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测绘学   186篇
大气科学   188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761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6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北京密云麻粒岩相区变质作用演化及PTt轨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北京密云麻粒岩相区在早前寒武纪时期主要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每期变质作用又可划分为三个连续的变质阶段,峰期阶段的P-T条件均达到了麻粒岩相.第一期变质作用约结束于2500Ma,具有与造山带相似的顺时针PTt轨迹,峰期阶段T为800~900℃,P=0.98~1.02GPa,这种轨迹主要与早期平卧褶皱和推覆构造使地壳大幅度增厚有密切关系。第二期变质作用约发生在1800Ma,PTt轨迹为具近等压加热(IBH)特点的顺时针轨迹,峰期阶段T为760~810℃,P为0.96~1.04GPa,这种轨迹与大陆地壳的拉伸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2.
93.
94.
近代地壳运动学是介于大地构造学、地貌学与大地测量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由于它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用性,同时由于新的大地测量方法,如超长基准线测量、激光测距等的创立,因而近年来这项研究发展很快。在国际上有“国际大地测量协会近代地壳运动委员会”和设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由Paval Vyskocil教授主持的“国际近代地壳运动研究中心”的组织。从60年代开始,几乎每四年召开一次国际近代地壳  相似文献   
95.
96.
地}了期介议或学术活动名称1 98刁。1 .16~20“遥感中的微波特征”国际讨‘论会1 nt尸rnotionol SynzP‘。、itll一l‘,11M 1 e r.)WaVe Signot一lr,·*i‘l咨谧e znot。一5 enoing法国,图卢兹了’‘川l()一了只e,Fr:1 nrp1 984。2。9~141 984.2月11戈3月1 93通.4月1 984.4。25~5。101 924.5。1 984。弓G月“太平洋区域现代地壳达动”国际毛上新西兰.惠灵i仑会顿Internation:1 Syl‘、1)o,illm 01飞Wellin只ton,R oe户一ltf:rl一sta1M‘、v尸mont,、卜于’N‘1、vZ。:l卜Indtl一。万,a e ifie Region 联合国第三届美洲区域侧绘全议呵…  相似文献   
97.
风之歌     
春天之风轻且暖,微微拂着万物面;温煦驱走残冬气,花香鸟语春复现。夏天之风惹雷雨,满天云彩知何去?热极风生驱炎暑,雨过天晴净大气。  相似文献   
98.
北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统计分析了中纬度大气环流与北太平洋两个主要的海表温度(SST)距平型之间季节性相互作用。SST Ⅰ型对冬季太平洋/北美型(PNA)的形成和演变有作用。而SST Ⅱ型的形成,部分地由于东亚冬季寒流的影响,与盛行低指数环流紧密相伴。SST Ⅱ型时,500 hPa高度场上为西太平洋型(WP)。进一步说,该型受极地冷空气暴发(初夏开始积累,盛夏向东亚释放)的影响。在中纬度,40°N附近的SST Ⅰ型负距平主要是大气的动力作用造成的,而西太平洋上SST Ⅱ型负距平是由大气热力作用(寒流)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
在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7.4级地震后二十天,即9月12日04点45分53秒发生了一次6.7级的强余震,在距微观震中约4公里处获得了强震记录。其最大水平向加速度值为123.8伽,是最大竖向加速度值的四倍。这次地震的反应谱峰值周期比海城、唐山、松潘地震都长。因此,虽然在微观震中处地震动强度相当于烈度7°,但震害却仅是6°。  相似文献   
100.
一.前言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强震记录,不仅对开展地震地面运动研究很重要,而且对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等方面的研究也极为重要。但是,由于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机率及当前地震预报的水平所限,要取得理想的强震记录很困难,尤其是取得主震的近场记录更为困难。因此利用人工手段模拟天然地震,从而取得强震地面运动的各种资料,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虽然人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