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测绘学   186篇
大气科学   188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761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6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31.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测井分类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为一套缝洞发育的复杂储层,通过大量已知井的测井曲线与岩心分析数据对照观察、分析,归纳出了五种储层的电性分类识别标准。在此基础上,又利用自然伽玛(GR)、深浅侧向电阻率(Rd,Rs)、声波时差(AC)、密度(DEN)、中子孔隙度(CNL)的响应特征,建立了神经网络识别模型。通过在该区三十多口井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2.
河西走廊盛夏一次强沙尘暴天气综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锡稳  刘治国  黄玉霞  张铁军  程鹏 《气象》2006,32(7):102-10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2003年7月20日甘肃河西走廊一次历史上少见的区域性夏季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高空小槽、切变线、热低压是引发夏季沙尘暴的主要天气系统。夏季沙尘暴发生过程中,各测站出现了气压跃升、风速猛增、气温下降、湿度增加等现象,但变化幅度小于春季。夏季沙尘暴云图特征表现为中小尺度云团,TBB≤-35℃的云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沙尘暴天气的变化。诊断分析表明,沙尘暴爆发前散度场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状态,沙尘暴发生在最大垂直速度出现以后,同时水平螺旋度对夏季沙尘暴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螺旋度正值越大,沙尘暴越强。  相似文献   
133.
2006年10月14日,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在北京组织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发”可行性论证报告会。会后,项目牵头组织单位中国气象局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择优委托,确定了本项目的7个课题和相应承担单位:  相似文献   
134.
柴达木盆地北缘(以下简称柴北缘)—东昆仑地区已经勘查发现了一批造山型金矿,它们是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复合造山作用的产物。通过柴北缘—东昆仑地区12处造山型金矿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该区造山型金矿中发育两种不同的成矿流体: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流体和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前者的XCH4、XCO2和XH2O分别为0.14~0.34(平均值0.24)、0.11~0.59(平均值0.34)和0.64~0.31(平均值0.42),温度变化为180~270℃,压力为180~560Mpa,是晚加里东期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主要沿加里东碰撞造山带边界的上地壳底部-中地壳上部的塑性变形带大规模流动,并在本区形成了广泛的金矿化;后者的XCH4、XCO2和XH2O分别为0~0.12(平均值0.06)、0.18~0.25(平均值0.21)和0.79~0.69(平均值0.73),温度变化为280~449℃(主要在280~360℃),压力为80~230Mpa,主要与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有关,其中不少矿床还受侵入岩浆作用的影响,其沿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带边界的上地壳大规模流动,导致了本区造山型金矿的最终定位。上述两期成矿流体的盐度相差不大,总体变化在1.4%~11.4%(NaCl)(大部分集中于2.7%~9.1%)。压力-深度换算结果显示,本区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表现出地壳强烈隆升过程,其最大隆升幅度达12km。这说明该区大规模的造山型金成矿作用发生在地壳隆升的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135.
白龙  石远华  石磊  谯文浪 《贵州地质》2007,24(2):134-137,141
在新疆伊吾煤矿一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首次在原定石炭系上统妖魔梁组中发现大量透镜状钙质结核,并具明显的陆相冲积扇沉积特征;通过该地层的大量孢粉鉴定属为二叠世晚期,故将原石炭系上统妖魔梁组更名改为库莱组。其时代定为晚二叠世。并初步探讨了它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36.
辽西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早中生代构造变形的年代学限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辽西进行的构造研究确认了这里曾经在早中生代期间发生过几次重要的构造变形事件,地质上,这几次构造变形的时代被限定在中三叠世老虎沟组沉积之后到晚侏罗世髫髻山/蓝旗组火山岩喷发之前。期间,第一期逆冲推覆构造被水泉沟组不整合覆盖,第二期逆冲推覆构造被髫髻山组/蓝旗组不整合覆盖。本文通过对水泉沟组火山岩、邓杖子组火山岩砾石、髫髻山组底部火山岩以及侵位到逆冲构造岩片中的安山玢岩脉体进行锆石SHRIMP法U-Pb定年,比较准确地限定了燕山板内造山带早中生代几次构造变形的时代。这对于研究燕山板内造山带早期变形特征和变形历史、研究整个燕山造山带的变形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7.
基于岭估计的SPOT影像外方位元素的解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方交会法解求 SPOT卫星影像的外方位元素时 ,其法方程系数矩阵经常产生很严重的病态 ,若用最小二乘法估计 ,参数解将明显偏离真值 ,甚至无法解得外方位元素。本文中提出了用最小二乘岭估计的方法解求外方位元素 ,实验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8.
义务教育地理新教材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主脉,突出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内容,反映当代社会面临的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能否拥有—个安全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因此.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9.
地震前电磁辐射信息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民  武有文 《地震》1998,18(1):97-101
反映电磁辐射信息的地震前异常变化很多,但都有一个震前平静-加强-平静然后发震的特征,为了更好地体现这种特征,根据十几年来河北廊坊电磁台网的观测资料,通过给不同强度段的各台日信息量赋予不同的权值,并把当日各台权值累加来反映当日内多台信息量集中的强弱,然后把上述权累加和用一种不连续积分的方法反映异常的持续时间,通过对监测范围内4次Ms≥5.0地震震例分析,发现该方法反映震前异常特征明显,短临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40.
地幔端元组分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利用同位素担地球化学所确定的地幔端元组分DMM、HIMU、EM1和EM2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上的特征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成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