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67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71.
Li—F花岗岩液态分离和稀土地球化学标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联魁  黄智龙 《岩石学报》1999,15(2):170-180
华南和其他国家典型Li-F花岗岩的118个稀土分析研究表明,随Li-F花岗岩由早至晚阶段或自下而上不同岩相演化,稀土模式曲线有三种变化类型;(1)降低变化。(2)升高变化;(3)突然变化等类型。(4)称为正向演化类型,是结晶分异结果;(20称为反向演化类型,代表气液分馏为主的液态分离;(3)称为演变突变类型,是不混为主的液态分离形成。  相似文献   
272.
黔东南金成矿区位于江南造山带金成矿省的西南端,成矿条件优越。坑头金矿床是黔东南金成矿区的一个中型矿床,在其深部找矿中,发现除石英脉型矿体外,还存在蚀变岩型矿体。然而,这种蚀变岩型矿体的构造形态、蚀变类型、与石英脉型矿体之间关系和金的赋存状态尚不清楚。本研究与当前的勘查工作紧密结合,围绕石英脉型矿体和新发现的蚀变岩型矿体为研究切入点,借助微区分析技术(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进行系统的“流体-蚀变-成矿”研究。蚀变矿物金红石矿物化学显示为热液成因,具有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的金红石标型特征。围岩的沉积-成岩过程(包括低级变质作用过程),主要形成了草莓状黄铁矿和含铁碳酸盐岩,为后期含金硫化物(黄铁矿和毒砂)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如Fe)。金的成矿富集过程主要经历了绢云母+毒砂+黄铁矿+石英(Ser+Apy+Py+Qtz)阶段、黄铁矿+毒砂+石英(Py+Apy+Qtz)阶段和自然金+石英(Au0+Qtz)阶段。在Ser+Apy+Py+Qtz阶段,主要表现为含矿流体与围岩的初级交代,形成大量浸染状黄铁矿+毒砂的硫化带;Py+Apy+Qtz阶段主要为流体沿着剪切带再交代,形成蚀变岩型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