地表沉积层中引起的一系列烃蚀变效应,本文讨论了利用不同手段,分层次进行检测的几种方法.利用烃蚀变带所产生的磁异常现象,在平面上圈定油气渗漏的分布范围,进而寻找海底油气藏.同时,钻井岩芯岩屑的磁性质测量结果可以从剖面上预测下伏岩层的含油气性.最终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XRD)对典型层位岩石样品的物相测量,进行烃蚀变矿物组合分析并通过镜下鉴定作进一步的综合判断.对渤海海域烃蚀变效应的磁法检测研究结果与遥感及其他方法的研究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对南海3口钻井岩芯岩屑的磁性测量结果表明:两口有油气前景而另一口没有异常.这与实际结果十分一致,同时表明该方法在海区同样可以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3.
701-B型雷达是701雷达的改进型,但主机保留了原701雷达的主要部分。定时器、测距显示器、测角显示器、发射机、一号电源、二号电源的全部,接收机的大部分电路都与701雷达相同。雷达在长时间的运行中,各分机的元器件发生质变。使机器的参数发生变化,引起雷达故障。下面就结合我站701-B型雷达出现的两个故障实例进行分析。例1,测距粗、精示波管不亮、无基线、发射机高频,振荡管FM-7F阴流无指示。经检查,一号电源输出各电压值均正常,发射机高压、指示正常,用耳机检查定时器送往发射机的发射触发脉冲时,听不到电流声,说明无发射触发脉冲送来。确定故障发生在定时器部分。进一步检查定时器,  相似文献   
24.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0.25°×0.25°)再分析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16年9月24日发生在内蒙古东南部一次致灾飑线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高层干冷空气扩散东南下与低层西南急流的辐合急剧加强为强飑线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2)对流有效位能(CAPE)在强对流爆发前有明显跃升;假相当位温(θse)中低层分布呈显著的倒漏斗状,而且随高度增高递减率明显增大,这种上干下湿的层结有利于雷暴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产生;(3)地面中尺度露点锋(干线)和中尺度辐合线长时间维持、耦合并加强成为这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触发和维持机制;飑线后部一直维持雷暴高压,表明有地面大风存在;(4)雷达回波伴有弓形回波特征,低层呈现有界弱回波区(BWER),中高层有明显的回波悬垂,50~55 dBz强回波区延伸到7.5 km,表明对流风暴内有强烈的上升气流,有利于短时强降水和大冰雹的形成;(5)弓形回波径向速度剖面图上存在中层径向辐合(MARC)。  相似文献   
25.
阎友民  王存亮  黄晓  刘涛 《气象科技》2015,43(3):361-367
频率源稳定度是多普勒雷达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雷达频率源本身存在频率起伏和相位起伏,就无法获得精确的强度和速度场信息。简要介绍了CINRAD/CC频率源的合成方式及主要信号流程,同时回顾频率源稳定度的表征方法及其联系。研究频率源短、长期稳定度的影响因素,利用雷达维修平台模拟再现故障,讨论了改进频率源稳定度的措施,从而实现现场快速判断、维修的目的。通过时域、频域并结合实际例证分析总结出在现代雷达中,频率源的相位噪声(稳定度)是影响雷达回波强度和速度测量的主要因素。这些技术和方法在CINRAD/CC频率源维修维护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6.
5月16日19时15分进行雷达探测,6分钟后,探空信号变弱而后消失.机务员抢修雷达.经过雷达面板仪表的检查,各项指示正常,各分机所有显示均无误,认为雷达可以工作,怀疑第一球放出的回答器有问题.为争取时间,开始浸泡电池,试地面信号,确信地面信号良好,放出第二球.可是只探测了3分钟,信号又消失了!时间已到20时.有关领导同志也到了现场,大家都很着急,一面抢修雷达,一面动员一切力量争取记录不缺测.在时间十分紧迫的情况下,对接收机进行了检查,确信接收机正常时,又放出了第三球,放球后探测3分钟信号又消失了.  相似文献   
27.
刘官庄地区新近系馆陶组是黄骅坳陷歧南次凹的重要油气储层.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和地震等数据信息,探讨研究区馆陶组三段(馆三段)河流相的辫状河—曲流河(辫—曲)微相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刘官庄地区馆三段共识别块状层理砾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砾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块状层理砂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  相似文献   
28.
断层泥是断裂活动信息的重要载体,其中石英碎砾微形貌特征的识别和统计,可以提供断裂活动的年代学证据。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西秦岭白龙江断裂带西段尼什峡剖面进行了系统的断层泥样品采集,共采集22件样品全部进行了石英碎砾提取和扫描电镜微形貌观察统计,其中5件样品进行热释光测年。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尼什峡段在晚近以来曾多次活动。活动始于上新世,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早期进入高峰期,晚更新世仍在活动,但全新世已不再活动。这一结论对于正确评价白龙江断裂带的活动规律及其对该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9.
甘肃南部坪定-化马断裂带滑坡变形特征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为民  黄晓  张永双  刘廷 《地质通报》2013,32(12):1925-1935
以坪定-化马断裂带泄流坡滑坡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变形监测资料分析,深入剖析了断裂带滑坡变形特征和形成机理,提出了断裂带滑坡的防治方法和治理措施。断裂带滑坡一般为大型—巨型滑坡,由多个次级滑坡体组成,历史上曾多次活动。变形监测资料表明,泄流坡滑坡变形目前处于匀速蠕变阶段,呈现蠕滑-塑流拉裂-土(石)流的变形破坏特点。断裂破碎带及其现今活动为滑坡长期蠕滑变形提供了物质基础,而降雨是滑坡体失稳下滑的主要诱发因素。断裂带滑坡按岩性可归类为松散堆积层滑坡。因此,对断裂带滑坡的防治应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即开展滑坡变形实时监测和群测群防,辅以滑坡表面排水、坡脚压载等措施,以减缓或防止泄流坡滑坡再次形成灾害。  相似文献   
30.
目的:对玉屏风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湿疹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整体评价其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WANFANG DATA),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0年2月20日。通过RevMan 5.3软件及StataSE 15.1软件对研究中的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共1355 例慢性湿疹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玉屏风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湿疹可提高有效率[RR=1.23,95%CI(1.17,1.29),P<0.000 01],降低不良反应[RR=0.58,95%CI(0.38,0.88),P=0.01]和复发率[RR=0.45,95%CI(0.35,0.58),P<0.000 01],并能改善症状积分[MD=-3.20,95%CI(-4.30,-2.10),P<0.000 01]。结论:玉屏风联合常规西药能有效治疗慢性湿疹,且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结论尚需更严谨、更高质量、更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